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深思品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在时代不断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同学们深思的品质是现在教育事业所重点考虑的问题。深思品质可以说是同学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深思品质的培养加以指导,帮助同学们形成深思品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深思品质
  近年来,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现代的教育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下面我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深思品质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直接影响同学们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习惯的养成属于后天的培养才形成的。孩子们本身不具备深思品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孩子们本身就没有深思的习惯;其二,孩子们拥有的玩性使之不爱思考。深思的习惯是同学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重要的習惯,通过培养孩子们深思的习惯能够有效的提升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老师们要注重对孩子们深思品质的培育。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者,应该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则。举个例子: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要求同学们思考超过三分钟以后才能够作答,若是有同学违反要求,老师可以适当的做出提醒,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来进行引导。在比如说,孩子们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多留给同学们个人空间,让孩子们经过深思后在作出解答,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同学们要先在脑海中构思出整体的解答步骤,然后在进行解答。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觉得这是孩子们经过深思过后得出的答案后,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积极的鼓励同学们且给出评价,对于一些表现不太理想的同学,老师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这类孩子形成良好的动脑思考的习惯,在教师不断地鼓励下,同学们就能够很好的形成深思的习惯。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同学们对道德的认识,培养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据我观察发现,现在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因为同学们常常言行不一,往往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当中却不付诸行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也是经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的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降低思维定势对同学们的影响。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同学们大胆提出不同的想法。当同学们在讲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的时候,老师要耐心的听完孩子们的表述,并唧唧地给出评价。在学生学习中通过质疑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然后教师在运用有广度和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不被惯性思维束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提出疑难问题。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的进行解答,对于不可取的地方,老师应该加以指导。比如说,老师在讲课过程之中出现了错误被同学们发现的时候,应该停下来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领导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注重学习的方式和态度,帮助同学们转变思维模式,提升深思品质。
  三、教师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具有积极向上,容易模仿的心理特征,教师们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同学们深思的品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无穷大,这正是符合小学同学们好奇、好学、爱模仿以及爱探索的年龄特点。不论在哪里,都应该在学生的身边树立先进典例,予以表扬。另外,也可以综合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模范人物对同学们进行讲解,在同学们产生崇拜心理后,加以引导。
  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本身,孩子们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与老师一起度过的。所以,老师的行为举止是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因素,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同学们的行为作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综合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说:在同学们进行发言的时候,老师要耐心听完并且深入思考同学们所表述的内容,在同学们发言完毕以后,老师们也要思考过后在给予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同学们作出表率作用。往后也会因此受到老师的影响,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先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得出解决的方案,潜移默化之下形成深思品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育同学们深思的品质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在培育同学们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避免一步登天的想法,需要老师们耐心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形成深思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把同学们深思品质的培育贯穿到教学中,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促进同学们思维的持久性发展,在不断地创新与研究中,我相信,同学们的深思品质会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培养学生深思品质的几点尝试[J].作文教学研究,2015(06).
  [2]张雪莲.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的点滴思考[J].快乐阅读旬刊,2012(05).
  [3]李桂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思考[J].知音励志,2017(02):105.
  [4]徐莺歌.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09):139-140.
其他文献
摘 要: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在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遏制不良习惯。本文对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是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主要渠道,是师生两个人的舞台,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主阵地,是在
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在现代教育学科中是紧密联系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以强身健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美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认识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的结合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和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干部培训中,只有将体育教学和美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期刊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和种植制度的调整,蔬菜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每年给茄科蔬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一种美育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学
期刊
摘 要:美术是一门与人文相关的科目,在培养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它在对人类能力的多重开发、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再发现和创造及提升审美的高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使用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对课堂学习内容充满兴趣,自觉的跟着老师的讲课步伐前行并勇于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初中的美术教授内容侧重于提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对今后的课程学习有较大的帮助,值得进行教学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教学  为了实现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到数学图形问题的转化,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以下就数形结合方法,将抽象数学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数学教学效果。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
函数在中学数学课程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初中阶段,它不仅有着基础性的重要功能,还有着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数学课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些學生见到函数便不知所措,面对函数问题不知从何处着手,尤其二次函数更是初中生学好函数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可以说函数问题已经成为一半以上的学生学好数学的障碍。如何解决学生的函数学习,值得每一位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