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应长夏”理论探讨长夏腹泻的发病机制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分析了“脾应长夏”理论的内涵及从“脾应长夏”理论探讨长夏腹泻发病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目前对长夏腹泻认识的现状与不足及“脾—水通道蛋白—腹泻”神经内分泌机制,最后提出正确理解“脾应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长夏腹泻发作、缓解的病理机制及开展有效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的《洞天奥旨》中,记载了疮疡病的阴毒证.陈士铎认为肝肾两脏之阴火耗血伤津,滞涩成肿,是阴毒疮疡发生的主要机制.陈士铎治疗阴毒的原则重在遏制阴火之
目的:研究芪蛭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PKC-MARC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干预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缺血2h后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