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针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应遵循的原则,并且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音乐 多元智能
研究背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因材施教,这一观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进行如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的研究,音乐学科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1]。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概念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重视人在实践中的能力,不是表面上理解的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产品包括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智能在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时是有侧重的,因此,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发展的[2]。多元智能理论丰富了智力的内涵,批判了传统的智力概念,强调智力与教育实际的联系,不以片面的测验结果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唯一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进行客观评价,让他们从兴趣出发发展多元潜能,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遵循的原则
在科学的原则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无认知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并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在学习过程中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进行多元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发展,并能弥补弱势智能,从而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平衡发展。
在平等的原则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有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个性化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和快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氛围轻松、融洽,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尽情发展。
在开放的原则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能力各异、知识构成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迥异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应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到视听震撼。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实践参与式等等。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创设多元化的鉴赏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形象,创设氛围,将教学内容和情景高度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音乐鉴赏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非常被动,兴趣不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音乐课上的内容,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这就会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创建多元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进行多元化的鉴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的行为进行设计,它是一个分析教学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评价和修改,使之达到教学优化的微观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多种智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又一起发挥作用,人与人的不同,主要就是智能组合的不同。所以说,不存在谁聪明不聪明,只能说在哪方面聪明。教师要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分析学生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不同差异的学生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拓展他们思维的求异性和开放性,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方法是一定教学思想的体现,并且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质量。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做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元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多方面下工夫,最重要的是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分配多元化的音乐学习任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知识、兴趣等多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充分有效调动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发展其智能优势的同时,弥补智能弱势,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当然,尽管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要持辩证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借鉴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见解虽然非常独到,但不是万能的,不能立刻解决我国当前音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刘宏波. 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9):253~254
2. 曹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12):28~29
关键词:高中音乐 多元智能
研究背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因材施教,这一观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进行如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的研究,音乐学科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1]。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概念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重视人在实践中的能力,不是表面上理解的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产品包括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智能在解决不同的问题和生产不同的产品时是有侧重的,因此,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发展的[2]。多元智能理论丰富了智力的内涵,批判了传统的智力概念,强调智力与教育实际的联系,不以片面的测验结果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唯一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进行客观评价,让他们从兴趣出发发展多元潜能,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遵循的原则
在科学的原则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无认知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并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在学习过程中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进行多元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发展,并能弥补弱势智能,从而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平衡发展。
在平等的原则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有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个性化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和快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氛围轻松、融洽,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尽情发展。
在开放的原则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能力各异、知识构成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迥异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应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到视听震撼。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实践参与式等等。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创设多元化的鉴赏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形象,创设氛围,将教学内容和情景高度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音乐鉴赏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非常被动,兴趣不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音乐课上的内容,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这就会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创建多元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进行多元化的鉴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的行为进行设计,它是一个分析教学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评价和修改,使之达到教学优化的微观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多种智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又一起发挥作用,人与人的不同,主要就是智能组合的不同。所以说,不存在谁聪明不聪明,只能说在哪方面聪明。教师要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分析学生的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不同差异的学生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拓展他们思维的求异性和开放性,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方法是一定教学思想的体现,并且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质量。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做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元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多方面下工夫,最重要的是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分配多元化的音乐学习任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知识、兴趣等多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充分有效调动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发展其智能优势的同时,弥补智能弱势,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当然,尽管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要持辩证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借鉴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见解虽然非常独到,但不是万能的,不能立刻解决我国当前音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刘宏波. 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9):253~254
2. 曹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