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保持良好沟通的策略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bin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如何更好地建立家校协作关系,本文作者认为学校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第一,让家長能够定期了解学校的重要资讯,包括学校的重要纪念日、教职工的人员变动等,不要想当然地将学校的某些事务列入家长不关心的范围内。第二,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创造更多机会让家长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让家长看到学校和教师针对家长所关心的事务采取了哪些行动。如果家长总是看不到学校的实际行动,他们配合和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会降低。第三,通过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科学节、家庭游戏之夜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告诉家长在学校有哪些收获,这比仅仅从教师那里得到信息更有效。
  (编译自:Peter DeWitt.Call To Action Or Blame Game?3 Ways Schools Communicate With Families. Education Week, 2018-04-15)
其他文献
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2016年度“家庭教育费用调查”结果,显示因家庭经济状况导致的“学力差距”正在逐步扩大。同时,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投入到户外体验、体育、艺术等活动的费用也会越多。青少年时期的体验活动对于儿童思维与沟通能力颇有影响。如今,因家庭经济差异导致的“体验差距”正在成为一个新型教育问题。  家庭经济差异引发的“体验差距”,与当前自然体验与儿童集体活动多为有偿购买的日本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根据英国校长及女教师协会于2018年3月实施并于7月19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教师认为他们遇到过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其中,焦虑或无端恐惧症占92%,抑郁症占80%,自残占67%。近三分之二(64%)的教师表示,他们没有信心保证自己或学校能够使遭遇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类似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
教育部党组日前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纲要》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義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
《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網行为研究报告》12日在北京公布。报告显示,北京地区青少年首选上网设备为手机,大多数青少年在晚上和周末上网,且大多数青少年上网时长合理,其中43.1%的受访者日均上网时长在1小时及以内,40.5%的受访者日均上网时长在1至2个小时,仅有4%的受访者日均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玩游戏、聊天交友和查资料,是他们上网主要目的。报告显示,青少年并非把课余时间都用来上网,42.
8月8日,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总结大会暨“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教育部关工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新学年起将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更名为“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她强调,各地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讀书活动,要注重围绕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