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移植受体术后骨髓CD34+细胞和PBMCs内乙肝病毒DNA的同步检测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严重影响预后,HBV感染的病毒来源值得研究.采用PCR技术可检测到术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然而PBMCs的寿命有限,其中的病毒来源仍不清楚.该研究对此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方法 采集13例乙肝肝移植术后受体外周血和骨髓标本,运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免疫磁性分离法(MACS)分别从外周血和骨髓标本中分离出PBMCs和骨髓来源CD34+细胞即造血干祖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的HBV DNA,同时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和血清HBV DNA.结果 13例病人术前血清HBV DNA阳性8例,阴性5例.术后平均37个月的随访期内(16~77个月)血清中HBV DNA,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全为阴性;13例PBMCs中均检测到HBV DNA的存在,阳性率为100%.PBMCs中DNA含量对数平均值为3.40±0.85;13例骨髓来源CD34+细胞中都检测到HBV DNA的存在.阳性率也是100%.CD34+细胞中DNA含量对数平均值为3.30±0.58.病人PBMCs和CD34'细胞内DNA含量对数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人PBMCs与CD34+细胞HBV DNA同时为阳性.术前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和阴性病人的PBMC内DNA含量对数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和阴性病人的CD34+细胞内DNA含量对数值均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预防措施下,乙肝肝移植受体虽然外周血清中不能检测到HBV DNA和HBV抗原成分的存在,但术后骨髓CD34+细胞和PBMCs中皆长期存在HBV DNA.含有HBV DNA的骨髓来源CD34+细胞可能是含有HBV DNA的PBMCs的来源,也可能是肝移植术后PMBCs内HBV DNA长期存在的原因,及以后导致HBV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然而,现在尚无有效方法可以完全清除这些残存病毒,术后长期的抗病毒药物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少便秘的发生.方法 对42例老年股骨骨折便秘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饮食干预、活动指导,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结果 经
目的 观察内毒素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探讨ACE2参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发生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RPMVEC,以1
目的 评价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及高危冈素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10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有明确冠心病或高危因素,随机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n=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至2007年7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手术或全髋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
目的研究12型腺病毒(Adenovirus 12,Ad12)E1B 55KD癌蛋白(Ad12 E1B 55KD)打破hDaxx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m,PML)在细胞核共定位的机制.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生活质量(QOL)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识别QOL较差的高危病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3例ACS病人进行QOL测评,同时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量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锰致大鼠前额皮质神经毒性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SD雄性大鼠104只,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染锰组: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15 m
目的 研究射频毁损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疗效以及其与再手术切除效果的比较.方法 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治疗的213例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结节直径≤
感染性休克多由革兰阴性菌感染、细胞壁释放内毒素所致,临床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又称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