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曾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优秀少年,在步入青春期后,却和无数个孩子一样,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缺点。面对突然袭来的青春期风暴,孩子的母亲想方设法予以疏导,终于使儿子平稳度过了这一特殊时期,重新回归优秀学生的行列。
风暴一:网瘾
1989年6月9日,哈尔滨市某小学教师姚玲生下了儿子贺传。贺传从小就聪明伶俐,姚玲和丈夫贺子鸣在儿子刚会
牙牙学语时,就训练他耳听、眼看、口说、手做,对儿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逐渐使贺传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贺传读小学一年级时,在一次全校大型体操队列比赛上,他主动请缨担任领队。上场表演时,贺传的口令喊得准确而洪亮,组队利落而有序,表现非常出色。刚上三年级,他就被选为校少先队大队长。2000年6月1日,贺传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可到初中三年级时,成绩一直列全学年前10名的贺传,却突然下滑到了全学年第47名。姚玲看到儿子的成绩单后吃了一惊,第二天,她就给儿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向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班主任对她说,贺传在班级里没有什么异常表现,每天放学后都和几个同学一起离校。但是姚玲想到学校每天下午5点放学,而贺传这一段日子到家的时间都在6点多钟。从学校走到家,只需要20分钟,而剩下的那段时间儿子干什么去了?
翌日,姚玲租了一辆的士,把车停在学校门口后,她躲在车里观察着儿子的动向。很快,儿子和几个同学一道走出了校门。姚玲发现,有个同学拉了一下贺传的衣角,贺传四下张望了一阵后,便随着那个同学走进了一家网吧。姚玲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儿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
姚玲当时就气愤地想要冲进网吧将儿子拽出来训斥一顿。但她转念一想,这样做会让儿子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弄不好还会使儿子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她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等贺传回家后,姚玲严肃地批评他:“贺传,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妈问你,你是不是去网吧了?”贺传看到母亲已经掌握了他去网吧玩的情况,便红着脸承认:一个月前,他帮一个爱玩网络游戏的同学补课,没想到自己也迷上了。
姚玲问儿子:“你说,玩游戏和好成绩对你哪个更重要?”贺传低下头回答:“当然成绩重要了,妈妈,我以后不玩了。”此后几天,听话的贺传果真按时回家,没有再去网吧。但姚玲知道,网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摆脱掉的,一旦有机会,孩子恐怕还是难以自控。一天,贺传学校因故提前放学,已经获知此消息的姚玲早早来到学校盯着。走出校园的贺传在同学的鼓动下,再一次跟着同学去了网吧。姚玲悄悄地跟了进去,躲在一旁看着儿子。只见贺传全神贯注地打着游戏,他的同学在一旁一个劲儿地叫好。看到儿子游戏玩得如此之好,姚玲走上前去,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为儿子鼓掌。贺传回头,见母亲站在一旁,愣住了。姚玲摸着儿子的头说:“你游戏玩得这么好,应该肯定。但是,游戏好不代表学习好,玩完这一局就回家吧,别让你同学的爸爸妈妈也跟着着急。”贺传见母亲没有在同学面前教训自己,极为感动,高兴地跟着母亲走出网吧。
回到家,贺传诚恳地说:“妈,我已想好了,你那么够意思,我也不能再让你失望了,我坚决不再去网吧了。”
风暴二:早恋
姚玲以为,儿子不再上网吧玩游戏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贺传在后来的考试中,成绩依然处在30名以后,而且人也变得沉默寡言了。
一次,姚玲想端杯水给贺传,推开门后,她惊讶地发现,贺传居然没有在做作业,而是拿着一张信纸发呆!见到被吓了一跳的儿子,姚玲非常疑惑,她严厉地问:“贺传,这是什么?”贺传低着头不回答。姚玲严肃地说:“你现在无论犯了什么错误,只要跟妈妈说,妈妈都能原谅你。”听母亲这么说,贺传乖乖地把信递给了母亲。
姚玲接过这张信纸,惊愕地发现纸上写满了贺传的名字,最后一张纸上还画了一颗心的图案,图案里有两行清秀的字体写道:“能和你走到一起,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姚玲“啪”地把信纸拍到桌上,大声问儿子:“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贺传发现母亲真的生气了,这才嗫嚅着向母亲说出了实情。写信的女生叫董菡,与贺传同班。她每天给贺传写一封信,而贺传看完后就撕了,然后在课堂上偷偷给女孩写回信。这天,老师发现贺传与董菡在课堂上说话,便批评了他几句,贺传心里发慌,就将女孩写给他的信带回家了。
听罢儿子的讲述,姚玲才明白,原来儿子学习滑坡并不完全是因为去网吧玩,而是陷入了早恋的泥沼,这可比什么都严重啊!
夜里,姚玲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想,儿子处于青春期,喜欢异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让他明白早恋的危害。于是,她披衣下床,伏在案头给儿子写信:“贺传,你是妈的好儿子。妈知道你长大了,喜欢女生是正常的,妈能够理解你。但你必须知道,如果把过多精力放在喜欢异性的感情上,势必影响你的学业……”姚玲知道,让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于是,她在信中大胆地给自己编了一段“早恋经历:“妈妈就是因为早恋影响到学习,这是妈妈一生的遗憾。妈走过的弯路,不希望你再走啊。”
姚玲写了整整6页稿纸,第二天,她将写好的信交到了儿子手上。同时,她又郑重地告诉贺传,她既不去找老师,也不会去找那个董函,她希望儿子能自己走出来。贺传看完母亲写给自己的信后,心灵受到很大震动,他泪流满面地对母亲说:“妈,你放心吧,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可是,贺传到校后,那个女孩又悄悄地递给贺传一封信。贺传回信对女孩说不要再给他写信了,如果继续这么交往,对他们谁都不利。但是,女孩却毫不气馁,情书一封接着一封。贺传无奈,只好回信应付。
姚玲很快察觉到了儿子还和女孩有书信往来,在这个紧要关头,父母必须帮助孩子。于是,她坚持每天到学校接儿子,母子俩一同回家。
看到母亲像管小孩子一样守着自己,贺传有些不高兴了。而姚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小女孩喜欢你,没错,你喜欢小女孩也没错。错的是你们现在的年龄和初中生的身份,你不应该沉溺在这上面。我天天来接你,她就不会来找你了,是不是?”贺传羞涩地低下了头。
一天,天下起了大雨。放学后,走到校门口的贺传望着外面瓢泼似的大雨,以为母亲不会来了。这时,那位叫董菡的女孩正在校园内的凉亭里躲雨,她主动向贺传喊道:“贺传,我们一起走吧!”贺传面露难色,他抬眼向校门外望了一眼,突然发现母亲正站在雨中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雨水把母亲的裤脚都淋透了,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贺传的心头,他回答说:“不必了。”然后穿过雨幕向母亲那里跑去。
女孩并没有发现姚玲,追在贺传的身后边跑边说:“贺传,给你伞!”当贺传跑到母亲的雨伞下面时,女孩一下子愣住了,贺传也惶恐地看着母亲,怕母亲说出斥责女孩的话语。而其他目睹此景的同学也都停止了脚步。姚玲上前一步,诚恳地说:“女同学,瞧你只顾跑,衣服都淋湿了,到我们这里来躲躲雨吧。”女孩连忙摇摇手说:“谢谢阿姨,不用了。”
女孩跑了,其他同学也都长舒了一口气。望着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母亲,听着母亲一点都不让儿子难堪的话语,贺传感动得紧紧挽住了母亲手臂,母子俩相依相携向前走去。
抛掉了早恋的烦恼,贺传奋起直追。2005年中考,贺传以598分的成绩,考入了省级重点高中。2008年春节期间,正在读高三的贺传和母亲一道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儿子曾经历的青春期风暴,姚玲百感交集,她告诉记者:青春期的孩子特别看重尊严,此时教育孩子,家长确实应该认真斟酌方式方法啊!
【编后】
青春期的孩子正面临学业的关键时期,但此时的身体发育和对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不再安心于一张课桌。此时的父母不能再用对待儿童时期的方法强制他们如何去做,而应因势利导,注意保护青春期孩子敏感的自尊心,让其心悦诚服地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文中的母亲姚玲就是利用了儿子特别重视尊严的特点,成功地将孩子带回正确轨道,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图为主人公母子合影)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cw_0791@163.com
风暴一:网瘾
1989年6月9日,哈尔滨市某小学教师姚玲生下了儿子贺传。贺传从小就聪明伶俐,姚玲和丈夫贺子鸣在儿子刚会
牙牙学语时,就训练他耳听、眼看、口说、手做,对儿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逐渐使贺传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贺传读小学一年级时,在一次全校大型体操队列比赛上,他主动请缨担任领队。上场表演时,贺传的口令喊得准确而洪亮,组队利落而有序,表现非常出色。刚上三年级,他就被选为校少先队大队长。2000年6月1日,贺传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可到初中三年级时,成绩一直列全学年前10名的贺传,却突然下滑到了全学年第47名。姚玲看到儿子的成绩单后吃了一惊,第二天,她就给儿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向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班主任对她说,贺传在班级里没有什么异常表现,每天放学后都和几个同学一起离校。但是姚玲想到学校每天下午5点放学,而贺传这一段日子到家的时间都在6点多钟。从学校走到家,只需要20分钟,而剩下的那段时间儿子干什么去了?
翌日,姚玲租了一辆的士,把车停在学校门口后,她躲在车里观察着儿子的动向。很快,儿子和几个同学一道走出了校门。姚玲发现,有个同学拉了一下贺传的衣角,贺传四下张望了一阵后,便随着那个同学走进了一家网吧。姚玲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儿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
姚玲当时就气愤地想要冲进网吧将儿子拽出来训斥一顿。但她转念一想,这样做会让儿子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弄不好还会使儿子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她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等贺传回家后,姚玲严肃地批评他:“贺传,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妈问你,你是不是去网吧了?”贺传看到母亲已经掌握了他去网吧玩的情况,便红着脸承认:一个月前,他帮一个爱玩网络游戏的同学补课,没想到自己也迷上了。
姚玲问儿子:“你说,玩游戏和好成绩对你哪个更重要?”贺传低下头回答:“当然成绩重要了,妈妈,我以后不玩了。”此后几天,听话的贺传果真按时回家,没有再去网吧。但姚玲知道,网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摆脱掉的,一旦有机会,孩子恐怕还是难以自控。一天,贺传学校因故提前放学,已经获知此消息的姚玲早早来到学校盯着。走出校园的贺传在同学的鼓动下,再一次跟着同学去了网吧。姚玲悄悄地跟了进去,躲在一旁看着儿子。只见贺传全神贯注地打着游戏,他的同学在一旁一个劲儿地叫好。看到儿子游戏玩得如此之好,姚玲走上前去,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为儿子鼓掌。贺传回头,见母亲站在一旁,愣住了。姚玲摸着儿子的头说:“你游戏玩得这么好,应该肯定。但是,游戏好不代表学习好,玩完这一局就回家吧,别让你同学的爸爸妈妈也跟着着急。”贺传见母亲没有在同学面前教训自己,极为感动,高兴地跟着母亲走出网吧。
回到家,贺传诚恳地说:“妈,我已想好了,你那么够意思,我也不能再让你失望了,我坚决不再去网吧了。”
风暴二:早恋
姚玲以为,儿子不再上网吧玩游戏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贺传在后来的考试中,成绩依然处在30名以后,而且人也变得沉默寡言了。
一次,姚玲想端杯水给贺传,推开门后,她惊讶地发现,贺传居然没有在做作业,而是拿着一张信纸发呆!见到被吓了一跳的儿子,姚玲非常疑惑,她严厉地问:“贺传,这是什么?”贺传低着头不回答。姚玲严肃地说:“你现在无论犯了什么错误,只要跟妈妈说,妈妈都能原谅你。”听母亲这么说,贺传乖乖地把信递给了母亲。
姚玲接过这张信纸,惊愕地发现纸上写满了贺传的名字,最后一张纸上还画了一颗心的图案,图案里有两行清秀的字体写道:“能和你走到一起,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姚玲“啪”地把信纸拍到桌上,大声问儿子:“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贺传发现母亲真的生气了,这才嗫嚅着向母亲说出了实情。写信的女生叫董菡,与贺传同班。她每天给贺传写一封信,而贺传看完后就撕了,然后在课堂上偷偷给女孩写回信。这天,老师发现贺传与董菡在课堂上说话,便批评了他几句,贺传心里发慌,就将女孩写给他的信带回家了。
听罢儿子的讲述,姚玲才明白,原来儿子学习滑坡并不完全是因为去网吧玩,而是陷入了早恋的泥沼,这可比什么都严重啊!
夜里,姚玲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想,儿子处于青春期,喜欢异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让他明白早恋的危害。于是,她披衣下床,伏在案头给儿子写信:“贺传,你是妈的好儿子。妈知道你长大了,喜欢女生是正常的,妈能够理解你。但你必须知道,如果把过多精力放在喜欢异性的感情上,势必影响你的学业……”姚玲知道,让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于是,她在信中大胆地给自己编了一段“早恋经历:“妈妈就是因为早恋影响到学习,这是妈妈一生的遗憾。妈走过的弯路,不希望你再走啊。”
姚玲写了整整6页稿纸,第二天,她将写好的信交到了儿子手上。同时,她又郑重地告诉贺传,她既不去找老师,也不会去找那个董函,她希望儿子能自己走出来。贺传看完母亲写给自己的信后,心灵受到很大震动,他泪流满面地对母亲说:“妈,你放心吧,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可是,贺传到校后,那个女孩又悄悄地递给贺传一封信。贺传回信对女孩说不要再给他写信了,如果继续这么交往,对他们谁都不利。但是,女孩却毫不气馁,情书一封接着一封。贺传无奈,只好回信应付。
姚玲很快察觉到了儿子还和女孩有书信往来,在这个紧要关头,父母必须帮助孩子。于是,她坚持每天到学校接儿子,母子俩一同回家。
看到母亲像管小孩子一样守着自己,贺传有些不高兴了。而姚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小女孩喜欢你,没错,你喜欢小女孩也没错。错的是你们现在的年龄和初中生的身份,你不应该沉溺在这上面。我天天来接你,她就不会来找你了,是不是?”贺传羞涩地低下了头。
一天,天下起了大雨。放学后,走到校门口的贺传望着外面瓢泼似的大雨,以为母亲不会来了。这时,那位叫董菡的女孩正在校园内的凉亭里躲雨,她主动向贺传喊道:“贺传,我们一起走吧!”贺传面露难色,他抬眼向校门外望了一眼,突然发现母亲正站在雨中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雨水把母亲的裤脚都淋透了,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贺传的心头,他回答说:“不必了。”然后穿过雨幕向母亲那里跑去。
女孩并没有发现姚玲,追在贺传的身后边跑边说:“贺传,给你伞!”当贺传跑到母亲的雨伞下面时,女孩一下子愣住了,贺传也惶恐地看着母亲,怕母亲说出斥责女孩的话语。而其他目睹此景的同学也都停止了脚步。姚玲上前一步,诚恳地说:“女同学,瞧你只顾跑,衣服都淋湿了,到我们这里来躲躲雨吧。”女孩连忙摇摇手说:“谢谢阿姨,不用了。”
女孩跑了,其他同学也都长舒了一口气。望着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母亲,听着母亲一点都不让儿子难堪的话语,贺传感动得紧紧挽住了母亲手臂,母子俩相依相携向前走去。
抛掉了早恋的烦恼,贺传奋起直追。2005年中考,贺传以598分的成绩,考入了省级重点高中。2008年春节期间,正在读高三的贺传和母亲一道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儿子曾经历的青春期风暴,姚玲百感交集,她告诉记者:青春期的孩子特别看重尊严,此时教育孩子,家长确实应该认真斟酌方式方法啊!
【编后】
青春期的孩子正面临学业的关键时期,但此时的身体发育和对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不再安心于一张课桌。此时的父母不能再用对待儿童时期的方法强制他们如何去做,而应因势利导,注意保护青春期孩子敏感的自尊心,让其心悦诚服地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文中的母亲姚玲就是利用了儿子特别重视尊严的特点,成功地将孩子带回正确轨道,值得广大父母借鉴。
(图为主人公母子合影)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cw_07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