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优秀女儿大变样
小嘉来我咨询室时,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刚哭过。据她父母介绍,小嘉16岁,在一所职业高中上学。她和父母已经对抗两天了,这两天里她不吃不喝不说话。父母怕这样下去会出事,加上不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找到我寻求帮助。
据小嘉父母介绍,小嘉以前很听话,不仅学习好,而且能歌善舞,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而他们更是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逢人便讲女儿如何优秀,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每天上下学都亲自接送。
但自从小嘉上初中后,情况有了变化。以前柔顺的她脾气暴躁起来,不管父母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甚至学会了撒谎,有时还逃课,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老师和家长都惊讶于孩子的转变,多次找她谈话,但都没用。去年中考,她因成绩太差,最后以“分流生”的身份进了一所职业高中。
父母心想,如果女儿能在职高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去大学深造,也是一条出路。没想到,女儿依然不思进取,不久前认识了一个美发师,两人居然谈起了恋爱。
这对小嘉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们怎么也不明白,曾经那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到了青春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他们为女儿呕心沥血,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业余生活,为什么落得如此结局?当知道女儿早恋后,他们想尽办法,阻止女儿跟美发师来往,但都没有效果。前两天,为了不让小嘉出门见美发师,他们将女儿锁在家里。结果,孩子以绝食来抗议。
听了介绍,我感到小嘉的确不同寻常。青春期孩子逆反很常见,但像小嘉做得这么极端的还是比较少的。为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我请小嘉的父母去休息室稍作休息,我要和小嘉单独聊聊,并趁机让她吃点东西。
女儿:父母爱我却不懂我
单独面对小嘉时,我拿出牛奶和饼干,说自己有些饿,不如咱们边吃边聊。小嘉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下面是她的自述——
从小,我学习好,才艺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那时候的我,是老师的宠儿,更是父母的骄傲。除了学习,父母什么事都不让我做、不让我管。说来您可能不相信,上中学之前,我都没有为自己选过一件衣服。每天,妈妈都会告诉我今天穿什么,要做什么,她什么时候来接我。总之,我的任何事情都在父母的规划当中。
我承认他们爱我,但他们根本不懂我!我整天在他们为我安排的各种事情中忙碌,身边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的时候还好,但是上初中之后,我就想像班里女生那样,和朋友出去玩,自己逛街买衣服,但我父母就是不同意。
一天,我看到班里有个女生穿的一件新衣服非常好看。她说这是她自己选的。我很羡慕,很想和她一起逛街,因为我觉得她的审美水平超高。于是,我花了几个星期接近她,最终和她成了好朋友,而她也同意以后和我一起去逛街。这是我的第一个好朋友,我为此兴奋了好久!结果,没几天我妈发现了,她要了我同学的电话,叫她今后不要和我一起玩,还说她光知道穿着打扮,别带坏了我!这些话伤了我同学的心,即使我给她道了歉,她也不再理我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听父母的话了。而且我发现,如果我不按他们说的去做,他们也奈何不了我。毕竟,我有手有脚,是个大活人。他们不准我交朋友,我就不交了?不,我可以再找一个,我不想再被他们管头管脚了!
当我试着为自己做主,我觉得太好了。我不喜欢读书,以前我读书是他们逼的,现在他们管不了我!我男朋友就什么都不管我,我和他在一起,去这玩去那玩,很开心!我现在还没办身份证,等我有了身份证,我就从家里搬出去找工作,那时我就彻底自由了,再也不回家了……
分析:叛逆比顺从重要
小嘉的话让我吃惊,望着她一脸的稚气和嘴角的奶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让小嘉去门外小花园转转,然后请小嘉的父母过来。我把小嘉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小嘉的父母委屈地说,他们发现女儿有了变化后,曾多次和女儿沟通,但女儿均不买账。言下之意是,女儿不懂事,而他们尽职尽责。我说,如果沟通就是要求孩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听话,那就不是沟通,这种沟通没有任何意义。小嘉的母亲叹气说:“都说孩子大了会逆反,看来是真的。现在我们母女成了仇人,可谁知道我为她是操碎了心啊!”
我倒了杯水给这位操碎了心的母亲,说:“孩子长大有了困惑,家长要站在孩子的旁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也就是说,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仇人。不过,也不用太悲观,青春期逆反,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嘉的父亲眼睛一亮,问:“有什么积极意义?”
我跟他解释,虽然中国家长大多喜欢子女听话,但对子女来说,叛逆其实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叛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增强的表现。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增强,叛逆的产生需要以二者为基础。孩子叛逆,说明她生理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有了反抗的资本。所以说,叛逆不是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2.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在心理学上叫“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遇到挫折,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3.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脑发育的不均衡使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外,成长压力,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经历的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则加剧了他们在青春期的情绪问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而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4.叛逆是對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进入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友谊的孩子,成年后人际交往会更加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支招:家长牢记三个词
“既然叛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那是不是说家长不用管,孩子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变好呢?因为我感觉管孩子的时候,她的对立情绪非常严重。”小嘉父亲问我。
“不是这样的。好的开始不意味着好的结束。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但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我解释道。至于怎么处理得当,我给了小嘉父母三个建议:
1.肯定。当家长看到孩子叛逆、不听话时,一定不要认为这是针对自己的挑战,而要认为这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增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其成长的表现,是好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后,孩子可能就不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加深。
2.调整。叛逆意味着长大,家长需要调整角色,从教育者变成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父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你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订规则和做决定时,要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对制订的规则做出解释,说明希望孩子服从的原因。
冲突面前,家长首先要做出调整。因为你越冲动越强硬,孩子会更冲动更强硬,反而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和孩子发生冲突、矛盾时,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停止抱怨、说教、怒吼,让孩子了解你的忧虑,让孩子感受你的尊重,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
3.对症下药。小嘉以前乖巧听话,如今忽然变得不那么乖巧听话了,这是她在宣告:我,已经长大了!她想独立,不愿意再被过分呵护;她想做主,内心张力十足,过度管制对她来说是“受制于人”,她不愿意被这样管着。对青春期孩子,父母不可用強硬手段打压,因为你越控制,她越不屈。她生理有了大人的模样,但心理还远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家长要多认可、肯定孩子,给她锻炼和当家做主的机会。
小嘉的父母把“肯定”“调整”“对症下药”这三个词翻来覆去地重复了几遍,表示要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他们说:“以前,我们爱孩子,但不懂孩子;以后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我赞许地点点头。我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小嘉的“叛逆”问题很快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编辑:杨子】
小嘉来我咨询室时,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刚哭过。据她父母介绍,小嘉16岁,在一所职业高中上学。她和父母已经对抗两天了,这两天里她不吃不喝不说话。父母怕这样下去会出事,加上不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找到我寻求帮助。
据小嘉父母介绍,小嘉以前很听话,不仅学习好,而且能歌善舞,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而他们更是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逢人便讲女儿如何优秀,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每天上下学都亲自接送。
但自从小嘉上初中后,情况有了变化。以前柔顺的她脾气暴躁起来,不管父母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甚至学会了撒谎,有时还逃课,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老师和家长都惊讶于孩子的转变,多次找她谈话,但都没用。去年中考,她因成绩太差,最后以“分流生”的身份进了一所职业高中。
父母心想,如果女儿能在职高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去大学深造,也是一条出路。没想到,女儿依然不思进取,不久前认识了一个美发师,两人居然谈起了恋爱。
这对小嘉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们怎么也不明白,曾经那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到了青春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他们为女儿呕心沥血,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业余生活,为什么落得如此结局?当知道女儿早恋后,他们想尽办法,阻止女儿跟美发师来往,但都没有效果。前两天,为了不让小嘉出门见美发师,他们将女儿锁在家里。结果,孩子以绝食来抗议。
听了介绍,我感到小嘉的确不同寻常。青春期孩子逆反很常见,但像小嘉做得这么极端的还是比较少的。为进一步了解事情经过,我请小嘉的父母去休息室稍作休息,我要和小嘉单独聊聊,并趁机让她吃点东西。
女儿:父母爱我却不懂我
单独面对小嘉时,我拿出牛奶和饼干,说自己有些饿,不如咱们边吃边聊。小嘉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下面是她的自述——
从小,我学习好,才艺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那时候的我,是老师的宠儿,更是父母的骄傲。除了学习,父母什么事都不让我做、不让我管。说来您可能不相信,上中学之前,我都没有为自己选过一件衣服。每天,妈妈都会告诉我今天穿什么,要做什么,她什么时候来接我。总之,我的任何事情都在父母的规划当中。
我承认他们爱我,但他们根本不懂我!我整天在他们为我安排的各种事情中忙碌,身边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的时候还好,但是上初中之后,我就想像班里女生那样,和朋友出去玩,自己逛街买衣服,但我父母就是不同意。
一天,我看到班里有个女生穿的一件新衣服非常好看。她说这是她自己选的。我很羡慕,很想和她一起逛街,因为我觉得她的审美水平超高。于是,我花了几个星期接近她,最终和她成了好朋友,而她也同意以后和我一起去逛街。这是我的第一个好朋友,我为此兴奋了好久!结果,没几天我妈发现了,她要了我同学的电话,叫她今后不要和我一起玩,还说她光知道穿着打扮,别带坏了我!这些话伤了我同学的心,即使我给她道了歉,她也不再理我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听父母的话了。而且我发现,如果我不按他们说的去做,他们也奈何不了我。毕竟,我有手有脚,是个大活人。他们不准我交朋友,我就不交了?不,我可以再找一个,我不想再被他们管头管脚了!
当我试着为自己做主,我觉得太好了。我不喜欢读书,以前我读书是他们逼的,现在他们管不了我!我男朋友就什么都不管我,我和他在一起,去这玩去那玩,很开心!我现在还没办身份证,等我有了身份证,我就从家里搬出去找工作,那时我就彻底自由了,再也不回家了……
分析:叛逆比顺从重要
小嘉的话让我吃惊,望着她一脸的稚气和嘴角的奶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让小嘉去门外小花园转转,然后请小嘉的父母过来。我把小嘉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小嘉的父母委屈地说,他们发现女儿有了变化后,曾多次和女儿沟通,但女儿均不买账。言下之意是,女儿不懂事,而他们尽职尽责。我说,如果沟通就是要求孩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听话,那就不是沟通,这种沟通没有任何意义。小嘉的母亲叹气说:“都说孩子大了会逆反,看来是真的。现在我们母女成了仇人,可谁知道我为她是操碎了心啊!”
我倒了杯水给这位操碎了心的母亲,说:“孩子长大有了困惑,家长要站在孩子的旁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也就是说,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仇人。不过,也不用太悲观,青春期逆反,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嘉的父亲眼睛一亮,问:“有什么积极意义?”
我跟他解释,虽然中国家长大多喜欢子女听话,但对子女来说,叛逆其实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叛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增强的表现。青春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增强,叛逆的产生需要以二者为基础。孩子叛逆,说明她生理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有了反抗的资本。所以说,叛逆不是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2.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在心理学上叫“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遇到挫折,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3.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脑发育的不均衡使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外,成长压力,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经历的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则加剧了他们在青春期的情绪问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而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4.叛逆是對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进入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友谊的孩子,成年后人际交往会更加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支招:家长牢记三个词
“既然叛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那是不是说家长不用管,孩子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变好呢?因为我感觉管孩子的时候,她的对立情绪非常严重。”小嘉父亲问我。
“不是这样的。好的开始不意味着好的结束。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但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我解释道。至于怎么处理得当,我给了小嘉父母三个建议:
1.肯定。当家长看到孩子叛逆、不听话时,一定不要认为这是针对自己的挑战,而要认为这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增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其成长的表现,是好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后,孩子可能就不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加深。
2.调整。叛逆意味着长大,家长需要调整角色,从教育者变成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父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你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订规则和做决定时,要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对制订的规则做出解释,说明希望孩子服从的原因。
冲突面前,家长首先要做出调整。因为你越冲动越强硬,孩子会更冲动更强硬,反而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和孩子发生冲突、矛盾时,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停止抱怨、说教、怒吼,让孩子了解你的忧虑,让孩子感受你的尊重,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
3.对症下药。小嘉以前乖巧听话,如今忽然变得不那么乖巧听话了,这是她在宣告:我,已经长大了!她想独立,不愿意再被过分呵护;她想做主,内心张力十足,过度管制对她来说是“受制于人”,她不愿意被这样管着。对青春期孩子,父母不可用強硬手段打压,因为你越控制,她越不屈。她生理有了大人的模样,但心理还远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家长要多认可、肯定孩子,给她锻炼和当家做主的机会。
小嘉的父母把“肯定”“调整”“对症下药”这三个词翻来覆去地重复了几遍,表示要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他们说:“以前,我们爱孩子,但不懂孩子;以后我们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我赞许地点点头。我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小嘉的“叛逆”问题很快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