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现今大学的主体主要是由“90”后的大学生构成,“90”后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坎坷,加之父母长辈的溺爱使这些在顺境中成长起了的学生在面对大学、社会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时,极可能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障碍。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和抗挫折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挫折;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一、“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主要现状
1.1学业挫折
大学生在大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扩展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但是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我们之前经历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大学以前,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升学为目的,从而不断地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老师和家长时刻督促,给学生很大的压迫感使得“90”后不用自己考虑学习方法。这样就会使许多刚步入大学的“90”后大学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突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加之课堂上老师授课量大、笔记多、课后没有老师的辅导,家长的监督加之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了考试成绩下来,发现有些课程不及格,这对于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个别学生可能因为这一次的考试而对自己产生不自信,以至产生放弃学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思想。
1.2就业挫折
就业挫折的主要群体存在于大三大四的“90”后大学生中。由于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不再是分配工作了,毕业后要求学生自主择业,现在社会的竞争里不断加大,就业困难使快毕业的部分“90”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在就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使成正比的增加,使得他们心情烦躁、焦虑不安。
二、“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原因分析
2.1构成挫折的客观因素
构成挫折的客观因素是指除自己个人因素以外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等因素给人带来的阻碍和限制,致使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1]
2.1.1社会因素
人都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的心理波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政治、经济、道德也包括由地域差异引起不同的风俗习惯。“90”后的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不成熟,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有没有具备很强的鉴别能力,使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又和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传统教育不同,许多学生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和困惑。
2.1.2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个“90”后大学生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在“90”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其意志、情感、心理、性格、品德的塑造有着重大的影响,“90”后大学生许多挫折心理都有着家庭的影响。他们是计划生育下的一代,在家庭里一般都是由四位老人两位家长看护,在看护的过程中溺爱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这批“90”后全部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同时他们自身也逐渐养成了骄傲自大、我行我素敏感多疑、冷漠固执、自私自利的个性。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就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产生挫折感。
2.2构成挫折的主观因素
构成挫折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由于“90”后大学生在生理方面因素的阻碍和限制造成的挫折感。
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同学因为生理残疾、疾病、智力、身材容貌等因素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参加团体活动,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露面,不愿意同异性交往,在别的同学面前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严重者整日郁郁寡欢、精神萎靡、继而孤独自闭构成强烈的挫折感。
三、加强对“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3.1加强对“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加强“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环境的必严要求。自从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我国由单一的社会向多样性的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竞争必然日益激烈化,加之现在高校在学生毕业后,把学生推向社会自主择业,这样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就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能否适应时代,能否把握时代对“90”后的没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考验,在变革中将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人的成长,也能使人摔入低谷,这个时候有着较强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成为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了。
四、“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
4.1指导学生正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人的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坎坷,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现阶段“90”后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学校在开展挫折教育时,教育者应指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挫折是客服按存在的。面对困难、挫折我们不能害怕逃避要积极的应对挫折,战胜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在遭遇挫折后,应该沉着冷静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
4.2加强心健康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强化“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90”后大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的同学才能在挫折面前锻炼意志、勇于进取、战胜做挫折。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里通过组织专门的讲座和训练使“90”后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水平;教育学生要正视自我,提高抗压能力,通过心理训练或者自信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有毅力应对挫折,学会掌握面对成功、失败时的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最后,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咨询辅导;“90”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在面对感情、学业、交际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和矛盾,这些如果没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个人的心理留下阴霾,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并请专业的自理咨询老师来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困惑,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挫折;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一、“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主要现状
1.1学业挫折
大学生在大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扩展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但是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我们之前经历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大学以前,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升学为目的,从而不断地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老师和家长时刻督促,给学生很大的压迫感使得“90”后不用自己考虑学习方法。这样就会使许多刚步入大学的“90”后大学感到非常的不适应。突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加之课堂上老师授课量大、笔记多、课后没有老师的辅导,家长的监督加之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了考试成绩下来,发现有些课程不及格,这对于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个别学生可能因为这一次的考试而对自己产生不自信,以至产生放弃学习,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思想。
1.2就业挫折
就业挫折的主要群体存在于大三大四的“90”后大学生中。由于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不再是分配工作了,毕业后要求学生自主择业,现在社会的竞争里不断加大,就业困难使快毕业的部分“90”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在就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使成正比的增加,使得他们心情烦躁、焦虑不安。
二、“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原因分析
2.1构成挫折的客观因素
构成挫折的客观因素是指除自己个人因素以外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等因素给人带来的阻碍和限制,致使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1]
2.1.1社会因素
人都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的心理波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政治、经济、道德也包括由地域差异引起不同的风俗习惯。“90”后的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不成熟,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有没有具备很强的鉴别能力,使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又和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传统教育不同,许多学生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和困惑。
2.1.2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个“90”后大学生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在“90”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其意志、情感、心理、性格、品德的塑造有着重大的影响,“90”后大学生许多挫折心理都有着家庭的影响。他们是计划生育下的一代,在家庭里一般都是由四位老人两位家长看护,在看护的过程中溺爱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这批“90”后全部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同时他们自身也逐渐养成了骄傲自大、我行我素敏感多疑、冷漠固执、自私自利的个性。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就会无所适从、自暴自弃产生挫折感。
2.2构成挫折的主观因素
构成挫折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由于“90”后大学生在生理方面因素的阻碍和限制造成的挫折感。
在大学校园中有些同学因为生理残疾、疾病、智力、身材容貌等因素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参加团体活动,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露面,不愿意同异性交往,在别的同学面前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严重者整日郁郁寡欢、精神萎靡、继而孤独自闭构成强烈的挫折感。
三、加强对“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3.1加强对“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加强“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环境的必严要求。自从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我国由单一的社会向多样性的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竞争必然日益激烈化,加之现在高校在学生毕业后,把学生推向社会自主择业,这样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就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能否适应时代,能否把握时代对“90”后的没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考验,在变革中将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挫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人的成长,也能使人摔入低谷,这个时候有着较强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成为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了。
四、“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
4.1指导学生正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人的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坎坷,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现阶段“90”后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学校在开展挫折教育时,教育者应指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挫折是客服按存在的。面对困难、挫折我们不能害怕逃避要积极的应对挫折,战胜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在遭遇挫折后,应该沉着冷静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
4.2加强心健康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强化“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90”后大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的同学才能在挫折面前锻炼意志、勇于进取、战胜做挫折。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里通过组织专门的讲座和训练使“90”后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水平;教育学生要正视自我,提高抗压能力,通过心理训练或者自信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有毅力应对挫折,学会掌握面对成功、失败时的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最后,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咨询辅导;“90”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在面对感情、学业、交际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和矛盾,这些如果没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个人的心理留下阴霾,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并请专业的自理咨询老师来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困惑,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