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重点”,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找出重点”策略是阅读的一项重要而基本的策略,可以让阅读更快速更明白,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在四五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这是一项需反复训练的阅读策略,其操作方式主要是关注文章题目、寻找重点句段、明确文体特点。
  关键词:“找出重点”策略;操作方式
  古人云: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在“模模糊糊一大片”的閱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重点,提纲挈领,那么必然能让阅读变得“清清楚楚”,必然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于阅读者来说,在信息纷繁庞杂的今天,能快速筛选提取主要信息,也是获取更多信息提高阅读效率的基础,“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制订的总目标之一。
  “找出重点”是阅读的一项重要而基本的策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再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我认为“找出重点”是这样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能抓住文本的题目、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抓住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理清思路,读懂主旨。具体表现为:
  1. 抓住文本重点: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我们往往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即该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方式、中心思想。
  2. 抓住能力培养重点:《课标》在学段阅读目标制订中,对阅读中“找出重点”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如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第三学段阅读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 抓住文本表达重点:文本中哪些语言会凸显“重点”呢?首先是“题目”,其次是“开头结尾”,再次是“中心句、过渡句、重点词语、重点段”等。教材中,编者编写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语”等,也是“抓住重点”的指路灯,我们可以按图索骥。
  4. 抓住年段阅读重点:结合《课标》,细读教材,尤其是每单元的导语,我们发现“找出重点”阅读策略是四五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循序渐进,不断训练。请看下表: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找出重点”阅读策略呢?现以四五年级教学为例谈谈实践操作。
  一、 关注文章标题,整体感知
  文章的标题既是篇章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文章内容重要的指向线索,能够有效地关涉内容与形式,是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读文必先读题”的习惯,并学习找出重点信息。
  1. 补充题目,概括文章大意
  四五年级教材中很多文章题目,或只表明人物,或只提炼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补充课题,从而了解文章的大意。如教学四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时: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这个发现是什么?
  学生:是谁发现的?
  学生:是怎么发现的呢?
  教师:读读课文,想想这些问题,连起来说说。
  学生: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发现了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以上片段中,以“题目”为中心,通过补充人物和主要事件,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长长的课文“读薄”,《全神贯注》《中彩那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都可以借助题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
  2. 回味题目,把握课文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高度浓缩的关键词,起于开篇,再止于结束,教学前后呼应,会使学生的内在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文时:
  教学伊始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有什么疑问?
  学生:眼睛怎么会永生呢?
  教师: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
  学生:外婆外公的眼睛角膜捐给了盲人,温迪受到影响也捐献了角膜,以后得到帮助的盲人也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一代传一代。
  教师:课文讲的就是琳达一家人先后捐献眼角膜的事。你联系课题,还想到了这样做所产生的影响,真会思考。
  总结课文时
  教师:再次齐读课题,学到这儿,你觉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
  学生:不仅仅是眼睛,还有人们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学生:不仅仅是眼睛,还有那博大无私的爱在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抓住文眼,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样适用的还有《只有一个地球》《金色的脚印》《跨越百年的美丽》等。
  二、 借助重点句段,理解感悟
  如果说从标题了解大意是走进文本的钥匙,那找出文章的重点句段则是感悟文本的主要抓手。句子是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抓住重点句段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的有效策略。
  1. 找出中心句
  有些句子会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或是蕴含着揭示文章中心的词语,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为中心句。阅读时,找出这样的句子,并顺藤摸瓜,就能较容易地体会文章的写作目的。
  如四上《长城》课例中:
  1. 初找中心句
  (1) 初读课文后,谈谈对长城的印象。
  (2) 课文中,也有一句对长城的评价,请找一找。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读句子,作者是怎样评价的?找出关键词: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3) 理解“气魄雄伟”“伟大奇迹”,并引发思考:为什么说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作者是怎么写的,让我们边读课文边思考。   2. 学生自主读书,并做简单批注。
  3. 交流反馈,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气魄雄伟,再联系当时落后的修筑条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由衷赞叹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 小结作者写作思路和方法。
  5. 仿写《家乡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先列提纲写中心句。
  在以上片段中,学生通过“找出中心句——深入文本——回顾总结——迁移运用”四步法,在“中心句”的引领下走了一个来回,既充分感悟到了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也学习了读懂介绍一处景观的方法,即围绕中心分几方面去写,并在迁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
  2. 找出地位特殊的句子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地位特殊的句子,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如老舍写的《猫》一文,两个总起句非常明显:“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把这两句话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再比如《秦兵马俑》一文中写到:“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过渡句概括了兵马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赞美之情和自豪感。
  又如《搭石》文末写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赞美了搭石,更赞美了乡亲们。我们可以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善良、勤劳、谦让、尊老、奉献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 关注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不少文章開宗明义,开头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如《圆明园的毁灭》开篇即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文章结尾常起画龙点睛作用,很多作者把主旨放在文章最后表达。如《长城》结尾写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有些文章首尾呼应,使学生更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如《颐和园》,开头总起“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前后呼应,凸显了颐和园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 根据文体特点,把握主旨
  依托文体特点,可着眼于文章整体。在通读课文之后,学生明确属于哪一种文体,写的对象是什么,从而去寻找适合该文体的策略,这样阅读更为快捷有效。小学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做。如:(见下表)
  如五年级下册《草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引导学生缘景悟情,便明白了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再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在借五位战士的形象描写赞颂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明确了“找出重点”这一阅读策略,并有意识地结合具体学习情境,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找出重点”等阅读策略教学,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阅读质量、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步新《小学生阅读联系策略实证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14.7.
  [3]赵镜中《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2009年第1—2期第127页.
  [4]王林.讲座《阅读策略:新观念与新策略》.
  [5]韦祖庆.张弘《构建语文标题教学法模式》,2012年10月《教育与教学研究》第26卷第10期第107页.
其他文献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创设相应的情境以達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但当前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走出课堂打造历史学习新情境旨在优化初中历史情景教学法。  关键词:走出课堂;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一、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当前众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开始使用诸如情境教学、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并且
摘 要:我们已经习惯于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日期,这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但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日期;党的生日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发出巨人的呐喊,如同春雷般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雄狮,拨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中国神州大地上的星
摘要:任务型作文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所谓任务型作文,其写作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并且在写作中其对象感以及针对感也有所增强。这类任务型作文对学生们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故而,任务型作文对高考作文难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一些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高考真题以“权衡判断”任务型作文为例,来全面论述任
基金项目:2016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6CYZDJY00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本文以定积分概念为例对高等数学翻转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探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定积分概念;数学思想;教
摘 要:三十三年的寒来暑往,我亲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其中,许多学生已经走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这使我深感欣慰。现将本人的一些教学工作经验表述成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十三个春秋。无论是原先在教学点,村完小,还是后来在乡镇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都是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老师,长期与孩子们打交
摘要: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垂直匀强磁场方向运动时将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是常见问题。若粒子除受洛伦兹力外还受到其他力,则高中学生能处理的问题无非是洛伦兹力与其他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所有其他力平衡后合力为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两种情况。若是出现复杂的曲线运动时,由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洛伦兹力就时刻改变,要求解此类问题的运动情况,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办法解决。但在物理竞赛中,经常
摘要:100米跑是田径运动中观赏性极高的项目之一,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要求非常高,同时对运动员的瞬间爆发的能力也非常高。100米跑的技术包括起跑技术、起跑后加速技术、途中跑技术和终点跑技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发展短跑技术,必须对短跑的每个技术进行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本文针对100米跑的终点跑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做实验对比,试图找出最好的终点跑技术。  关键词:
摘要:本文通过对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初中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旨在帮助我校学生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改进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便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兴趣  一、 前言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针对现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和教材存在的弊端,作出一些调整,其中在课程功能方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
摘 要:《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用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还指出:“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那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如何进行无范画教学呢?在此从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无范画”美术活动;以灵活的指导贯穿“无范画”美术活动。  关
摘要:物理和数学作为初中阶段息息相关的两门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对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进行了创新,引入数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数学知识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学知识;综合  一、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物理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入门的时候就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数学学科之間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