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美术不仅具有广泛的美育价值,同时在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智慧,磨炼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教育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美术学科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立足美术创造和欣赏教学,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对学生开展全面德育,将立德树人理念充分落实。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美育
德育是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多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有机渗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有效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完善品德教育的基本过程。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不注意有效挖掘,这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使得德育工作不能全面落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寓德于美,使美术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小学美术学科开展德育的優势分析
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门类,更可以成为陪伴学生一生的一个兴趣爱好,与其他文化类课程相比,小学美术教学在育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美术课程本身内容非常丰富,有较好的德育基础。美术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门类,适合各个年龄、各种性格的学生学习和接触,美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为开展德育提供了广泛基础。以基本的绘画为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依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简笔画、色彩画、造型画、油画、山水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创作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小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此外,从画作内容方面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热爱大自然等多方面的教育。
其次,美术创作本身有极强的趣味性,利于德育渗透。在德育落实过程中很多学科都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这就难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美术是一门表现艺术,需要小学生不断摸索、实践和创新,将自己内心所想细化呈现出来。美术创作本身还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小学生持续创作的热情,所以小学生会不自觉地靠近美术,接受德育的熏陶。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比赛,例如禁毒手抄报,爱刷牙手抄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绘画比赛等,让美术与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再次,美术有较强的渗透性,非常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美术是一门渗透性比较强的课程,与多门学科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像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用到美术。此外,美术本身的表现形式也非常灵活,如图片、视频、雕刻、泥塑等都可以用于表现美术,所以依托美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创新活动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试着进行泥塑、绘画等创作活动,使学生感受雷锋精神,学会乐于助人。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展开策略
1.结合课程内容循序开展德育
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开展德育的切入点非常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把握自主选择。如在《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图片、影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那些古老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对“风俗画”“历史画”有初步的认知,并学会描摹这类画作,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美术创作的素材也非常多元化,除了纸笔之外,树叶、沙子、毛线、石块等都是美术表现的基本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创新实践,尝试制作一些作品来表现古老的交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德。
2.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
美术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而是多元的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开展德育。以《红绿灯下》为例,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草图设计、制作,通过几人一组的形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呈现马路、汽车、红绿灯等交通设施及道路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分工协作意识,教会学生齐心协力,分享成功喜悦。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整理、收纳、分类意识,使学生学会爱护环境,保持桌面整洁。对照学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一下如何过马路,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最后,学生制作完成的成品,可以用来布置班级,既美化环境,又提升学生荣誉意识。
3.延伸拓展有效升华教育主题
美术学科的渗透性不仅体现在学科内容方面,还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延伸拓展,使教育主题不断升华。如《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教师可以从文化渗透的角度,引导学生知晓中国自古在造船、修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凭借中国自主制造的船只,郑和曾经两次下西洋,穿越半个地球,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使中华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给学生较强的爱国意识,使他们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此外,还可以教育学生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知晓科技进步的过程非常艰难,指引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总之,凭借美术内容的丰富性、创作的趣味性、学科的渗透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研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升华教育主题,使美术德育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晓芸.有关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考[J].散文百家旬刊,2016(11):32.
[2]刘敏.管窥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3).
[3]高芳萍.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浅议[J].少儿美术,2017.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美育
德育是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多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有机渗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有效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完善品德教育的基本过程。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不注意有效挖掘,这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使得德育工作不能全面落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寓德于美,使美术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小学美术学科开展德育的優势分析
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门类,更可以成为陪伴学生一生的一个兴趣爱好,与其他文化类课程相比,小学美术教学在育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美术课程本身内容非常丰富,有较好的德育基础。美术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门类,适合各个年龄、各种性格的学生学习和接触,美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为开展德育提供了广泛基础。以基本的绘画为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依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简笔画、色彩画、造型画、油画、山水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创作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小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此外,从画作内容方面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热爱大自然等多方面的教育。
其次,美术创作本身有极强的趣味性,利于德育渗透。在德育落实过程中很多学科都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这就难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美术是一门表现艺术,需要小学生不断摸索、实践和创新,将自己内心所想细化呈现出来。美术创作本身还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小学生持续创作的热情,所以小学生会不自觉地靠近美术,接受德育的熏陶。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比赛,例如禁毒手抄报,爱刷牙手抄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绘画比赛等,让美术与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再次,美术有较强的渗透性,非常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美术是一门渗透性比较强的课程,与多门学科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像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用到美术。此外,美术本身的表现形式也非常灵活,如图片、视频、雕刻、泥塑等都可以用于表现美术,所以依托美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创新活动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试着进行泥塑、绘画等创作活动,使学生感受雷锋精神,学会乐于助人。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展开策略
1.结合课程内容循序开展德育
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开展德育的切入点非常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把握自主选择。如在《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图片、影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那些古老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对“风俗画”“历史画”有初步的认知,并学会描摹这类画作,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美术创作的素材也非常多元化,除了纸笔之外,树叶、沙子、毛线、石块等都是美术表现的基本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创新实践,尝试制作一些作品来表现古老的交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德。
2.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
美术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而是多元的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开展德育。以《红绿灯下》为例,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草图设计、制作,通过几人一组的形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呈现马路、汽车、红绿灯等交通设施及道路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分工协作意识,教会学生齐心协力,分享成功喜悦。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整理、收纳、分类意识,使学生学会爱护环境,保持桌面整洁。对照学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一下如何过马路,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最后,学生制作完成的成品,可以用来布置班级,既美化环境,又提升学生荣誉意识。
3.延伸拓展有效升华教育主题
美术学科的渗透性不仅体现在学科内容方面,还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延伸拓展,使教育主题不断升华。如《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教师可以从文化渗透的角度,引导学生知晓中国自古在造船、修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凭借中国自主制造的船只,郑和曾经两次下西洋,穿越半个地球,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使中华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给学生较强的爱国意识,使他们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此外,还可以教育学生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知晓科技进步的过程非常艰难,指引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总之,凭借美术内容的丰富性、创作的趣味性、学科的渗透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研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升华教育主题,使美术德育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晓芸.有关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考[J].散文百家旬刊,2016(11):32.
[2]刘敏.管窥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3).
[3]高芳萍.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浅议[J].少儿美术,201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