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学生能力后,才能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提出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讲究方式,否则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不会提出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发现问题,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提问,更不知道怎样去问。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问题训练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之间互问,因为很多学生缺少胆量向教师提问。教师可扩大互问的范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问题训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还必须重视对学习小组的检查,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检查学生在小组里所提出的问题。当然,教师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
  虽然已是高中学生,但他们还是青少年,青少年具有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提出问题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得到提问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学会常规问题的提问。
  从化学问题的形式来看,问题可以化为认识性的化学问题、分析性的化学问题、思索性的化学问题、创新性的化学问题。如果学生学习了对常规问题的提问,那么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提出的问题就会有价值、有针对性,让学生哄堂大笑的怪问也会逐渐减少。
  化学常规问题例举:
  (1)认识性的化学问题。所谓认识性的化学问题,就是指问它的什么。比如,实验室里,把金属钠保存在什么地方或容器里?
  (2)分析性的化学问题。所谓分析性的化学问题就是要问它为什么。比如,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
  (3)思索性的化学问题。所谓思索性的化学问题,就要问它怎么样的。它是分析性化学问题的延伸。比如,金属钠放盐酸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4)创新性的化学问题。这是化学问题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它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出独到的见解,并能不畏惧权威,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不同见解。在培养创新提问的初期,教师可以先从一题多解的方式起始对学习进行培养。
  
  三、教给学生对具体的化学内容进行提问的方法
  
  教会学生“会”提问,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学会提问的基本方法,才能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比如,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后,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又如,Al的氧化物和Al(OH)3都具有两性吗?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后,他们的提问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在追求学生考分的驱使下,怕进度赶不上,而加大讲授的容量,使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没有提问的机会,更不可能在教师讲解的时候插话提问。在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指引,教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全面的发展学生,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其实,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及时提问,本身就证明了学生在认真地吸取教学知识,也能使授课更具有针对性。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随机提问呢?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敢于提问。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师生应该是平等民主的,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问,本身就是学生应该有的权利。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课堂是教师的课堂,不是学生的课堂,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把学生随机提问,看成是违反课堂纪律,是“坏学生”的表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随时提出问题,对那些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2.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随时提问。
  当学生遇到一定难度的化学问题,经过思考也无法回答时,这是学生提问的起动期。一般来说,学生所提的问题,都是经过他们思考的,他们不会平白无故地提出问题的。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思维锻炼的过程。当学生的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帮助解答后,他们不但能得到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使心情产生愉悦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提问机会。这里要说明的是,创设化学问题情景,并不是给学生出难题、怪题,更不是有意地刁难学生,而是激发学生能提出问题来。实际证明,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相关的问题,最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3.创设让学生对化学问题争论的情景。
  争论与辩论的时候,思维是活跃的。如果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意地设置一些让学生争论的问题,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下,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为了能说服对方,他们会向对方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争论中激发灵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
  4.鼓勵学生提出与化学有关的各种问题。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知识、社会阅历有限,思维也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嘲笑那些提出没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否则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只要学生能提出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或鼓励。
其他文献
摘要: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学,都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各不一样,班级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虽然也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因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以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为教学核心,让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就此
期刊
一、上课前的阅读    上化学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课前阅读。很多化学老师,对于化学内容的预习是很重视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更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课前阅读工作常常落实不到位。因此,为了提高预习教学的有效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阅读习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首先要创设教学阅读情境,大力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随时代在发展,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要有预见性,紧紧把握大纲,领会精髓,不斷调整教学策略和侧重点,改变旧有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究方法的运用放在首位,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进一步精细化,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抓住重点环节,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历程和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抓住概念教学    “物理教学中要抓住概念教学”。以往我们死
期刊
提问是师生在课堂里互动交流的一种形式。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从提问的类型、模式和提问的要求来阐述提问的技能,供大家参考。    一、提问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一定要设计好问题。对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提问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技能。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氨基酸的缩合,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假如有10个氨基酸形成一个十肽,会脱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从初三开始学习化学,由于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化学学习,所以对化学学习有着一种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其实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出要求,指导方法,认真开展课前预习    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预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