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契约权利形态三论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约、乡约、行规、家法等是传统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保护形态,而私法契约则是承载个体权利的工具和手段。两千余年的文明史证明,中国民众在追求个体权利的历程中毫不懈怠,毫不妥协,人性的欲望和激情(求富求荣)仍然主宰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探究传统中国契约权利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形态旨在阐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契约权利及其存在方式以及其实现途径,契约权利的演进形态则主要探讨契约内在的利益律动。基于中国宗法立国,教化治国之传统,中国契约所体现的权利形态经历了互助互惠的嬗变过程,最终以互惠作为契约利益的中心原则,契约最终从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比和分析以旧托福考试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测试和以新托福IBT为代表的交际语言测试,指出旧模式向新模式过渡的必然,并且借鉴新模式中的测试优点对现阶段英语测试模式
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参与学习过程.大学英语精读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不仅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世界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国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