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于蛋白对氨基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研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以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为探针构筑了手性识别传感膜,对L-和D-苯丙氨酸以及L-和D-色氨酸手性识别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在与每种氨基酸分子的L和D型异构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动力学差异.动力学数据显示,两种蛋白与每种氨基酸L型异构体的亲和力均大于D型.
其他文献
采用微波辅助合成方法制备了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三维球状ZnO纳米簇,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氮气吸附-脱附测定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培养得到3,6-二肼基-1,2,4,5-四嗪(DHT)的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进行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4032(4)nm,b=0.5649(6)nm,c=1.
以辣素功能结构单体N-(4-羟基-3-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HMBA)为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制得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P(AM—NaAMP
基于四价非血红素铁模型配合物[Fe^IN(O)(N4Py)]2+[N4ey:N,N-bis(2-pyridylmethyl)一N-bis(2-pyri—dylmethylamine)],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出一种新型N杂环卡宾配合物[Fe^IN(O)(NHC)4]2+.采用密度
以水热处理的纳米HZSM-5为载体,通过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性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脱硫活性和稳定性的EDTA-NiMo/HZSM-5催化剂,并用XRD,ICP,FTIR,27Al MAS NMR,TG-DTA,Py-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