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读写迁移,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迁移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读是积累,写是运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读写迁移,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简单易懂的说明方法,通过秦兵马俑把秦朝的强盛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学生研读、借鉴。教学中若注意读写的迁移训练,定能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片段一(课件出示:兵马俑宏观画面,配上古典音乐,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师:同学们,从你看的画面和听的录音中,想一想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从课文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并读一读。
交流: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8000个……站在高处鸟瞰……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师:“19120平方米、8000个……”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能使说明更准确,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我们学校很大,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大约()平方米。
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19120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吗?生:有两个半足球场大,足球场很大,两个半就更大了。师:说得很好,作者把兵马俑的俑坑面积与足球场相比较,我们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俑坑的“大”,这种方法叫“作比较”。生:我刚才算了算,19120平方米足有我们3000间教室大。师:计算得好,你这也是作比较的方法。想想看,我们的操场大约有600平方米你能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一下吗?生:足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生:和九九广场差不多大。师:这是作比较。同学们,列数字、作比较能使别人一听就知道我校操场的大小,这个方法同学们在以后作文中要学着运用。同学们再看看“站在高处鸟瞰……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一句,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这支军队不但规模庞大,而且战无不胜。生:这是支令敌人望而生畏的军队。师:一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秦兵的强大,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我校的操场很有特点,红色的椭圆形塑胶跑道中是漏空的彩砖,漏空中种植青青的小草,你能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一下吗?生:就像彩色的地毯镶上了红色的花边。生:像一幅精美的装饰画。师:想象很美。现在让我们一起精神饱满地读读这一自然段,注意刚才我们一起讨论的地方,把秦兵马俑的宏大气势读出来。
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课后让我们也模仿课文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我校的操场,注意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片段二
过渡:课文不但描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而且写了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写了哪些类型的俑,用笔画出来。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类型的兵马俑,仔细读一读,作者又是抓住什么来具体描写的?生:我喜欢将军俑,他威风凛凛,神态自若。作者抓住了将军俑的身材,衣着,姿势和神态的描写。生:我喜欢武士俑,因为他英勇无威,作者抓住了身材、衣着、手持兵器和神态来描写的。……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现在把你喜欢的兵马俑读出来,注意强调出他的特点。生分别读。师:读得有气势,也很有感情,现在老师提醒同学们,作者在具体描写各种类型兵马俑时,不但写出了外貌,而且能通过外貌写出兵马俑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的内心世界。
交流:
将军俑:昂首挺胸,神态自若,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武士俑:神态严峻,正在准备一场大战。……(出示数张兵马俑的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选择一个仿照课文说一说他们的外貌和内心。生:武士俑身材魁梧,怒瞪双目,张口高呼,高举铜戈,正神勇无比地向敌人发起冲锋。生:武士俑凝神远望,单腿跪地,横握利剑,似乎将要伏击敌人。……师:描写人物既抓住外貌,又透过外貌探寻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人物不但形象,而且生动。我们班徐俊同学在县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对于早晨徐俊同学上台领奖的情景,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你能仿照课文来写一写领奖时的徐俊同学吗?注意抓住他的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生小练笔。
交流:在热烈的掌声中徐俊同学快步走上讲台,激动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大红奖状,高高地举过头顶,绽满笑容的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他一定在想,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生:我觉得“骄傲”这个词用得不够好,如果改成“自豪”更好一些。我们小学生应该谦虚,不能骄傲。生:在最后如果加上“为学校争光,为班级争光”,会更好一些。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多读多练多修改,也会写出很美的文章。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结合自己对兵马俑的感悟,把第4-10自然段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方法简单易懂,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极好范例,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我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本,努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给予学生两次练笔的机会,学习说明的方法,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了读写迁移的有效训练,实现文本超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迁移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读是积累,写是运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读写迁移,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采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简单易懂的说明方法,通过秦兵马俑把秦朝的强盛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学生研读、借鉴。教学中若注意读写的迁移训练,定能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片段一(课件出示:兵马俑宏观画面,配上古典音乐,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师:同学们,从你看的画面和听的录音中,想一想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从课文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并读一读。
交流: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8000个……站在高处鸟瞰……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师:“19120平方米、8000个……”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能使说明更准确,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我们学校很大,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大约()平方米。
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19120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吗?生:有两个半足球场大,足球场很大,两个半就更大了。师:说得很好,作者把兵马俑的俑坑面积与足球场相比较,我们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俑坑的“大”,这种方法叫“作比较”。生:我刚才算了算,19120平方米足有我们3000间教室大。师:计算得好,你这也是作比较的方法。想想看,我们的操场大约有600平方米你能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一下吗?生:足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生:和九九广场差不多大。师:这是作比较。同学们,列数字、作比较能使别人一听就知道我校操场的大小,这个方法同学们在以后作文中要学着运用。同学们再看看“站在高处鸟瞰……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一句,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这支军队不但规模庞大,而且战无不胜。生:这是支令敌人望而生畏的军队。师:一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秦兵的强大,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我校的操场很有特点,红色的椭圆形塑胶跑道中是漏空的彩砖,漏空中种植青青的小草,你能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一下吗?生:就像彩色的地毯镶上了红色的花边。生:像一幅精美的装饰画。师:想象很美。现在让我们一起精神饱满地读读这一自然段,注意刚才我们一起讨论的地方,把秦兵马俑的宏大气势读出来。
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课后让我们也模仿课文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我校的操场,注意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片段二
过渡:课文不但描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而且写了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写了哪些类型的俑,用笔画出来。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类型的兵马俑,仔细读一读,作者又是抓住什么来具体描写的?生:我喜欢将军俑,他威风凛凛,神态自若。作者抓住了将军俑的身材,衣着,姿势和神态的描写。生:我喜欢武士俑,因为他英勇无威,作者抓住了身材、衣着、手持兵器和神态来描写的。……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现在把你喜欢的兵马俑读出来,注意强调出他的特点。生分别读。师:读得有气势,也很有感情,现在老师提醒同学们,作者在具体描写各种类型兵马俑时,不但写出了外貌,而且能通过外貌写出兵马俑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的内心世界。
交流:
将军俑:昂首挺胸,神态自若,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武士俑:神态严峻,正在准备一场大战。……(出示数张兵马俑的图片)师:仔细观察图片,选择一个仿照课文说一说他们的外貌和内心。生:武士俑身材魁梧,怒瞪双目,张口高呼,高举铜戈,正神勇无比地向敌人发起冲锋。生:武士俑凝神远望,单腿跪地,横握利剑,似乎将要伏击敌人。……师:描写人物既抓住外貌,又透过外貌探寻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使人物不但形象,而且生动。我们班徐俊同学在县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对于早晨徐俊同学上台领奖的情景,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你能仿照课文来写一写领奖时的徐俊同学吗?注意抓住他的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生小练笔。
交流:在热烈的掌声中徐俊同学快步走上讲台,激动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大红奖状,高高地举过头顶,绽满笑容的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他一定在想,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生:我觉得“骄傲”这个词用得不够好,如果改成“自豪”更好一些。我们小学生应该谦虚,不能骄傲。生:在最后如果加上“为学校争光,为班级争光”,会更好一些。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多读多练多修改,也会写出很美的文章。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结合自己对兵马俑的感悟,把第4-10自然段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方法简单易懂,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极好范例,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我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本,努力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给予学生两次练笔的机会,学习说明的方法,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了读写迁移的有效训练,实现文本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