优秀女儿越变越差,原因为何?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优秀女儿大变样
  小嘉来我咨询室时,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刚哭过。据她父母介绍,小嘉16岁,在一所职业高中上学。她和父母已经对抗两天了,这两天里她不吃不喝不说话。父母怕这样下去会出事,加上不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找到我寻求帮助。
  据小嘉父母介绍,小嘉以前很听话,不仅学习好,而且能歌善舞,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而他们更是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逢人便讲女儿如何优秀,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每天上下学都亲自接送。
  但自从小嘉上初中后,情况有了变化。以前柔顺的她脾气暴躁起来,不管父母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甚至学会了撒谎,有时还逃课,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老师和家长都惊讶于孩子的转变,多次找她谈话,但都没用。去年中考,她因成绩太差,最后以“分流生”的身份进了一所职业高中。
  父母心想,如果女儿能在职高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去大学深造,也是一条出路。没想到,女儿依然不思进取,不久前认识了一个美发师,两人居然谈起了恋爱。
  这对小嘉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们怎么也不明白,曾经那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到了青春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他们为女儿呕心沥血,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业余生活,为什么落得如此结局?当知道女儿早恋后,他们想尽办法,阻止女儿跟美发师来往,但都没有效果。前两天,为了不让小嘉出门见美发师,他们将女儿锁在家里。结果,孩子以绝食来抗议。
  听了介绍,我感到小嘉的确不同寻常。青春期孩子逆反很常见,但像小嘉做得这么极端的还是比较少的。为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我请小嘉的父母去休息室稍作休息,我要和小嘉单独聊聊,并趁机让她吃点东西。
  女儿:父母爱我却不懂我
  单独面对小嘉时,我拿出牛奶和饼干,说自己有些饿,不如咱们边吃边聊。小嘉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下面是她的自述——
  从小,我学习好,才艺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那时候的我,是老师的宠儿,更是父母的骄傲。除了学习,父母什么事都不让我做、不让我管。说来您可能不相信,上中学之前,我都没有为自己选过一件衣服。每天,妈妈都会告诉我今天穿什么,要做什么,她什么时候来接我。总之,我的任何事情都在父母的规划当中。
  我承认他们爱我,但他们根本不懂我!我整天在他们为我安排的各种事情中忙碌,身边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的时候还好,但是上初中之后,我就想像班里女生那样,和朋友出去玩,自己逛街买衣服,但我父母就是不同意。
  一天,我看到班里有个女生穿的一件新衣服非常好看。她说这是她自己选的。我很羡慕,很想和她一起逛街,因为我觉得她的审美水平超高。于是,我花了几个星期接近她,最终和她成了好朋友,而她也同意以后和我一起去逛街。这是我的第一个好朋友,我为此兴奋了好久!结果,没几天我妈发现了,她要了我同学的电话,叫她今后不要和我一起玩,还说她光知道穿着打扮,别带坏了我!这些话伤了我同学的心,即使我给她道了歉,她也不再理我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听父母的话了。而且我发现,如果我不按他们说的去做,他们也奈何不了我。毕竟,我有手有脚,是个大活人。他们不准我交朋友,我就不交了?不,我可以再找一个,我不想再被他们管头管脚了!
  当我试着为自己做主,我觉得太好了。我不喜欢读书,以前我读书是他们逼的,现在他们管不了我!我男朋友就什么都不管我,我和他在一起,去这玩去那玩,很开心!我现在还没办身份证,等我有了身份证,我就从家里搬出去找工作,那时我就彻底自由了,再也不回家了……
  分析:叛逆比顺从重要
  小嘉的话让我吃惊,望着她一脸的稚气和嘴角的奶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让小嘉去门外小花园转转,然后请小嘉的父母过来。我把小嘉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小嘉的父母委屈地说,他们发现女儿有了变化后,曾多次和女儿沟通,但女儿均不买账。言下之意是,女儿不懂事,而他们尽职尽责。我说,如果沟通就是要求孩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听话,那就不是沟通,这种沟通没有任何意义。小嘉的母亲叹气说:“都说孩子大了会逆反,看来是真的。现在我们母女成了仇人,可谁知道我为她是操碎了心啊!”
  我倒了杯水给这位操碎了心的母亲,说:“孩子长大有了困惑,家长要站在孩子的旁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也就是说,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仇人。不过,也不用太悲观,青春期逆反,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嘉的父亲眼睛一亮,问:“有什么积极意义?”
  我跟他解释,虽然中国家长大多喜欢子女听话,但对子女来说,叛逆其实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叛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增强的表现。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增强,叛逆的产生需要以二者为基础。孩子叛逆,说明她生理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有了反抗的资本。所以说,叛逆不是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2.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在心理学上叫“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遇到挫折,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3.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脑发育的不均衡使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外,成长压力,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经历的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则加剧了他们在青春期的情绪问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而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4.叛逆是對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进入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友谊的孩子,成年后人际交往会更加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支招:家长牢记三个词
  “既然叛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那是不是说家长不用管,孩子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变好呢?因为我感觉管孩子的时候,她的对立情绪非常严重。”小嘉父亲问我。
  “不是这样的。好的开始不意味着好的结束。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但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我解释道。至于怎么处理得当,我给了小嘉父母三个建议:
  1.肯定。当家长看到孩子叛逆、不听话时,一定不要认为这是针对自己的挑战,而要认为这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增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其成长的表现,是好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后,孩子可能就不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加深。
  2.调整。叛逆意味着长大,家长需要调整角色,从教育者变成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父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你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订规则和做决定时,要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对制订的规则做出解释,说明希望孩子服从的原因。
  冲突面前,家长首先要做出调整。因为你越冲动越强硬,孩子会更冲动更强硬,反而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和孩子发生冲突、矛盾时,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停止抱怨、说教、怒吼,让孩子了解你的忧虑,让孩子感受你的尊重,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
  3.对症下药。小嘉以前乖巧听话,如今忽然变得不那么乖巧听话了,这是她在宣告:我,已经长大了!她想独立,不愿意再被过分呵护;她想做主,内心张力十足,过度管制对她来说是“受制于人”,她不愿意被这样管着。对青春期孩子,父母不可用強硬手段打压,因为你越控制,她越不屈。她生理有了大人的模样,但心理还远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家长要多认可、肯定孩子,给她锻炼和当家做主的机会。
  小嘉的父母把“肯定”“调整”“对症下药”这三个词翻来覆去地重复了几遍,表示要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他们说:“以前,我们爱孩子,但不懂孩子;以后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我赞许地点点头。我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小嘉的“叛逆”问题很快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女儿早恋,妈妈强行阻挠  因早恋影响学业十分懊悔,  她时常担心女儿会重蹈她的覆辙  杨小琴1981年出生在成都市金堂县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她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大好前程摆在眼前。可没想到,高三那年她与班里一个名叫朱川的复读生陷入早恋,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最终高考失利。  后来,她随男友到一家建材店打工,并不顾父母反对与男友结婚,2001年生下女儿朱玲玲。小两口在县城
走向产房的那一刻,我才把手里关于分娩和育儿的书本放下。当时,在医院陪护我的妈妈打趣道:“像是去参加高考,上考场前还在复习功课。”  自从我的女儿2014年考上北京大学以来,不断有亲戚朋友向我请教育儿秘诀,也有人提议我写一写孩子的成长故事,但终未提笔。此次受编辑之约,撷取几个有意思的片段,与大家分享。  宽松自由——宁可少写作业、偶尔睡懒觉,也要保住孩子的学习兴趣  女儿在上初中之前,一直处于宽松自
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决定着亲子关系的好坏  那天看《爸爸去哪儿6》,看到杨烁和儿子杨雨辰的日常互动,特别心疼小雨辰。杨烁饰演的《欢乐颂》里的“小包总”温柔、细腻又不失幽默,但在现实中他对待儿子完全两样:严厉、粗暴又冷漠。  杨烁叫儿子,都不是用正常声调,而是用低沉的声音从嗓子眼里吼出三个字“杨雨辰——”,这一嗓子,足以让胆小的人吓得打个激灵。杨雨辰也是吓得赶紧回应:“来啦!”声音都带点颤。  杨
心理学家A·阿德勒把自卑称为“自卑情结”,认为自卑情结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无能状态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对人有普遍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都曾是自卑者,之所以现在不自卑,是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用成就感培养出了自信。  自信父母自卑娃  今年13岁的张楠是一名初二男生,由于近期出现情绪障碍,经校方的一再要求,在其父母张先生和童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据童女士介绍,张楠从小性格内向,腼腆得像个小姑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5种自卑表现,要尽早引导。  1.对别人的话比较敏感。孩子如果自卑,对别人的话会很敏感,比如老师批评孩子时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在别人拒绝自己的要求,比如借东西遭拒的时候,都会感觉对方是在排斥自己。  2.不敢尝试新事物。对于新事物,自信洒脱的孩子会勇敢地尝试,因为他们不害怕失败,更不害怕被比较。而自卑的孩子畏惧新事物,不敢去尝试,因为一旦失败
我家的家风是:孝与尊。我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要孝顺长辈,尊重他人,做诚实正直的人。每次吃饭,只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坐下后,晚辈才能坐。一天,家里留客人吃晚餐,当时我在外面玩得饿了,回到家顾不上跟客人打招呼,就去厨房吃了点东西。没想到,客人走后,爸爸狠狠地批评了我。  如今我成家立业,把这种孝与尊的美德也传递给了我的孩子们。现在,我跟父母团聚的机会很少,但每天一次的电话问候,每月一次的回家探望,是
在 日本,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世界。因为越来越多日本人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在日本幼儿园、小学的教室或活动室里,常常悬挂着一幅世界地图。孩子们在吃中国豆腐时,老师就引导他们在地图上找到中国。在吃西班牙海鲜饭时,老师便鼓励孩子:谁最先在地图上找到西班牙,谁就将赢得
问:两个月前的一个周末,我儿子(15岁)从学校打完篮球,回家途中下河洗澡,不幸溺亡。该河段没有安装安全防护栅栏,只是在绿化带中竖有“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禁止下水游嬉捕捞”两块警示牌,近年来屡次发生儿童溺亡事故。请问,我能否告该河道所属街道办事处失职,并要求经济赔偿?  刘枚东(广西桂林)  律师意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
孩子“看人下菜碟”  周末我在公司加班,便把督促儿子小宇练琴的任务交给了老公。老公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保证完成任务!”我忙完回到家,见父子俩窝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我有些不放心地问:“琴练了吗?”他俩紧盯荧屏,看都不看我,同时“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等他们看完精彩部分,我把小宇叫到跟前,让他把今天练习的曲子再拉一遍。小宇顿时拉长了脸,磨磨唧唧地拿来小提琴,练习曲刚拉到一半就卡住了。我让
幼儿也会被一些不良情绪困扰,比如玩具被同伴抢走了,他会大叫、哭闹,甚至满地打滚儿。这就是一种不良情绪的释放。孩子委屈、无助、生气,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只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失控。  情绪,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家长要善于发现并读懂孩子的情绪,通过合理而巧妙的方法,帮助孩子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过多的不良情绪,无论对孩子的身体还是心灵,都是有危害的。  孩子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四种:愤怒、胆怯、伤心、不自信。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