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公允价值的应用也空前的广泛。同时社会的发展对于公允价值的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我国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正是基于此,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的建议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提出了培育要素市场,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等观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在理论和实践中使用公允价值审计做出一些贡献,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研究也能提供新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公允价值 审计 体系
要解决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完善要素市场、设计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内部控制活动、改进公允价值审计方法。
一、培育要素市场,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评估体系
对于确保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评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的完善程度。因此,我们要首先建立一个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体的信息化框架,根据市场评估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软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相关网络设施的基础建设工作,搭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同时,相关企业也要针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以一定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软硬件建设方面。此外,对于公允价值审计工作本身来说,对于相关的计量要求的专业性较强,对于相关数据的要求也很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以及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
有必要对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方面进行完善,建议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使之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1.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
为系统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尽早出台专门针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范的准则制度。其内容主要要包含以下一些重点:第一,引言。引言部门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准则的适用范围、制定本准则的原则、目的和意义。第二,定义。即对公允价值以及与本准则相关的其他术语进行全面的和权威性的解释和说明。第三,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即规定公允价值的各种获取方法,这些方法诸如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现值法及期权定价法等等,在规定了这些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各种方法的具体使用的范围和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第四,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和计量。明确规定在以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所形成的未实现持有资产利得和损失的处理方法;第五,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回:明确规定公允价值反向变动所造成的已确认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以及将已实现利得和损失从已确认为未实现持有资产利得或损失中转回的会计处理;第六,披露:具体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如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主要事件、获取方法及其适用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及其转回的金额等。
2.具体审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
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但对于我国来说其实是“超前的”。因此,新的审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实际操作性,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审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审计,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审计准则的引言中应明确公允价值审计涵盖的范围,包括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列报和披露的主要资产、负债及特殊的权益部分。
(2)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形成一套标准。虽然正确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但是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独立估值,因此审计人员也应有一套独立估值的标准。在这一点上,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凭借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进行选择,这就增大了公允价值审计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应形成一套适用于审计人员的公允价值确认标准。
(3)补充对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相关规定。对公允价值披露进行审计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我国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规定并不详细。对公允价值披露进行审计的要求、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程序以及高度不确定事项的披露审计等内容都应补充在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相关规定中。
三、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
1.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活动
第一,资产公允价值的控制活动。为了保证相关评估的准确性,负责审核公允价值的相关财务人员要对评估报告进行科学、全面、严谨的审核。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相关的评估报告要进行适当的存档和备案。
第二,负债公允价值的控制活动。对于负债公允价值的控制主要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考虑的。就是要求企业业务决策部门要善于根据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识别目前存在的风险,将相关的控制活动进行审查,同时根据风险情况建立与之一一对应的风险信息库。所建立的风险信息库,财务部门是无权进行相关修改的,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也必须与业务决策部门进行相关的磋商来考虑怎么解决。
2.公允价值披露的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的财务报表和附注中至少应该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方法、金额等内容。因此,财务部门应设定程序,使公允价值信息库的信息分类汇总,以方便会计信息系统能直接引用公允价值信息库中的信息,生成财务报表。公允价值列报人员应将已审核确定的公允价值录入公允价值信息库,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引用公允价值信息,编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分录。公允价值审核人员将审核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引用公允价值信息、公允价值有关分录是否正确,核对所生成的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信息与公允价值信息库中的汇总信息相一致。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应对企业风险,成为有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有利支持。因此,在企业内建立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相关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支持公允价值审计。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胡蓉.公允价值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6).
[2]刘刚.公允价值审计问题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8).
[3]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0,(2).
作者简介:熊宁(1976-),女,江西南昌,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允价值。
【关键词】公允价值 审计 体系
要解决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完善要素市场、设计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内部控制活动、改进公允价值审计方法。
一、培育要素市场,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评估体系
对于确保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评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的完善程度。因此,我们要首先建立一个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体的信息化框架,根据市场评估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软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相关网络设施的基础建设工作,搭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同时,相关企业也要针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以一定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软硬件建设方面。此外,对于公允价值审计工作本身来说,对于相关的计量要求的专业性较强,对于相关数据的要求也很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以及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
有必要对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方面进行完善,建议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使之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1.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
为系统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尽早出台专门针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范的准则制度。其内容主要要包含以下一些重点:第一,引言。引言部门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准则的适用范围、制定本准则的原则、目的和意义。第二,定义。即对公允价值以及与本准则相关的其他术语进行全面的和权威性的解释和说明。第三,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即规定公允价值的各种获取方法,这些方法诸如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现值法及期权定价法等等,在规定了这些方法的同时,还要对各种方法的具体使用的范围和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第四,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和计量。明确规定在以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所形成的未实现持有资产利得和损失的处理方法;第五,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回:明确规定公允价值反向变动所造成的已确认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转回的会计处理,以及将已实现利得和损失从已确认为未实现持有资产利得或损失中转回的会计处理;第六,披露:具体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如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主要事件、获取方法及其适用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及其转回的金额等。
2.具体审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
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但对于我国来说其实是“超前的”。因此,新的审计准则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实际操作性,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审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审计,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审计准则的引言中应明确公允价值审计涵盖的范围,包括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列报和披露的主要资产、负债及特殊的权益部分。
(2)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形成一套标准。虽然正确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但是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独立估值,因此审计人员也应有一套独立估值的标准。在这一点上,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凭借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进行选择,这就增大了公允价值审计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应形成一套适用于审计人员的公允价值确认标准。
(3)补充对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相关规定。对公允价值披露进行审计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我国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规定并不详细。对公允价值披露进行审计的要求、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程序以及高度不确定事项的披露审计等内容都应补充在公允价值披露审计的相关规定中。
三、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程序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
1.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活动
第一,资产公允价值的控制活动。为了保证相关评估的准确性,负责审核公允价值的相关财务人员要对评估报告进行科学、全面、严谨的审核。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相关的评估报告要进行适当的存档和备案。
第二,负债公允价值的控制活动。对于负债公允价值的控制主要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考虑的。就是要求企业业务决策部门要善于根据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识别目前存在的风险,将相关的控制活动进行审查,同时根据风险情况建立与之一一对应的风险信息库。所建立的风险信息库,财务部门是无权进行相关修改的,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也必须与业务决策部门进行相关的磋商来考虑怎么解决。
2.公允价值披露的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的财务报表和附注中至少应该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方法、金额等内容。因此,财务部门应设定程序,使公允价值信息库的信息分类汇总,以方便会计信息系统能直接引用公允价值信息库中的信息,生成财务报表。公允价值列报人员应将已审核确定的公允价值录入公允价值信息库,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直接引用公允价值信息,编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分录。公允价值审核人员将审核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引用公允价值信息、公允价值有关分录是否正确,核对所生成的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信息与公允价值信息库中的汇总信息相一致。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应对企业风险,成为有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有利支持。因此,在企业内建立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相关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支持公允价值审计。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胡蓉.公允价值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0,(6).
[2]刘刚.公允价值审计问题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8).
[3]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0,(2).
作者简介:熊宁(1976-),女,江西南昌,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