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1
摘 要 文章从足球运动员、足球教练员和高校方面的客观因素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制约高校足球队发展的因素,进而根据其制约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提高高校足球队的质量,最终实现国家教委向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高水平足球队 发展 制约因素
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是指普通高校依据国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招生规定,招收符合资格的足球运动员而组建的高校足球队。由于足球运动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因此开展足球运动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0世纪90年代,职业联赛开始火热发展,以及2000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正式启动,推动着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场地和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成为了高校足球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本文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提高高校足球队的地位提供理论参考。
一、制约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因素
(一)足球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制约
第一,在过去,普通高校足球队只招收专业队退役队员,而后开始扩大到招收职业队的二、三线队员,足球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中学足球重点学校的学生,拓宽了招生渠道。但由于各级培养青少年工作的独立性,限制了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稳定性和招收到更有潜质的运动员。第二,由于高校“学分制”的实施,足球运动员既要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文化课的学习,同时还要参加高强度的足球训练。尽管部分高校采取了减免学分和免修课程等措施,但是由于足球竞赛赛期长、场次多等原因,一逢比赛往往是采取停课的方式来进行训练,从而势必会影响足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这种“学—训”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影响足球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足球教练员自身条件的制约
高校足球教练员虽然毕业于体育院校,有一定的运动经历及学历层次,通过在体育院校的专业学习后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其虽为足球教练员,但同时也是老师,既要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训练任务,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无暇系统地学习更先进的足球理论知识,因此导致其训练水平和临场发挥技巧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足球运动外部条件的制约
1.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生源日益增加。加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和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使得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渐增强。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相对欠缺。纵观大部分高校,一般仅有一片田径场地,加之投掷项目训练和参与足球运动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足球场地根本无法满足足球运动队的训练需要。
2.由于足球运动是群体活动,加之结果汇报远不及个人项目,因此,高校领导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同时经济投入也不高。
二、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足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从高校足球运动员自身的现状来看,首先,高校应加强与传统项目中学、业余体校、足球学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优秀的足球苗子在高中阶段就能接受高规格和高水平的足球训练,为将来大学的足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练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竞技水平和战术水平,为其做好训练计划并制定发展目标;根据运动员的情况,辨析其训练成长规律,根据国际职业足球联赛的内容加以内化,为运动员们制定相应的短期训练目标,从而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另外,在训练和学习方面,高校应通过制定延长学习年限、课外辅导等方式来协调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关系,让其能训练和文化学习同时兼顾,解决了足球运动员的“担忧”。
(二)提高高校足球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要使高校足球运动队能具备高水平的能力,能参与国际竞赛和体育交流,就要求足球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应与国家足球队的发展同步。因此,高校首先要把好足球教练员的选拔关,选择有较高运动能力水平的教师,同时采取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另外,为了让教练员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工作,建议应设置专职的教练员岗,并让其加强对关于国际足坛训练和比赛新理论、新信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理论和实践水平。
(三)改善高校关于足球运动方面的外部条件
要满足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需要,需要高校和相关体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增添和完善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高校足球运动队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在基于我国高校现状的基础上,加快高校产业化发展,吸纳社会资金,采取社会赞助,甚至是联办的方式来创办高校足球队,以球养队、以队养球。同时,可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建立起符合高校特点的现代足球发展趋势的科学的竞训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促进普通高校足球对的发展,首先应完善足球运动员的招生机制,以便于能吸纳更多有潜质的足球运动员加入到队伍中来;要把好足球教练员的选拔关,设置专门的教练员岗,对其加强关于国际足球竞赛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能力;学校和体育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大对足球场地和设施的投入,从而促进高校足球队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冉艳恩.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07.
[2] 李毅.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 赵珂刚,刘晓华.高校足球队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5).
摘 要 文章从足球运动员、足球教练员和高校方面的客观因素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制约高校足球队发展的因素,进而根据其制约因素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提高高校足球队的质量,最终实现国家教委向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高水平足球队 发展 制约因素
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是指普通高校依据国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招生规定,招收符合资格的足球运动员而组建的高校足球队。由于足球运动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因此开展足球运动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0世纪90年代,职业联赛开始火热发展,以及2000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正式启动,推动着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场地和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成为了高校足球队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本文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提高高校足球队的地位提供理论参考。
一、制约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因素
(一)足球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制约
第一,在过去,普通高校足球队只招收专业队退役队员,而后开始扩大到招收职业队的二、三线队员,足球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中学足球重点学校的学生,拓宽了招生渠道。但由于各级培养青少年工作的独立性,限制了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稳定性和招收到更有潜质的运动员。第二,由于高校“学分制”的实施,足球运动员既要和普通学生一样参加文化课的学习,同时还要参加高强度的足球训练。尽管部分高校采取了减免学分和免修课程等措施,但是由于足球竞赛赛期长、场次多等原因,一逢比赛往往是采取停课的方式来进行训练,从而势必会影响足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这种“学—训”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影响足球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足球教练员自身条件的制约
高校足球教练员虽然毕业于体育院校,有一定的运动经历及学历层次,通过在体育院校的专业学习后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其虽为足球教练员,但同时也是老师,既要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训练任务,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无暇系统地学习更先进的足球理论知识,因此导致其训练水平和临场发挥技巧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足球运动外部条件的制约
1.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生源日益增加。加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和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使得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渐增强。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相对欠缺。纵观大部分高校,一般仅有一片田径场地,加之投掷项目训练和参与足球运动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足球场地根本无法满足足球运动队的训练需要。
2.由于足球运动是群体活动,加之结果汇报远不及个人项目,因此,高校领导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同时经济投入也不高。
二、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足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从高校足球运动员自身的现状来看,首先,高校应加强与传统项目中学、业余体校、足球学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优秀的足球苗子在高中阶段就能接受高规格和高水平的足球训练,为将来大学的足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练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竞技水平和战术水平,为其做好训练计划并制定发展目标;根据运动员的情况,辨析其训练成长规律,根据国际职业足球联赛的内容加以内化,为运动员们制定相应的短期训练目标,从而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另外,在训练和学习方面,高校应通过制定延长学习年限、课外辅导等方式来协调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关系,让其能训练和文化学习同时兼顾,解决了足球运动员的“担忧”。
(二)提高高校足球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要使高校足球运动队能具备高水平的能力,能参与国际竞赛和体育交流,就要求足球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应与国家足球队的发展同步。因此,高校首先要把好足球教练员的选拔关,选择有较高运动能力水平的教师,同时采取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另外,为了让教练员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工作,建议应设置专职的教练员岗,并让其加强对关于国际足坛训练和比赛新理论、新信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训练理论和实践水平。
(三)改善高校关于足球运动方面的外部条件
要满足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需要,需要高校和相关体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增添和完善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为高校足球运动队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在基于我国高校现状的基础上,加快高校产业化发展,吸纳社会资金,采取社会赞助,甚至是联办的方式来创办高校足球队,以球养队、以队养球。同时,可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文化底蕴,建立起符合高校特点的现代足球发展趋势的科学的竞训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促进普通高校足球对的发展,首先应完善足球运动员的招生机制,以便于能吸纳更多有潜质的足球运动员加入到队伍中来;要把好足球教练员的选拔关,设置专门的教练员岗,对其加强关于国际足球竞赛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能力;学校和体育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大对足球场地和设施的投入,从而促进高校足球队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冉艳恩.广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07.
[2] 李毅.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 赵珂刚,刘晓华.高校足球队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