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国际马拉松参赛者情况调查及赛事新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no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查阅三亚国际马拉松赛资料,运用访谈法对三亚国际马拉松参赛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参赛者具有长期的运动习惯,参赛热情高,参与形式多样,分布广的特点,据此提出以下赛事改革建议:优化赛事定位,改变参赛形式,打造网红赛道,运用新媒体增加赛事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疫情;参赛者;赛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29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三亚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物质生活品质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三亚进行休闲(体育)度假旅游,这些人在度假之余,参加马拉松赛事逐渐成为常态。
  研究三亚国际马拉松赛具有现实意义。对三亚国际马拉松赛参赛者的职业分布,性别比例,跑步习惯,运动装备消费倾向,地域分布,教育程度,跑龄等信息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参赛者对三亚休闲旅游产业带来的影响,透视三亚马拉松赛事现状,结合调查结果,为未来三亚马拉松赛进行趋势判断与分析,为马拉松赛事的赞助商,举办方等提供更加正确的分析。通过数据资料与事实的逻辑论证,找到赛事活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规律性与本质性,为三亚国际马拉松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甚至为三亚各种赛事活动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0年1月,为了规避人群集聚可能导致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的风险,保障参赛选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原定于2月23日在三亚市举办的2020海南三亚马拉松延期举行。2020年12月30日,海南三亚马拉松组委会发布赛事延期通知,原定于2021年1月10日举办的海南三亚马拉松赛延期,具体举办时间另行通知。由于疫情原因,2021年三亚马拉松仍处于延期状态。本文通过查阅往届三亚马拉松赛赛事资料,调研已经报名2021年三亚马拉松赛的参赛选手的情况,对参赛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赛事未来的改革提出建议。
  2 参赛者情况分析
  2.1 具有长期的运动习惯
  通过对三亚马拉松已报名选手的访谈得知,选手具有长期的运动习惯。疫情阻挡了聚集,也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运动的行列,其中跑步、游泳、羽毛球、乒乓球是比较受欢迎的运动。特别是跑步这项运动,由于其所需装备较少,时间自由方便深受各个年龄层的喜爱。参赛选手纷纷表示本身就有长期跑步的习惯,即使不参加比赛,每周跑步的次数也在3次以上。
  2.2 参赛热情高
  纵观三亚国际马拉松已经成功举办的往届情况,每届都有近2万人参加,可谓是三亚每年的重大赛事,选手参与热情高。虽然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赛事一再延期。但前期已有许多选手报名,报名情况相当踊跃。在组委会发布赛事延期通知后,仍有部分选手抱有很高的热情,希望赛事能够尽快重新启动。由于疫情原因,不能聚集,相较其他活动,反而跑步这项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多,选手对马拉松赛事的热情有增无减。
  2.3 参与方式多样
  往届三亚国际马拉松参与者既有一个人独自参赛,也有公司集体组团参赛。占最大比例的是和健身房或者运动伙伴一起参赛。许多参赛者表示不在乎会不会获奖,参与和完成比赛就是一种胜利。一人参赛,多人陪同的现象较为常见,这种参赛方式极大带动了三亚国际马拉松赛的人气,拉动了三亚的旅游消费。
  2.4 选手分布广
  往届三亚国际马拉松赛有近30个国家的选手参赛,既有专业马拉松选手,也有普通的跑步爱好者。由于国外疫情较严重,短期内国际选手的报名数锐减,但国内报名参赛者众多。已报名参加2021年三亚国际马拉松的参赛选手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来自三亚、海口等海南本土的参赛者,更有来自广州、黑龙江等外地的参赛者,参赛者表示早已定好来三亚的机票,希望能够来三亚参加马拉松赛。在对参赛者的职业进行调研时发现,教师,在校大学生,健身教练,花店老板,会展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职业。选手的职业分布和年龄差距都较大,说明马拉松赛事深受不同人群的欢迎。群众基础深厚,不受职业和年龄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不同的马拉松项目。相較于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可以让更多的人群参与,人气更旺。
  3 赛事改革建议
  国内外对马拉松产业的调查研究侧重研究马拉松对城市的软硬影响,更加关注马拉松产业对整个城市相关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一个地区城市知名度,城市文化,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而不是仅关注马拉松赛事本身的知名度与盈利。
  三亚国际马拉松赛定位为以外地外国游客参赛为主的旅游型、群众性赛事。经过几年培育,将其打造成大规模、标杆式马拉松赛,力争3年获评全国金牌赛事、5年获评国际金标赛事,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响亮的营销名片。通过调研前几届三亚国际马拉松赛的情况,确实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在前进。但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三亚国际马拉松赛陷入了危机之中。随着疫情常态化,按照原有的组织模式运营希望渺茫,三亚国际马拉松赛事需做出相应改革。
  3.1 优化赛事定位
  三亚国际马拉松赛原有定位为以外地外国游客参赛为主的旅游型、群众性赛事。而现在外国疫情严重,必须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性的情况下,应增加本地居民的参与性,还赛于民。通过马拉松赛,推动全民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符合现在的形势。让三亚马拉松赛成为人们追求健康与美好生活的体现。
  3.2 改变参赛形式
  传统的马拉松比赛聚集大量人员,不利于疫情防控。为减少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可以改变原有的赛事组织形式。选取三亚较空旷且具有代表性的场地,例如海边、景区、公园……参赛者通过视频打卡的形式进行比赛。还可以让参赛者云参赛。利用时下流行的“云赛事”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分场次、分阶段,以多人视频同步连线比赛的方式进行。选手在参与比赛的时候,不再是像其他线上赛事那样,通过上传比赛视频进行比拼,而是可以实时进行比赛,即刻出成绩,这样的比赛形式增加选手的现场参与感。
  3.3 打造网红赛道
  “最美公路”的新闻屡见不鲜,三亚国际马拉松赛想要在众多的赛事中脱颖而出,应该利用三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打造“最美赛道”。与其他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相比,三亚马拉松赛应该加强赛道规划,设计最美比赛路线,让美丽成为三亚马拉松比赛的标签。网红赛道的打造不仅能提高三亚国际马拉松赛本身的知名度与盈利,还能带动三亚城市知名度和周边产业的经济效益。
  3.4 运用新媒体,增加赛事传播力和影响力
  马拉松赛事是集合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赛事。三亚国际马拉松比赛对于三亚来说不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传播城市知名度的名片。希望通过举办三亚国际马拉松赛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增加经济效益。运用新媒体技术,在直播平台上直播,利用抖音等APP进行赛事推广,即使参赛人数比往年有所减少,只要组织形式新颖,宣传到位,比赛的传播力非但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具有更大的传播力。
  参考文献
  [1]陈丹丹,陈国强.2016宁波山地马拉松参赛者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研,2016,(05).
  [2]全张军骑,郭敏.民健身战略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问题审视及对策[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5).
  [3]蒋中伟,李国强,姜明金.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态势与前景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内外有关品牌的研究已较为充分和深入,对现代名人品牌的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但对历史名人品牌进行研究的文献却很稀少,历史名人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等一些本质性的内容尚待厘清和深入研究。本文遵循从一般品牌到个人品牌、从现代名人品牌到历史名人品牌的演绎路径和逻辑对历史名人品牌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初步诠释。  关键词:历史名人品牌;品牌内涵;历史名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摘 要:在普适化的政策和技术改进的情况下,某一地区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进入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短期内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撬动点,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外来产业的进入导致人力物力重新洗牌分配,使得本土产业因资本缩减出现萎缩,而由于不适宜的自然禀赋,外来产业呈现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法使得地区的贫困状况得以改善,难以形成内生发展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背道而驰。  关键词
摘 要:电子招标投标高效率低成本,规范招投标业务流程,促进竞争更加透明公正的优势使之成为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的首选。本文探讨了电子招标投标在工程物资招标采购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资采购;电子招标投标;作用;棘手问题;解决办法;展望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17  随着近年来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
摘 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度的服务评估指标,从客观和整体的角度对气象服务的质量进行了量化,首次提出针对天气的情感敏感度概念以及全因素下的情感分布,这些都有助于推进气象服务形成闭环,该指标以整个社会舆论作为数据支撑,以民众的整体情感变化作为计量单位,以文本分析作为底层技术支撑。  关键词:敏感度指标;情感分布;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
摘 要:本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改善对策,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湾区;协同集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02  1 提高对产业协同集聚的认识  “产业协同集聚”这几个文字本身就具备科学的含义。所谓“集聚”,是指事物在特定
摘 要:“直播带货”作為一种新型零售方式,有效地将电商经济和传统产业融合起来,对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经济更是成为技术突破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经济形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格局。然而,直播经济野蛮生长的背后暗藏着诸多风险。本文旨在对疫情背景下直播经济潮流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在风险中育先机,引导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
摘 要:为应对多层级养老需求与不充分、不均衡的养老供给资源之间的矛盾,宁波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9055”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雏形,但仍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多个参与主体间权责不清晰等问题。本文在共治视角下,提出构建强化政府“推进”顶层政策设计职能,突出社会组织“主导”提供服务供给功能,丰富非盈利组织“弥补”参与空缺功能,细化家庭社区“承载”需求分层功能的四主体协同共治的长效发展模式。  关键词:共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各行业的积极响应,民航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刻不容缓,紧抓机遇,开启了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视角放在了民航整体发展战略层面上,将航空公司、机场、管理局方作为一个整体出发,分析湾区内民航市场发展的现状,优势、劣势,结合以往各产业发展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结合政策、空域、通航等各方互动共享、联合发展的良性建议。  关键词:
摘 要: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人们可以时刻共享自己的信息,可以及时获取国内信息,但是对全球信息的获取难免会有延迟。疫情的爆发显示出全球信息沟通滞后的弊端。本文旨在探索及时分享全球信息的网络桥梁-译界桥,望通过这一网络模式促进全球信息共享。  关键词:全球信息;互联网;共享;网络桥梁;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