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2日下午,有关部门针对电影产业发布了四条新政:
1.停止一切线上票补,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
2.第三方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含票务系统),院线和影投不得参与分配;
3.线上售票商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十一起要求即时结算;
4.网络售票平台数据需要同步上传至专资办。
这四条新政将在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从今年的国庆档开始,观众通过猫眼、淘票票等app将买不到优惠票。
差不多《阿凡达》上映前诞生的第三方售票平台,几年来一直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市场占比越来越高,从最初不到2%的尝鲜,到了如今超过80%的占比,第三方平台在线选座已经成为观众首选的购票方式,而第三方售票app的竞争也异常惨烈,从最初超过20家的群雄逐鹿,逐步整合之后,目前只剩下以猫眼、淘票票为首的几家平台。
质变指的是票补形式的变化,第三方刚进入市场时要扩张市场、拉人头,平台自身注入大量资金打价格战,9.9、甚至0元看电影频繁出现,消费者抢的不亦乐乎;后来随着第三方占比加大,电影发行方的发行策略也随之调整,发行费用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票补中,发行方一般会“雨露均沾”,每个主流平台都投一些,因此往往观众会发现一部电影不管在猫眼还是淘票票,都能买到价格相当的优惠票的原因;发展到近两年,影院越来越依附于第三方,甚至出现了影院投到第三方开展票补的情况,因为影院票房将直接决定影院阵地广告的收入情况,票补成为提升影院票房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停止线上票补对消费者影响很大,似乎很难再买到优惠票和低价票。不过纵观整个电影行业确是有利有弊。
先说弊端,2017年全年总票房559亿,其实近几年票房节节攀升,第三方票补功不可没,低价票带动了消费者电影消费,50块钱买2张电影票,50块买个爆米花双人套餐,看电影成了娱乐消费首选。票补停止对票房会有不小的影响,相信票房增速将放缓。不过看似一刀切的政策,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慢慢过渡,从年初开始,有关部门就开始了对票补的干预,比如规定春节档最低票价不得低于19.9元,但不影片票补不得超过50万张等,都是对减少票补的逐步试探。
利的一面,首先是給市场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之前冯小刚就怒批过票补成风,大制作的电影拼命票补增加排片,小公司出品的小成本电影没有票补,往往在电影院遭遇一日游的尴尬境地。取消票补意味着所有电影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票房卖不好就只能怪电影质量不行了。
其次是有效改善影院的被动局面。《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加速了新政策的出台,当时电影上映前预售过亿,结果上映当天出现大量退票,这次事件影院遭受极大损失,因为预售喜人,给了电影很多场次,退票之后之前预售的场次无法调整,导致票房收入锐减。
这件事也彻底暴露了影院的被动局面,自己遭受损失声讨无门,当时我们采访了多家影城,他们均表示对这样的后果无计可施,稍微强势的影院用暂停和猫眼的合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这样做无济于事,在第三方电商面前,影院太渺小了。
而停止票补,让影院和第三方电商占据同等地位,影院将获得更多经营自主权,在第三方电商的裹挟下,影院生存艰难倒逼新政策出台,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经超过5万块, 影院竞争加剧,今年多数影院单银幕的票房不升反降,停止票补让影院有自主权可以更好的推进影院行业的发展。
UME华星影城副经理刘晖表示,其实早在在线售票平台出现之前,影院就一直有各种优惠活动,只是在线售票平台出现后,这些优惠大家反而有些视而不见了。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猫眼、淘票票等在线售票平台未来完全可以通过与院线合作,向用户分发优惠券的方式,变相给观众“打折”。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策中规定“第三方先手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考虑到之前的电商服务费基本在3元到5元不等,观众在线购票时有机会省下1元到3元的钱。
虽然省钱的渠道没有全部被堵死,但相比“票补时代”,正价票显然是一项大趋势。那么问题来了,几块、十几块钱的涨价会把很多观众拦在电影院之外吗?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不会。
刘晖举了两个例子,《阿凡达》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票价都很高,但观众还是趋之若鹜。“电影票的价格比吃一顿饭便宜很多,这是不正常的,现在是拉回到正常的范围。”
卢米埃影业董事长兼CEO胡其鸣表示:“我一直的观点都是观众没有人不想占便宜,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便宜的电影票,都是从片方的口袋里挖出来的补贴,这是杀鸡取卵的道理,会把一个产业弄坏了。而且你的电影票无论多便宜,观众都还是会觉得不够便宜。”
胡其鸣还透露,之前有电视台随机采访了卢米埃影院的两位顾客,一位是忠实的影院会员,只在卢米埃自有APP上买票,另一位是第三方顾客,从来没有买到过9.9块、19.9块的低价票。在他们看来,电影票本身也不贵,有没有票补不影响是否观影的想法。
当然,有不计较多掏几块钱票钱的观众,也有对票价增长非常敏感的观众。尤其是那些平时观影意愿本就不强烈,只是被低票价吸引,偶尔选择走进影院的观众。这部分观众往往在三四线城市、节假日期间扎堆出现。如果新政策落地,国庆档、春节档可是检验这种影响的最佳时机。
回到消费者的角度,停止一切线上票补,是不是以后再也买不到优惠电影票了?放心,肯定还能买到。票补消失后,影院自身的优惠活动、会员极致等仍然有可能让观众买到打折电影票。 其实新政策的出台的目的不是断掉消费者福利,而是规范行业、增加影院自主权。线上优惠停止,将会有更多新的优惠形式崛起。
团购有望卷土重来。在线选座崛起之前,团购是线下优惠的主力,影院通过和美团、大众点评的合作来带来提高票房收益。我们都知道,影院的挂牌价很贵,主要是提供给随机观影的消费者,在线选座优惠终止,团购有望再度崛起,消费者可以密切留意。当然,团购的优惠将在时间段、影片选择上有一定限制,对于最低限价高的电影可能还是要补5到10块钱的差价,但至少还是会比正价电影便宜。
1.停止一切线上票补,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
2.第三方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含票务系统),院线和影投不得参与分配;
3.线上售票商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十一起要求即时结算;
4.网络售票平台数据需要同步上传至专资办。
这四条新政将在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从今年的国庆档开始,观众通过猫眼、淘票票等app将买不到优惠票。
差不多《阿凡达》上映前诞生的第三方售票平台,几年来一直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市场占比越来越高,从最初不到2%的尝鲜,到了如今超过80%的占比,第三方平台在线选座已经成为观众首选的购票方式,而第三方售票app的竞争也异常惨烈,从最初超过20家的群雄逐鹿,逐步整合之后,目前只剩下以猫眼、淘票票为首的几家平台。

质变指的是票补形式的变化,第三方刚进入市场时要扩张市场、拉人头,平台自身注入大量资金打价格战,9.9、甚至0元看电影频繁出现,消费者抢的不亦乐乎;后来随着第三方占比加大,电影发行方的发行策略也随之调整,发行费用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票补中,发行方一般会“雨露均沾”,每个主流平台都投一些,因此往往观众会发现一部电影不管在猫眼还是淘票票,都能买到价格相当的优惠票的原因;发展到近两年,影院越来越依附于第三方,甚至出现了影院投到第三方开展票补的情况,因为影院票房将直接决定影院阵地广告的收入情况,票补成为提升影院票房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停止票补的利与弊
停止线上票补对消费者影响很大,似乎很难再买到优惠票和低价票。不过纵观整个电影行业确是有利有弊。
先说弊端,2017年全年总票房559亿,其实近几年票房节节攀升,第三方票补功不可没,低价票带动了消费者电影消费,50块钱买2张电影票,50块买个爆米花双人套餐,看电影成了娱乐消费首选。票补停止对票房会有不小的影响,相信票房增速将放缓。不过看似一刀切的政策,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慢慢过渡,从年初开始,有关部门就开始了对票补的干预,比如规定春节档最低票价不得低于19.9元,但不影片票补不得超过50万张等,都是对减少票补的逐步试探。
利的一面,首先是給市场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之前冯小刚就怒批过票补成风,大制作的电影拼命票补增加排片,小公司出品的小成本电影没有票补,往往在电影院遭遇一日游的尴尬境地。取消票补意味着所有电影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票房卖不好就只能怪电影质量不行了。
其次是有效改善影院的被动局面。《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加速了新政策的出台,当时电影上映前预售过亿,结果上映当天出现大量退票,这次事件影院遭受极大损失,因为预售喜人,给了电影很多场次,退票之后之前预售的场次无法调整,导致票房收入锐减。
这件事也彻底暴露了影院的被动局面,自己遭受损失声讨无门,当时我们采访了多家影城,他们均表示对这样的后果无计可施,稍微强势的影院用暂停和猫眼的合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这样做无济于事,在第三方电商面前,影院太渺小了。
而停止票补,让影院和第三方电商占据同等地位,影院将获得更多经营自主权,在第三方电商的裹挟下,影院生存艰难倒逼新政策出台,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经超过5万块, 影院竞争加剧,今年多数影院单银幕的票房不升反降,停止票补让影院有自主权可以更好的推进影院行业的发展。
UME华星影城副经理刘晖表示,其实早在在线售票平台出现之前,影院就一直有各种优惠活动,只是在线售票平台出现后,这些优惠大家反而有些视而不见了。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猫眼、淘票票等在线售票平台未来完全可以通过与院线合作,向用户分发优惠券的方式,变相给观众“打折”。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策中规定“第三方先手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考虑到之前的电商服务费基本在3元到5元不等,观众在线购票时有机会省下1元到3元的钱。
虽然省钱的渠道没有全部被堵死,但相比“票补时代”,正价票显然是一项大趋势。那么问题来了,几块、十几块钱的涨价会把很多观众拦在电影院之外吗?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不会。
刘晖举了两个例子,《阿凡达》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票价都很高,但观众还是趋之若鹜。“电影票的价格比吃一顿饭便宜很多,这是不正常的,现在是拉回到正常的范围。”
卢米埃影业董事长兼CEO胡其鸣表示:“我一直的观点都是观众没有人不想占便宜,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便宜的电影票,都是从片方的口袋里挖出来的补贴,这是杀鸡取卵的道理,会把一个产业弄坏了。而且你的电影票无论多便宜,观众都还是会觉得不够便宜。”
胡其鸣还透露,之前有电视台随机采访了卢米埃影院的两位顾客,一位是忠实的影院会员,只在卢米埃自有APP上买票,另一位是第三方顾客,从来没有买到过9.9块、19.9块的低价票。在他们看来,电影票本身也不贵,有没有票补不影响是否观影的想法。
当然,有不计较多掏几块钱票钱的观众,也有对票价增长非常敏感的观众。尤其是那些平时观影意愿本就不强烈,只是被低票价吸引,偶尔选择走进影院的观众。这部分观众往往在三四线城市、节假日期间扎堆出现。如果新政策落地,国庆档、春节档可是检验这种影响的最佳时机。
优惠购票攻略
回到消费者的角度,停止一切线上票补,是不是以后再也买不到优惠电影票了?放心,肯定还能买到。票补消失后,影院自身的优惠活动、会员极致等仍然有可能让观众买到打折电影票。 其实新政策的出台的目的不是断掉消费者福利,而是规范行业、增加影院自主权。线上优惠停止,将会有更多新的优惠形式崛起。
团购有望卷土重来。在线选座崛起之前,团购是线下优惠的主力,影院通过和美团、大众点评的合作来带来提高票房收益。我们都知道,影院的挂牌价很贵,主要是提供给随机观影的消费者,在线选座优惠终止,团购有望再度崛起,消费者可以密切留意。当然,团购的优惠将在时间段、影片选择上有一定限制,对于最低限价高的电影可能还是要补5到10块钱的差价,但至少还是会比正价电影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