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大人看来,孩子不听话,流露消极情绪是不好的表现。这些表现也确实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所以,家长常常会很着急,或者认为这是教育失误的结果。事实上,正确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和情绪,是促进孩子改变的有效切入点。
雄霸全场的“坏脾气女孩”
第一次见识小美的坏脾气是在两年前的“亲子游戏日”活动现场。当时,有1 5个家庭一起参加活动。这个不到6岁的小女孩,竟然得到了现场所有大人的关注和礼让。最后,她几乎霸占了所有喜欢的礼物。妈妈因为她的“丢人表现”倍感难堪,无奈之下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
其实,小美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无非是蛮不讲理、哭闹耍赖。尴尬的妈妈不理解,平时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在众人面前如此丢丑。我当时也很好奇,现场的大多数孩子都躲在父母身后,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得很乖巧,为什么这个小女孩如此霸气,要成为所有人的焦点?不尊重外婆,让家庭关系尴尬
两年后,小美的妈妈带她来做心理咨询。这次是因为小美对外婆出言不逊。伤心的外婆将不满转向小美的父母,家庭关系陷入尴尬。小美妈妈多次和女儿谈话,却不怎么奏效。这个“煮不烂、碾不碎”的女儿让妈妈一筹莫展。她既无法给辛苦照顾家庭的老母亲一个交待,更担心丈夫和母亲因尴尬加深误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问题。
看来,不到8岁的小美,在家庭里是最有影响力和实力的“主人”。
见到我后,小美妈妈一脸的无奈。她强调,外婆其实很疼小美。“平时我和她爸爸工作忙,经常加班到很晚,都是外婆照顾她吃饭睡觉,接送上下学。”
小美坐在妈妈身旁,自顾自地玩手指,倒也安静,偶尔听到妈妈说她缺点的时候,她会停下来凶巴巴地瞪妈妈。一旦妈妈不再说,她便继续低头玩耍。妈妈说,其实小美聪明乖巧,深得老师的喜欢。很多事情跟她讲道理,她都能明白,比较懂事。唯独在对外婆的态度上,说了几次,嘴上答应了改,行为反倒越来越恶劣。听到妈妈夸自己懂事,小女孩很得意,神气地晃晃脑袋,然后冒出一句:“谁叫外婆老说我不好!”
心里有主意,静待时机
小美和妈妈走进咨询室时,我对小美说:“你的裙子好漂亮啊,还记得我吗?”她漫不经心地摇摇头。接下来,面对我问的几个问题,她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不做声。小美明白,我是她妈妈找来的“帮凶”,所以一直不配合。但是,我有点好奇:我们讨论她的各种事情,她怎么没有吵闹呢?
其实,小美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她心里都有数。
“在家里谁对你最好,你最喜欢谁啊?”我想试着问问看,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外婆说她不好这么反感。
“爸爸!爸爸可好了!不打我,不凶我,有什么事还会给我讲道理!”小美毫不犹豫地说出来。看来,小姑娘也喜欢懂道理的人。
”和爸爸比起来,外婆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如爸爸?”
“外婆总说我。一会儿催我写作业,一会儿让我吃东西。一会儿说我不会穿衣服,一会儿让我收玩具。这些事我明明能做得很好,但是,外婆总说我不好,烦死了。“看样子,她是在反抗外婆对她的要求。
这时,小美的妈妈补充说,外婆除了照顾小美,还要照顾小妹妹(刚1岁多),还要收拾家务,很辛苦。加上年纪大了,喜欢唠叨。有时候催小美写作业,转眼看到她没有写,就着急,唠叨。小美厌烦外婆的唠叨,就跟老人顶嘴,把外婆气得七窍生烟。
听妈妈这样说,小美也没有反对,嘟起小嘴不做声。看来,她也知道上了年纪的外婆爱唠叨。
焦虑的外婆
原来,外婆是因为小妹妹的降生才过来帮忙。小美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无法照顾孩子。外婆原以为只是帮忙照顾小妹妹,没想到家里经常剩下她一个人忙里忙外。老人每天难得见到女儿、女婿,难免会把抱怨发到小美身上。小美妈妈理解外婆的抱怨,面对操劳的老人就更加惭愧。
我也很理解外婆照料大小四五口人的辛苦,天天陷在重复琐碎的操劳中,心情紧张,难得一刻清闲。而且,她的辛苦竞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也许外婆的烦躁、抱怨并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希望能被体谅。与其说她在苛责、唠叨孩子,不如说是在争取女儿女婿的关注。从这个角度说,小美成了忙碌的父母和烦躁的外婆之间的“牺牲品”。
小美妈妈回到家,外婆和小美的争吵就更加频繁。她觉得女儿也没有什么大错,又理解母亲的烦躁,于是两边灭火。但是,两边的人都不肯罢休。小美觉得委屈,出言不逊,被妈妈抓住了小辫子:“再有道理,也不能不尊重老人。”小美很聪明,无论你讲什么道理,都用不做声抗议。这倒是比发脾气更有力量的招数。
把解决问题的大权交给孩子
其实,坏脾气并非坏事,孩子所有不讲理的行为背后都有很合理的理由。所有孩子的“问题”背后都有非常强的成长动力。和听话乖巧的孩子比起来,敢发脾气的孩子往往更勇于承担责任,更有成长的力量。
我很喜欢小美的力量和表达自我的勇气,尤其是她懂得如何调动身边人的关系来证明自己。我告诉她:”你在有些事情上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自信我很喜欢。你还能觉察出谁是讲道理的人,谁能明白你,这也很让我佩服。这可是很多小朋友都做不到的。”
小姑娘听了很受用,凑到我旁边坐下来。
我说:“你知道外婆很辛苦是不是?”小美点点头。
”可是,你也有不喜欢外婆的地方。妈妈很担心你和外婆相处得不好,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
小美说:“能给我一张纸吗?”我递给她一张纸。
小美把纸折成两份,让妈妈、外婆写上对她的要求,然后签上字,说:“以后我照做就行了,你们也不用唠叨了!”
看到小美这么有主意,大家都欣然接受,直夸小美很聪明。
从乱发脾气的”小恶魔”到聪明有主见的“小大人”,小美好像一瞬间就完成了转换。放眼四周,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够而内疚,于是试图代替孩子做他们希望自己探索的事情。但是,又有多少家长用心发现孩子自己的力量?有时候,孩子的坏脾气恰恰是为了反抗家长们的过度干预。
雄霸全场的“坏脾气女孩”
第一次见识小美的坏脾气是在两年前的“亲子游戏日”活动现场。当时,有1 5个家庭一起参加活动。这个不到6岁的小女孩,竟然得到了现场所有大人的关注和礼让。最后,她几乎霸占了所有喜欢的礼物。妈妈因为她的“丢人表现”倍感难堪,无奈之下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
其实,小美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无非是蛮不讲理、哭闹耍赖。尴尬的妈妈不理解,平时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在众人面前如此丢丑。我当时也很好奇,现场的大多数孩子都躲在父母身后,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得很乖巧,为什么这个小女孩如此霸气,要成为所有人的焦点?不尊重外婆,让家庭关系尴尬
两年后,小美的妈妈带她来做心理咨询。这次是因为小美对外婆出言不逊。伤心的外婆将不满转向小美的父母,家庭关系陷入尴尬。小美妈妈多次和女儿谈话,却不怎么奏效。这个“煮不烂、碾不碎”的女儿让妈妈一筹莫展。她既无法给辛苦照顾家庭的老母亲一个交待,更担心丈夫和母亲因尴尬加深误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问题。
看来,不到8岁的小美,在家庭里是最有影响力和实力的“主人”。
见到我后,小美妈妈一脸的无奈。她强调,外婆其实很疼小美。“平时我和她爸爸工作忙,经常加班到很晚,都是外婆照顾她吃饭睡觉,接送上下学。”
小美坐在妈妈身旁,自顾自地玩手指,倒也安静,偶尔听到妈妈说她缺点的时候,她会停下来凶巴巴地瞪妈妈。一旦妈妈不再说,她便继续低头玩耍。妈妈说,其实小美聪明乖巧,深得老师的喜欢。很多事情跟她讲道理,她都能明白,比较懂事。唯独在对外婆的态度上,说了几次,嘴上答应了改,行为反倒越来越恶劣。听到妈妈夸自己懂事,小女孩很得意,神气地晃晃脑袋,然后冒出一句:“谁叫外婆老说我不好!”
心里有主意,静待时机
小美和妈妈走进咨询室时,我对小美说:“你的裙子好漂亮啊,还记得我吗?”她漫不经心地摇摇头。接下来,面对我问的几个问题,她要么说不知道,要么就不做声。小美明白,我是她妈妈找来的“帮凶”,所以一直不配合。但是,我有点好奇:我们讨论她的各种事情,她怎么没有吵闹呢?
其实,小美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她心里都有数。
“在家里谁对你最好,你最喜欢谁啊?”我想试着问问看,是什么原因让她对外婆说她不好这么反感。
“爸爸!爸爸可好了!不打我,不凶我,有什么事还会给我讲道理!”小美毫不犹豫地说出来。看来,小姑娘也喜欢懂道理的人。
”和爸爸比起来,外婆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如爸爸?”
“外婆总说我。一会儿催我写作业,一会儿让我吃东西。一会儿说我不会穿衣服,一会儿让我收玩具。这些事我明明能做得很好,但是,外婆总说我不好,烦死了。“看样子,她是在反抗外婆对她的要求。
这时,小美的妈妈补充说,外婆除了照顾小美,还要照顾小妹妹(刚1岁多),还要收拾家务,很辛苦。加上年纪大了,喜欢唠叨。有时候催小美写作业,转眼看到她没有写,就着急,唠叨。小美厌烦外婆的唠叨,就跟老人顶嘴,把外婆气得七窍生烟。
听妈妈这样说,小美也没有反对,嘟起小嘴不做声。看来,她也知道上了年纪的外婆爱唠叨。
焦虑的外婆
原来,外婆是因为小妹妹的降生才过来帮忙。小美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无法照顾孩子。外婆原以为只是帮忙照顾小妹妹,没想到家里经常剩下她一个人忙里忙外。老人每天难得见到女儿、女婿,难免会把抱怨发到小美身上。小美妈妈理解外婆的抱怨,面对操劳的老人就更加惭愧。
我也很理解外婆照料大小四五口人的辛苦,天天陷在重复琐碎的操劳中,心情紧张,难得一刻清闲。而且,她的辛苦竞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也许外婆的烦躁、抱怨并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希望能被体谅。与其说她在苛责、唠叨孩子,不如说是在争取女儿女婿的关注。从这个角度说,小美成了忙碌的父母和烦躁的外婆之间的“牺牲品”。
小美妈妈回到家,外婆和小美的争吵就更加频繁。她觉得女儿也没有什么大错,又理解母亲的烦躁,于是两边灭火。但是,两边的人都不肯罢休。小美觉得委屈,出言不逊,被妈妈抓住了小辫子:“再有道理,也不能不尊重老人。”小美很聪明,无论你讲什么道理,都用不做声抗议。这倒是比发脾气更有力量的招数。
把解决问题的大权交给孩子
其实,坏脾气并非坏事,孩子所有不讲理的行为背后都有很合理的理由。所有孩子的“问题”背后都有非常强的成长动力。和听话乖巧的孩子比起来,敢发脾气的孩子往往更勇于承担责任,更有成长的力量。
我很喜欢小美的力量和表达自我的勇气,尤其是她懂得如何调动身边人的关系来证明自己。我告诉她:”你在有些事情上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自信我很喜欢。你还能觉察出谁是讲道理的人,谁能明白你,这也很让我佩服。这可是很多小朋友都做不到的。”
小姑娘听了很受用,凑到我旁边坐下来。
我说:“你知道外婆很辛苦是不是?”小美点点头。
”可是,你也有不喜欢外婆的地方。妈妈很担心你和外婆相处得不好,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
小美说:“能给我一张纸吗?”我递给她一张纸。
小美把纸折成两份,让妈妈、外婆写上对她的要求,然后签上字,说:“以后我照做就行了,你们也不用唠叨了!”
看到小美这么有主意,大家都欣然接受,直夸小美很聪明。
从乱发脾气的”小恶魔”到聪明有主见的“小大人”,小美好像一瞬间就完成了转换。放眼四周,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够而内疚,于是试图代替孩子做他们希望自己探索的事情。但是,又有多少家长用心发现孩子自己的力量?有时候,孩子的坏脾气恰恰是为了反抗家长们的过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