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性观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思考

来源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人性,有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实然性与应然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大不相同。孔子人性观有实然性与应然性二分思想,但并没有将两者严格区分;孟子的性善说侧重人的应然性;荀子的性恶说侧重人的实然性。从实然性与应然性辨证关系来看孟荀的人性论,可知二者乃是从不同的层面谈人性的,但都相信人性的“迁善”,其目的也是相同的。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家族讲究聚族而居,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一个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繁衍扩大。这种现象在海岛的农耕聚落中更是明显,并且尤其自身的海岛特色。因为在海岛严
“十二五”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之一,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