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6钢电子束焊后表面重熔硬化

来源 :焊接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钢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殊工具钢.对于进行过球化退火的高速钢,其显微硬度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其应用.为恢复球化退火W6Mo5Cr4V2高速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同时保证其内部良好的韧性不受影响,采用电子束表面重熔对其表面进行硬化.结果表明,重熔表面整体呈现平整光滑状态,存在小尺寸熔坑,重熔层内部呈现胞状树枝晶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晶间网状M2C共晶碳化物以及细棒状MC碳化物组成,呈现不均匀的条带状分布,在重熔区边界存在未熔碳化物,在重熔区中心区域碳化物均匀性较高,并对晶间碳化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经过电子束表面重熔,由于晶内针状马氏体以及晶界脆性碳化物生成,W6Mo5Cr4V2高速钢表面的显微硬度由283 HV提高到800 HV以上,母材的显微硬度恢复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在刚刚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十三五”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针对云制造环境下3D打印云边协同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云边协同3D打印架构,该架构包括云端、边缘端和设备端.通过将3D打印机与物联网模块集成,实现了设备端与边缘端双向数据传输;将时间敏感型和隐私敏感型服务部署在边缘端,解决了传统云端化所带来的网络可靠性和隐私安全等问题,实现了云端服务在本地的延伸.阐述了3D打印机数字孪生信息模型、数字孪生驱动的3D打印机实时监测与控制和云边协同3D打印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云制造中其他制造设备的云边协同制造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自适应控制存在调节参数多、依赖精确数学模型、收敛速度慢、易受未知干扰影响等问题,因此通过结合更多控制方法改进自适应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以伺服系统为对象,分析了自适应控制与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法相结合之后的复合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算法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现阶段伺服系统复合自适应控制存在的主要不足以及未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为了更精确地对精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误差进行高性能预测以提高其准静态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FLA–SVM)方法,对进给系统热误差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寻优.首先,采用谱系聚类法和相对熵提取对进给轴热误差作用较大的测点,实现关键敏感测点优化;其次,基于SFLA的SVM关键参数精准快速寻优,建立SFLA–SVM的热误差预测模型;最后,在精密三轴数控机床上进行预测模型性能对比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相对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和遗传算法及BP网络(GA–BP)方法,基于SFLA–S
数控机床在装备制造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其几何误差较多,严重影响加工精度.逐项测量并补偿全部几何误差工作量较大,因而需要辨识出关键误差,从而提高补偿效率.灵敏度分析主要研究各误差对机床空间精度的影响程度,可准确辨识出机床关键误差,逐渐成为机床精度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常用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如偏微分法、Sobol法与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扩展法等,在机床精度设计与工件加工精度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的现存难点与问题.灵敏度分析能准确辨识机床关键误差,对于实现高效高精度机床误差补
科研条件rn制造装备机构设计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针对现代制造装备的技术特点、工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开放、合作、竞争、共享的理念,开展机构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机构结构与尺度综合、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构性能分析与评价、机构数字化设计、机构先进制造、机构控制与检测等基础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已形成以机构设计理论研究、机构创新设计方法、机构运动控制一体化为特色,能为制造业提供机构设计与控制解决方案或成套技术的科技开发和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
面向加工精度指标提出机床关键几何误差元素辨识及其公差设计方法.以某型立式加工中心为对象,基于螺旋理论对机床空间误差进行建模;结合所得机床空间误差模型及加工精度指标定义,推导建立加工精度评估模型,同时提出间接试验验证策略及实施技术;通过正交实验、统计学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几何误差元素进行辨识,并利用数值试验对辨识结果进行验证,并基于响应面法构建加工精度与关键几何误差元素的映射关系,由此将后者的公差设计转换为一类优化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获取各关键几何误差元素最优公差,在加工精度指标满足要求的同时,机床产品成本达
近年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外工程应用越来越多,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以下应用优势:韧性高、损伤容限大、有类似于金属的加工特性、原材料储存期不受限制、成型加工周期比较短,尤其是它所具有的良好的可循环性、可回收、可重复利用和不污染环境等特性,很好地适应了当今世界对材料产业所提出的环保要求.介绍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材料特点、常用的成型方法、焊接技术以及在国外航空航天等工程应用案例,并分析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几何误差是影响数控机床空间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误差项多、产生机理复杂且各个误差项之间存在耦合作用,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对几何误差进行研究与分析至关重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数控机床几何误差的研究现状,包括几何误差建模、几何误差测量、几何误差项分析和几何误差补偿4个方面;总结了现有建模方法、测量方法、几何误差项分析方法以及补偿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从装备制造业角度出发,展望了未来数控机床几何误差的研究方向.
针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结构开展疲劳试验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高阶振型的振动疲劳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理论、实测振动特性一致,第3阶振型下,试验件振动应力与振幅之间仍服从线性变化规律,理论和实际破坏部位相同,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试验方法有效.该方法在保证试验准确性的基础上将试验周期缩短了2/3,对开展颗粒增强铝基复材结构疲劳性能评价,推动新材料、新结构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