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囊肿合并肝外胆管变异的诊断及腹腔镜处理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CC)合并肝外胆管变异术前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的诊断价值及腹腔镜手术处理策略。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连续330例腹腔镜下CC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合并肝外胆管变异的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2岁,年龄范围0.3~9.0岁。根据肝外胆管变异情况是否经术前MRCP诊断,将患者分为术前MRCP诊断组和术前MRCP未诊断组。评估MRCP诊断对变异胆管损伤、手术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影响。同时分析肝外胆管变异的类型及腹腔镜处理结局。

结果

23例CC合并肝外胆管变异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发生率为6.97%(23/330),其中Ⅱ型副肝管(AHD)11例,Ⅲ型AHD 7例,Ⅳ型AHD 1例,交通管(CABD)4例。术前MRCP诊断组纳入14例,MRCP未诊断组纳入9例(含2例未行MRCP患者),MRCP对肝外胆管变异的术前诊断率为66.7%(14/21)。与术前MRCP诊断组相比,术前MRCP未诊断组变异胆管损伤机会更大[7.1%(1/14)比55.6%(5/9)],手术操作时间更长[(232.6±10.0)min比(278.9±22.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CC合并肝外胆管变异患者,除1例Ⅱ型AHD中转开腹外,其余22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1例Ⅱ型AHD及1例Ⅳ型AHD患者行变异胆管重建,7例Ⅲ型AHD患者术中注意保护变异胆管,4例CABD患者单纯结扎CABD。术后1例Ⅱ型AHD患者出现乳糜腹,经保守治疗痊愈,其余均恢复顺利。中位随访2(1~5)年,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无肝内胆管扩张及肝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MRCP检查是术前诊断CC合并肝外胆管变异的有效方法,能够避免术中变异胆管损伤,可对部分肝外变异胆管进行分型,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绝大数患者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鼠脓毒症进程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其前期主要脏器损伤。方法:取7~8周C57雄性小鼠3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0、4、8、12、16 h组,每组5
下肢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周期长且预后差,绝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因疗效不佳而截肢。基于张力-应力法则的Ilizarov技术的应用为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带来了希望。Ilizarov技术或牵张成骨技术除诱导骨生成外,还可刺激微血管增生和改善微循环,分为纵向骨搬移和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胫骨近端皮质部分截骨后横向牵张)。这两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纵向骨搬移主要用于促进成骨,适用于大段骨缺损、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牙周致病菌积极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目前已有研究证据表明,牙周致病菌感染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多种免疫
目的:探讨胫骨骨搬移后牵张成骨不良的X线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胫骨骨搬移患者321例,其中42例(13.1%)X线片显示成骨不良;男2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异常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系统的介绍了近年来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在抑郁症中的相关研究,并梳理了基于该代谢途径的靶向药物潜在的抗抑郁效果,为探索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是牙髓及牙本质再生研究中关键的优选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微量元素对DPSC分化的影响是近年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一方面可直接调控DPSC分化、迁移和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改变支架材料的理化特性,间接影响DPSC分化。明确微量元素在DPSC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实现牙髓及牙本
牙龈肥大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菌斑刺激、激素、药物等均可导致牙龈肥大。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对牙龈肥大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控制菌斑和炎症对各种类型牙龈肥大的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病例展示,进一步论述了控制菌斑和炎症对各种类型牙龈肥大的治疗效果,提出牙龈肥大的治疗方案建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突发性感音神经聋(又称突发性聋)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听力受损疾病,国内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上高压氧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来,突发性聋与机体炎症的关系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外周血炎性标志物是反映机体炎症的可靠指标。本文对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及因子的表达特点以及高压氧在此方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突发性聋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究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接受HBOT治疗,观察组在HBOT的基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罂粟碱治疗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罂粟碱治疗,高压氧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高压氧联合罂粟碱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