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将成新主流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绿色营销必成为如今企业经营的新活路、企业营销的新主流。
  
  绿色浪潮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紧缺,正使得绿色消费意识所形成的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到2012年将至少增加到1万亿美元。至2009年,我国商品销售总额将达到7万亿人民币,但其中达到世界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产品不足1万亿元人民币。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率很高,大数人在选购商品时会优先考虑绿色产品,而绿色商品的售价也比普通商品高出30%~200%,英国14家最大的绿色公司平均税前利润率达31%,远高于非绿色企业的水平。
  然而绿色浪潮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今正面临越来越多绿色壁垒的考验与威胁。这不仅由于企业固有的经营方式使然,也是由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的环境恶化与竞争激化所造成的。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环境要求而遭受各种损失。数百个品种、7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被限制或禁止生产和销售,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困境,还有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口受阻,部分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等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危险。
  我国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制造大国”。然而,高产销量的背后,绝大多数企业的现状却是“大而不强”,对能源的消耗浪费、污染排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耗能排污大户的企业已进入高成本经营时代,尤其以对外贸易为主的企业,面临被强势洋企业裹挟吞并的危险。在盈亏生死考验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有一批国内企业败下阵来。
  正视并解决低碳时代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问题十分迫切。我们分析一下,以低碳、绿色为经营标准,目前我国有哪些行业、哪些商品的未来是没有前途的、不符合绿色经营要求,乃至国际市场的禁入风险?
  从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中可窥出一斑:目前有14个行业受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严重“管制”: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纺织和制革。环境保护部的此项通知,十分明确地指出在火电、钢铁等14个行业中,不能通过环保核查、达到低碳标准的企业将不得申请上市,也不能申请再融资。
  
  绿色差异
  
  一个杰出的企业,要懂得环境变化并从环境中变化把握商机,抓住未来世界的脉络,进行绿色经营,才能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双丰收。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企业比例大概在30%,而这一比例今后将越来越高。面对绿色21世纪,如今跨国企业开足马力,纷纷推出了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绿色空调、绿色环保汽车、绿色鞋帽……丰田开发了第一款汽油/太阳能混合环保动力车,耐克首创了以“让旧鞋用起来”为主题的可回收的环保系列运动鞋,夏普推出了“派离克氧吧”纯净空调,通用电气研发了第一种“LED玲珑心”节能灯……这些产品一推出,即风靡全球,引领了市场。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紧跟低碳产业未来发展潮流,通过绿色经营,抢占了发展机会多,在为各国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有效地让品牌脱颖而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牢固确立了世界产业领先地位。从此意义看,绿色营销正成为企业克服金融危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取向,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取胜的新法宝。
  然而,我国500强企业多数是“三高一低”的垄断企业,管理手段不高,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但致富心切,轻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长期以来,国内不少500强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致使它们对目前国内外产业形势的发展认识不足,仍以历史的成就沾沾自喜,未意识到低碳经济、绿色营销对企业未来生存的重大影响。
  同时,绿色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巨额研发资金,然而多数企业却合不得投资,只愿在传统经营领域下功夫,而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相应的技术工艺改造、绿色产品开发,致使企业缺乏开发低碳、绿色产品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常处于十分不利之境。
  
  绿色突围
  
  可以说,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向低碳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一个解决技术障碍的过程,还是一个结构性转型过程,需要努力克服一系列障碍,包括观念、制度、政策、管理等全方位的转型,还需要新标准制定、技术推广、融资等具体工作和过程。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暖和绿色壁垒的三重挑战,对已初具规模的中国企业,该从哪些环节人手,在低碳经济领域找到升级之路,获取发展先机?
  中国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意识,着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产业增长点,以开发出适销对路、高标准的绿色产品为目标,以拓展绿色营销为主轴,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市场营销乃至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全力注重环境的保护,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丰收。
  具体而言,在重工业方面,中国企业应优先研发,发展节能技术、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及其系统集成(包括整合煤气化联合循环和煤炭多联产),重视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与推广。除了传统能源,核电,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都是优化能源生产结构、企业升级换代的有力途径。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9月达沃斯论坛演讲表示,“中国要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一些发达国家也已把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增长极。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就以签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成为“绿色新政”的开端。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包括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产品等。
  在轻工业方面,中国企业应优先发展即满足对自然环境和身心健康有利的绿色需求、又符合环保和安全卫生标准的产品;其次,企业未来产品的实体部分应减少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利用再生资源;再者,产品的包装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废弃物和产品报废后的残物应尽可能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四川星河建材公司利用秸杆(麦草、稻草)、锯未等废弃农作物,研发了新型建筑装饰材料——FGC(五防轻体)绿色隔墙板,不仅变废为宝,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改善了建筑物肥梁、胖柱、深基础、湿作业的局面,并能充分降低工程造价的10%~15%。产品推出不到半年,就接到不少美国客户的订单,纷纷要求包销其产品。
  对中国企业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营销十分迫切,必须全面把绿色营销提升到企业战略层级上,不断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建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让品牌引人注目脱颖而出,才能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领先市场。
其他文献
每一年的六月,总是注定着有不平凡的事情发生。因为这个月,千千万万的学子们要做出最后的拼搏,参加为时三天的高考。  高考,是多少人心目中与梦想接轨的桥梁,无论自己有多么自信,伴随着那清脆的钟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煎熬。那种等待自己分数的心情无疑是最迫切的,像是刑场上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期待着枪声给他带来解脱,却又害怕枪声的到来,用个时髦的词概括,就是“纠结”。  每年这时候,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或许
“别有厌胜供嬉戏,辟恶除邪迎利市。  万年百岁祝康强,五男二女矜祥瑞。  就中刻画何玲珑,绘事争同斧凿工。  神仙佛怪一轮转,飞走虫鳞万态工。”  这是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上刊载的清代赵子枚的《咏花钱歌》中的四句,现摘录下来供喜爱花钱的泉友欣赏。  马定祥先生在《中国花钱》的序言中说:“厌胜钱亦称压胜钱、押胜钱,因大多有图案花纹,故民间俗称‘花钱’。厌胜钱之出现,当不迟于西汉,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