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读”看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坚守与创新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而语文教育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中,要尊重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并且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素读在我国上千年的语文教育中,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对素读进行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素读 传统语文教学 创新
  一、“素读”的意义解读与经验汲取
  素读原本是日本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一种定义,是指不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只要求通过反复诵读,强调对文章的记忆和背诵。素读要求学生对材料反复诵读,从而形成良好的记忆。语文教育中,素读在阅读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素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素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点:首先,通过素读,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积累,素读的积累注重背诵和记忆,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还要将内容铭记于心,形成语言的大量积累;其次,素读的内容多为经典文章,我国语言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传承,汉字文化古老而又绚丽,蕴含了我国上千年的文化。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现代經典文学作品的素读,既能够徜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还能够形成独特的语文素养;最后,素读的不断发展,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受到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素读从最初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逐渐到要求学生对文本解读。素读教学方法中,要求学生尊重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并且领悟文本内容,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坚守传统“素读”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阅读和理解的教学任务,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内容要随着年级的变化进行逐渐提高难度,阅读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文本理解能力都较高。教师的文本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目前,阅读教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脱离文本的现象。例如,在学习《七侓长征》时,部分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阅读,然后对字词和诗歌的含义进行讲述,随后大篇幅地讲解长征相关的历史,而为了显示出课堂的深度,还会为学生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以及其文章特點。这种教学方法明显是本末倒置,抛弃了文本内容,讲解其他知识,既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教学文本进行过度的解读,不仅脱离了文本的原本思想,也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理解文本内容,既不能学究式地解读,也不能过于主观上地解读,要尊重文本和作者的思想。
  三、坚守传统“素读”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教师具备文本解读能力
  素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师的文本解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独自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而文学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文本理论素养,同时要避免过度解读文本或者脱离文本现象的发生。素读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回归到文本中,仔细阅读文本,通过对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进行文本的深入阅读,借助细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不仅了解文本解读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自己理解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解读的能力。
  (二)学生具有阅读技能和体验
  语文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已经认知的知识再与新的文本融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获得快乐。素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了解文本的内涵。语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体验到作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而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不能单一的以方法为目的。学生要想较好地领会作品意境,必须要阅读大量的文本材料,从阅读中逐渐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修养和阅读能力,从而完成与文本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在实现学生的阅读体验后,师生的对话变得更为生动,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文本阅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体验是素读教学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文本阅读的重要方法。
  (三)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读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人理解,不能将个人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素读教学倡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在阅读文本时,学生占主体地位,而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四)师生具备问题意识
  素读教学中,师生都要具备问题意识,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从而完成文本阅读和理解,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目标。素读教学中,问题意识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问题和质疑深入文本中。学生勇于提问并让提出的问题不断加深,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完成学生与文本、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从问题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四、“素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创新
  (一)小说教学中“素读”的运用与创新
  素读的文本内容较为广泛,大多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而小说是文学中的一个部分。小说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叙述以及环境的描写来表达生活和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语言丰富,且人物形象各式各样,是素读教学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人物形象也多种多样,文学素材和结构也较为复杂。但是小说的素读教学中,难以进行完整、全面的解读,否则就会造成阅读没有重点,学习混乱等问题。因此小说的素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难以理解的方面出发,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另外,由于素读教学的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完整地进行小说阅读解读,因此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切入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才能够较好地完成素读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例如,在学習《负荆请罪》时,教师主要通过关键字、词和关键语句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思想的变化,而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文化知识和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例如文章中通过廉颇的“气愤” “不满”“不解”“若有所悟”和蔺相如的“笑笑”“依然笑笑”等一系列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了蔺相如为何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连续几天不敢上朝的原因。廉颇负荆请罪时的“忙跪下来”“狠狠地抽我一顿”“不肯起来”等言行,可以看出廉颇意识到自己图一时之勇而不顾国家安危的错误,立马登门谢罪,真挚诚恳的态度令人佩服,廉颇知错能改、爽直磊落、心系祖国的形象跃然纸上。而蔺相如“迎上去”“双手扶起廉颇”“过去的事就别提了”等表现出他的宽容、大度,能够以大局为重。素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语句,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散文教学中“素读”的运用与创新
  散文同樣是重要的素读教学文本,由于散文存在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素读教学中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散文与小说不同,散文的主题必须明确,人物形象描述也较为明晰。散文与诗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它的文字应用没有固定的要求,也不受到其他各方面的限制,因此散文能够较好地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感情。经典的散文作品多如繁星,但其结构散漫,内涵丰富,是素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文本解读中,教师主要通过关键字、词和关键语句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思想的变化,而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文化知识和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多数教师都是从对文章主旨的多种解读入手,忽略了文章“素读”教学。这篇文章从“素读”入手,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通过反复对文章的阅读,学生很自然地可以从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进而感受到安塞腰鼓气势,再感受安塞腰鼓内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句子层层递进,句式整齐工整,读起来节奏明快。如同一个个声音在人脑海中闪过,自然而然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三)戏剧教学中“素读”的运用与创新
  戏剧受到舞台表演的限制,其文化底蕴深厚,且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欣赏价值,学生通过戏剧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社会,从而对社会和人生进行反思。素读教学注重对文本的阅读,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由于戏剧作品的措辞非常讲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文本和注释的阅读,了解文本的大概意思,随后安排学生通过个人朗读、角色朗读等形式更好地了解文本含义。在阅读之后,教师要进行词语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通过词语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现代戏剧的专有名词以及典故等。词语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戏剧台词,在今后的戏剧阅读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解读。
  (四)诗词教学中“素读”的运用与创新
  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诗人通过语言向世人描绘多个意象,并且其中蕴含了诗人的情感。诗词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较,更难以解读,而教师的教学也更为复杂。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层次和境界。例如,在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教师可通过峨眉山月这一切入点,鼓励学生畅谈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素读诗歌,着重读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半轮”“秋月”“夜”,表示地点的词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等,从而理解作者通过地名和情与景的有机融合,进而引发作者的“思君”之情。
  五、结束语
  语文教学中,既要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进行传承,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和创新。语文教学既要符合我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对我国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创新中,要坚守符合我国语言特色的规律,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变革和创新,采用中国化的语言教学方式完成中国语文的教学,并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化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宏.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不可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9(12):52-52.
  [2]唐晓敏.传统语文教学“重读轻讲”(外二篇)[J].语文建设,2011(1):66-68.
  [3]陈乐东.传统,规律蕴藏其中——关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19(3):104-107.
  [4]吴世富,林成华,刘吉琼.让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重放光芒──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2):12-12.
其他文献
青海高原梭梭灌木林是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天然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改良沙区土壤、改善区域环境、维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荒漠草原地带典型的旱生固土
作者在这篇评述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理论之一“表现论”的历史的文章中,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旧的唯心主义的“表现论”已经行不通,另一方面却宣扬了“艺术象征论”,把它说成是“晚
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可以展现每个民族的独特性.除了跟人交际之外,语言也能有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比如谚语.这是一种有深刻意义而且容易记住
网络漫漫,软件丛丛,无边无际如山似海面对这些实用又可爱的软件,哪个不想据为己有呢?现实总是那么无奈,网速总是那么缓慢可如果你有了神奇的“小蚁雄兵”一切都变的简单……
采用三种苗木(容器苗、移植苗和裸根苗)在格尔木地区三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农耕地、撂荒地和稀疏林地)中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与土壤类型、苗木类型之
本文阐述了旬阳核桃大小年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如何降低核桃大小年发生机率的措施。
本文对湟源县林区庭园丽金龟在沙棘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庭园丽金龟在湟源县2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上旬进入羽化
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再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生活情景展现、音乐渲染、动画展示等方法创设具有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之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及其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优点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情景教学法有着以下优点:  第一,情景教学法形象生动,直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
有效的课堂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生成以及恰当的处理;有效的合作;有效管理、监控和维持课堂秩序;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化信息资源在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每个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信息化 创新    一、技工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1. 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普遍不足  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