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于美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美术不仅具有广泛的美育价值,同时在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智慧,磨炼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教育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美术学科素养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立足美术创造和欣赏教学,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对学生开展全面德育,将立德树人理念充分落实。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美育
   德育是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作,需要多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有机渗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有效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完善品德教育的基本过程。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不注意有效挖掘,这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使得德育工作不能全面落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寓德于美,使美术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一、小学美术学科开展德育的優势分析
   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门类,更可以成为陪伴学生一生的一个兴趣爱好,与其他文化类课程相比,小学美术教学在育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美术课程本身内容非常丰富,有较好的德育基础。美术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门类,适合各个年龄、各种性格的学生学习和接触,美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为开展德育提供了广泛基础。以基本的绘画为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依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简笔画、色彩画、造型画、油画、山水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创作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小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此外,从画作内容方面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热爱大自然等多方面的教育。
   其次,美术创作本身有极强的趣味性,利于德育渗透。在德育落实过程中很多学科都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这就难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美术是一门表现艺术,需要小学生不断摸索、实践和创新,将自己内心所想细化呈现出来。美术创作本身还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小学生持续创作的热情,所以小学生会不自觉地靠近美术,接受德育的熏陶。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比赛,例如禁毒手抄报,爱刷牙手抄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绘画比赛等,让美术与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再次,美术有较强的渗透性,非常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美术是一门渗透性比较强的课程,与多门学科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像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等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用到美术。此外,美术本身的表现形式也非常灵活,如图片、视频、雕刻、泥塑等都可以用于表现美术,所以依托美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创新活动有非常便利的条件。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试着进行泥塑、绘画等创作活动,使学生感受雷锋精神,学会乐于助人。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展开策略
   1.结合课程内容循序开展德育
   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开展德育的切入点非常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把握自主选择。如在《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图片、影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那些古老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对“风俗画”“历史画”有初步的认知,并学会描摹这类画作,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美术创作的素材也非常多元化,除了纸笔之外,树叶、沙子、毛线、石块等都是美术表现的基本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创新实践,尝试制作一些作品来表现古老的交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德。
   2.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
   美术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而是多元的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开展德育。以《红绿灯下》为例,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草图设计、制作,通过几人一组的形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呈现马路、汽车、红绿灯等交通设施及道路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分工协作意识,教会学生齐心协力,分享成功喜悦。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整理、收纳、分类意识,使学生学会爱护环境,保持桌面整洁。对照学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一下如何过马路,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最后,学生制作完成的成品,可以用来布置班级,既美化环境,又提升学生荣誉意识。
   3.延伸拓展有效升华教育主题
   美术学科的渗透性不仅体现在学科内容方面,还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延伸拓展,使教育主题不断升华。如《古老的交通工具》一课,教师可以从文化渗透的角度,引导学生知晓中国自古在造船、修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凭借中国自主制造的船只,郑和曾经两次下西洋,穿越半个地球,打开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使中华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给学生较强的爱国意识,使他们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此外,还可以教育学生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知晓科技进步的过程非常艰难,指引学生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总之,凭借美术内容的丰富性、创作的趣味性、学科的渗透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研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升华教育主题,使美术德育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晓芸.有关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考[J].散文百家旬刊,2016(11):32.
   [2]刘敏.管窥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3).
   [3]高芳萍.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方法浅议[J].少儿美术,2017.
  编辑 赵飞飞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探索,以期提供一些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客观来看,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已经有了初步认知,但这种认知是不成熟的,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甚至使学生走上歧途。因此,班主任需要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摘 要:现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会、勤练、常赛”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全局的把握不够,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使其不能得到深入的发展,只是停留在基础阶段。面对这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教会、勤练、常赛”之间的关系以及布局与规划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教学;新模式   目前,我国积极推进“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
摘 要:德育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構建良好的德育模式,必须要回归生活本位,让学生积极感受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并且获得德育。在生态体验中,学生无疑能够获得全方位、浸透式德育体验。结合“杏品育人”活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生态体验活动的开展促进德育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创新   生态体验就是让学生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养成善待
摘 要:在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峨眉山市生源情况、数学教学现状和教学实践后,根据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提出“三还四部”的教学主张。旨在探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促进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状;教学主张;三还四部   一、数学教育现状   (一)课堂缺乏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讲完自己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完善其学习思路和方法,并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究和实践。据此,围绕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育者在从事具体的教学工作时,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导向,运
摘 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创新,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效率,找到更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提问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学习基础,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同时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提问;探究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的师生提问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初中英语教师应利用好课堂提问这种师生互动方式
摘 要: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如课程本身因素、教学主体和客体因素等,造成了学习困难现象。因此,分析了农村初中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成因;策略   现今物理教学中,学困生问题愈发凸显,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学困生,并着力研究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一、农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随
摘 要: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理解史实?巧用时间轴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可以有效形成历史解释,从而打开学生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时间轴;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史实
摘 要:初中地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学科,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参考学习,因此,以图导学是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运用地理图片信息来让学生更快速、更精准、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以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以往教学经验,简单论述以图导学的理论依据,进而总结出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希望给予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启迪。   关
摘 要:“四基”是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中考数学复习阶段是学生获得“四基”的重要环节。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论述教师如何基于“四基”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中考复习。   关键词:四基;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中考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及考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