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生新闻在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个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它以“以民为本”为传播理念,“平民视角”为叙述方式,倡导人文关怀,该文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受到受众的空前欢迎。
   【关键词】 民生新闻;平民化;本土化;通俗性
  
   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地域性和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成功开始了新闻节目的平民化的实践。
   1民生新闻选材的本土化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主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关注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想百姓所想,满足当地百姓的诉求,因此,民生新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本土化特征。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才被认为是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这些节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选材上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色,本地电视观众所看所听所闻均是本地发生的大事小情,甚至很多新闻都发生的观众身边,这就满足了新闻的一大显著特征即接近性,故而带来极大的关注和收视率。新闻选材注重本土化,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继承与发扬本地文化。不同文化区域的人们,他们的思维、行动与情感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些特性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积淀,形成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贴近现实,回归生活,聚焦的多是小事、琐事,但聚焦并不是目的,其最终的指向应是深厚的民生关怀。要实现这一关怀,首先就得让节目适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使其产生价值认同。传统的文化精神,决定了本土独特的审美趣味、表达方式、行为习惯和风土人情。在素材和内容上张扬传统文化精神,在节目形态和叙事方式上,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从普通受众的审美习惯出发,创造出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与中国乡土社会现代转型的时代旋律合拍。
   2民生新闻语言的通俗性
   近几年来,媒体出现了一个风潮,那就是——用方言来播报新闻。方言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众说纷纭,成为了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热点争议话题。在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和记者所使用的语言,尽可能要做到通俗化,也要注重一定的规范和审美情趣。这是与民生新闻的特点不可分离的。民生新闻中,主持人的叙述方式由教化向故事化的转变,尽可能地运用群众语言,抓住新闻事件中最富有悬念的地方娓娓道来。同时又以幽默、调侃的形式进行评论,对受众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点到为止。成功的电视民生新闻,比如北京电视台《第七日》,主持人一口地道北京腔一出来,就会引起北京观众的好感和共鸣,但是主持人的语言和正宗的北京话还是有所区别的。很多老北京常用的生僻词即使节目需要加以使用,主持人也会用更通俗易懂的普通话予以解释,这就考虑到很多新北京人和其他电视观众的需求。
   3 民生新闻报道视角的平民化
   新闻节目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能缺少平民老百姓这一片沃土、这一汪活水。百姓的喜怒哀乐应成为民生新闻的题材,百姓的焦虑疾苦应成为记者编辑认识和思考的出发点,百姓喜闻乐见的种种应成为新闻节目的绝对主角。“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不只是一句空话,而应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视角。用平民的角度、平民的话题、平民的语言与观众进行沟通,才能使民生新闻栏目常做常新,广受欢迎。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也注意多运用平民视角报道,力争贴近百姓生活和平民心理,激发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主持人不再以板着脸孔的姿态出现,而是表现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变生硬刻板的说教为亲切自然的信息传递。评述的视角变传统的“俯视”新闻为与百姓平视的“对话”新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包括了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只有真正从这些现实民生问题入手,才能做出深入人心的民生新闻节目。把民生问题搁置一旁,就不是真正的从平民化的视角做新闻,也做不好一档优秀的成功的民生新闻节目。
   4 民生新闻社会影响的地域性
   随着“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各媒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日趋加大,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也日趋扩大,同时,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也成为各媒体追求的一个目标。彭菊华所著的《新闻学原理》中指出:“除了高度专业化的传媒以外,通常以本土新闻为主,非本土新闻为辅。本土新闻为主直接指向本土化新闻和新闻本土化,这是新闻传媒和新闻传播的一种基本策略,是新闻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民生新闻更是新闻本土化的一个具化。这就决定了民生新闻播出的地域性以及产生社会影响的地域性。
   很多民生新闻都在报道一条新闻的同时,注重对其新闻反馈的报道,注重新闻的追踪报道和连续报道。这也是扩大民生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一大手段。新闻的影响力往往立竿见影,头一天的新闻报道第二天就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地域性强的民生新闻,在整个区域内会形成尽人皆知、妇孺皆晓的共同话题,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总而言之,媒体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挖掘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本土新闻,讲究平民意识,以地方色彩浓郁、充满当地生活气息的新闻节目赢得本地观众的认可,在一个地区形成自己的电视新闻本土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栏目品牌和频道品牌形象。
  
  作者简介:
  于福坤(1975.9-),女, 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富锦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广播电台记者部主任
  
  (作者单位:富锦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企业基层政工工作的经验,从政工王干部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政治思想工作思路,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方面谈了做好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  关键词: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同心共筑中国梦,加快企业发展的形势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较为突出。政工干部要把思想政治
期刊
目前会计档案保管信息化已成为会计档案保管的必然趋势,然而受困于传统档案保管工作理念和专业人才教育水平,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管理制度和硬件设施不配
近年来,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的施行,为广大用地者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活跃了土地市场,完善了土地出让制度.但一些地方在招拍挂过程中,流标、流拍现象时有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如何建设有特色的馆藏.
表白的美,在于让所有人在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有心动和回味。若两情相悦,那表白就是两个人更进一步的开端;否则,两个人可能会更远一步“开打”。然而,总会有一些可爱的男女,表
期刊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我的理解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强烈的;涉及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根据这个定义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又具备两种属性,一种是事实存在,一种是事实不存在或基本不存在。事实存在的“热点”,多数是涉及人们切身利益,需要党和政府立即解决的问题。事实不存在的“热点”,多数是由于谣传和人们捕风捉影造成的。这种“热点”报道的目的主要是辟谣,以安定民心。(这里我仅谈谈第一种属性,即
期刊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必须认真面对和积极探索的紧迫课题。下面,我就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口数目的不断增多,各种纸质档案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信息技术领域飞速发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已经是必然趋势.数字化技术早已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