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计显示,42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学校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企业、行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出版社广泛参与了教学资源库建设。42个资源库所含资源非常丰富,覆盖了高职和中职的绝大部分专业大类,但资源库建设仍存在布局不平衡、建设和使用机制不完善、职教特色不鲜明、结构化缺失等问题。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协调各方力量,聚焦共性问题,探索机制模式创新,厘清企业和行业的角色,做好资源评价。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机制;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05-04
作为国家级财政专项,2010年到2013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以下简称资源库)已经投入2.4亿元,立项了42个资源库。资源库面向专业布点多、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1],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提升职教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资源库项目团队统计分析
(一)项目建设学校地域分布
表1显示,资源库主持学校(含联合主持)分布在江苏、河北、浙江、新疆、北京等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江苏最多,达到8所,浙江和河北各有5所,而中西部许多省份只有1所甚至没有。资源库鼓励跨区域组建项目团队,团队内的职业院校要求专业实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因此每个资源库都是由多所学校联合申报。江苏省的联合申办院校最多,达到125所,广东省96所,浙江76所。这显示资源库联合申办院校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和相对发达地区。
(二)企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出版社的参与情况
统计显示,企业参与资源库的积极性较高。平均每个资源库的企业参与数量为13个,其中应用电子技术和印刷、数字印刷技术两个专业所参与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和27个。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平均每个资源库的联合申办院校为17个,其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机电一体化和软件技术3个专业联合申办院校的数量分别达到45、33和3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提出:选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之一,可多平台共享。因此,大多数资源库都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42个资源库都有1个或多个行业协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参与,详见表2。
二、专业服务面向统计分析
(一)中职专业资源库
目前,已经批准的42个专业资源库所涉及的机械制造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3个资源库为中职资源库,其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资源库为面向技工教育的中职资源库,具体见表3所示。
(二)高职专业资源库
39个高职资源库有37个高职教育专业资源库属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所列专业。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2个资源库属于教育部委托建设。
表4显示,37个资源库分布在以下17个大类:交通运输大类(4)、农林牧渔大类(3)、生化与药品大类(3)、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1)、土建大类(2)、水利大类(1)、制造大类(5)、电子信息大类(3)、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1)、轻纺食品大类(2)、财经大类(5)、医药卫生大类(2)、旅游大类(1)、公共事业大类(1)、文化教育大类(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1)、公安大类(1)。
三、资源统计分析
42个资源库中有不同的模块和平台,比如,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中模块有设计能力模块、网络课程模块,平台有“369”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块有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和职教立交桥资源模块,平台有资源平台、服务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模块有专业方向模块,平台有专业通用平台、自主学习平台、物流教学与就业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部分资源库的模块、平台较为丰富,部分资源库可以再增加一些模块和平台。
资源库中一般包含素材库、培训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件及配套试题库[2]。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总体来说资源库所含资源比较丰富。
四、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库布局不平衡,建设和使用机制需要探索和完善
资源库项目团队建设学校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在全国的布局不均匀,这与地方的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等密切相关,但国家层面应综合考虑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在专业大类布局中,材料与能源大类和法律大类还没有覆盖到。就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已经立项的资源库有可能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相对于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平台建设,关于如何建设区域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使用机制的探索尚未充分开展。国家层面、省级建设规划如何实现统筹规划和合理分工的机制尚不明确。区域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共享、有效运行、持续更新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资源职教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资源薄弱
目前大部分的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课件、视频、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而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虚拟车间、虚拟工厂、仿真设计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许多资源缺乏支持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用性不强。许多资源库涉及的部分岗位缺少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少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及案例,缺少介绍行业动态、技术动态和最新工艺的信息和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
(三)资源库的结构化缺失
教学资源的无序性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服务对象不甚明确;资源缺少系统整理与归类;重单门课程建设忽视专业整体建设;注重数量,没有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素材。资源库的资源存在质量问题,部分资源教学性不够强。从已有的资源库来看,过多的强调用户界面的功能,缺乏对用户需求调研与用户认知心理研究,平台普遍缺失易用性与宜用性。资源库平台应建成一个服务于多类对象的“学习中心”,但许多专业教学资源库被建设成了一个课程库[3]。 五、发展趋势和政策引导建议
(一)国家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三级资源系统构建
顶层设计要以产业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目的。要以国际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与国际专业性资源库进行对接,引进国际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评测标准等。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与国家级资源库错位规划建设省级资源库,指导、支持省内职业院校开展资源库建设,推动国家级和省级资源库在省内的共享。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培育、申请国家级、省级资源库建设,补充建设校级资源库,并充分使用各级资源库。形成分层建设、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最终构建起国家、省、学校三级资源系统。
(二)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资源建设应用
要推动、协调、支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相关组织,以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方式,加强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更新、推广、应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等项目协同、集成、融合、互补。要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国家资源库与专业性、行业性资源库之间的联通,加强国家资源库与校本资源库、管理数据库之间的衔接与沟通。要提高资源库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区域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范例。
(三)聚焦共性问题,探索机制模式创新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障机制、资源持续更新应用的动态监测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等,形成有效调动资源建设主体、推广主体和应用主体积极性的资源运营模式。在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现状分析和用户需求调查基础上,研究资源库运行、开发和共享机制、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制方法、标准、规范等难点问题,探索建立资源可用性测试指标体系,建立试验性社会经济效益第三方评估机制。
(四)作好资源评价
要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鉴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省精品课程建设、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已形成大量教学资源作品的现状,应将制定职业教育资源库课程建设标准及资源素材作品标准作为重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入选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应摈弃求大求全和资源越多越好的标准。引入课程及其资源淡进淡出机制,严把教学资源入库关,逐步提高课程及其教学资源的质量。资源库应建立持续更新机制,有效调动项目团队持续开发建设资源的积极性,探索以用促建、共建共享、开放建设、动态更新的有效模式,并不断吸引更多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使用。委托第三方对资源更新、应用推广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定期发布监测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R].2014-03-13.
[2]于文浩.工作场所中团队专业能力的发展—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多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0-10-12.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机制;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05-04
作为国家级财政专项,2010年到2013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以下简称资源库)已经投入2.4亿元,立项了42个资源库。资源库面向专业布点多、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1],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提升职教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资源库项目团队统计分析
(一)项目建设学校地域分布
表1显示,资源库主持学校(含联合主持)分布在江苏、河北、浙江、新疆、北京等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江苏最多,达到8所,浙江和河北各有5所,而中西部许多省份只有1所甚至没有。资源库鼓励跨区域组建项目团队,团队内的职业院校要求专业实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因此每个资源库都是由多所学校联合申报。江苏省的联合申办院校最多,达到125所,广东省96所,浙江76所。这显示资源库联合申办院校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和相对发达地区。
(二)企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出版社的参与情况
统计显示,企业参与资源库的积极性较高。平均每个资源库的企业参与数量为13个,其中应用电子技术和印刷、数字印刷技术两个专业所参与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和27个。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平均每个资源库的联合申办院校为17个,其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机电一体化和软件技术3个专业联合申办院校的数量分别达到45、33和3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提出:选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之一,可多平台共享。因此,大多数资源库都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42个资源库都有1个或多个行业协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参与,详见表2。
二、专业服务面向统计分析
(一)中职专业资源库
目前,已经批准的42个专业资源库所涉及的机械制造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3个资源库为中职资源库,其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资源库为面向技工教育的中职资源库,具体见表3所示。
(二)高职专业资源库
39个高职资源库有37个高职教育专业资源库属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所列专业。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2个资源库属于教育部委托建设。
表4显示,37个资源库分布在以下17个大类:交通运输大类(4)、农林牧渔大类(3)、生化与药品大类(3)、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1)、土建大类(2)、水利大类(1)、制造大类(5)、电子信息大类(3)、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1)、轻纺食品大类(2)、财经大类(5)、医药卫生大类(2)、旅游大类(1)、公共事业大类(1)、文化教育大类(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1)、公安大类(1)。
三、资源统计分析
42个资源库中有不同的模块和平台,比如,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中模块有设计能力模块、网络课程模块,平台有“369”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块有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和职教立交桥资源模块,平台有资源平台、服务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模块有专业方向模块,平台有专业通用平台、自主学习平台、物流教学与就业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部分资源库的模块、平台较为丰富,部分资源库可以再增加一些模块和平台。
资源库中一般包含素材库、培训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件及配套试题库[2]。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总体来说资源库所含资源比较丰富。
四、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库布局不平衡,建设和使用机制需要探索和完善
资源库项目团队建设学校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在全国的布局不均匀,这与地方的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等密切相关,但国家层面应综合考虑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在专业大类布局中,材料与能源大类和法律大类还没有覆盖到。就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已经立项的资源库有可能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相对于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平台建设,关于如何建设区域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使用机制的探索尚未充分开展。国家层面、省级建设规划如何实现统筹规划和合理分工的机制尚不明确。区域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共享、有效运行、持续更新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资源职教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资源薄弱
目前大部分的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课件、视频、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而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虚拟车间、虚拟工厂、仿真设计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许多资源缺乏支持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用性不强。许多资源库涉及的部分岗位缺少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少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及案例,缺少介绍行业动态、技术动态和最新工艺的信息和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
(三)资源库的结构化缺失
教学资源的无序性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服务对象不甚明确;资源缺少系统整理与归类;重单门课程建设忽视专业整体建设;注重数量,没有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素材。资源库的资源存在质量问题,部分资源教学性不够强。从已有的资源库来看,过多的强调用户界面的功能,缺乏对用户需求调研与用户认知心理研究,平台普遍缺失易用性与宜用性。资源库平台应建成一个服务于多类对象的“学习中心”,但许多专业教学资源库被建设成了一个课程库[3]。 五、发展趋势和政策引导建议
(一)国家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三级资源系统构建
顶层设计要以产业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目的。要以国际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与国际专业性资源库进行对接,引进国际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评测标准等。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与国家级资源库错位规划建设省级资源库,指导、支持省内职业院校开展资源库建设,推动国家级和省级资源库在省内的共享。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培育、申请国家级、省级资源库建设,补充建设校级资源库,并充分使用各级资源库。形成分层建设、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最终构建起国家、省、学校三级资源系统。
(二)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资源建设应用
要推动、协调、支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相关组织,以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方式,加强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更新、推广、应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等项目协同、集成、融合、互补。要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国家资源库与专业性、行业性资源库之间的联通,加强国家资源库与校本资源库、管理数据库之间的衔接与沟通。要提高资源库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区域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范例。
(三)聚焦共性问题,探索机制模式创新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障机制、资源持续更新应用的动态监测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等,形成有效调动资源建设主体、推广主体和应用主体积极性的资源运营模式。在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现状分析和用户需求调查基础上,研究资源库运行、开发和共享机制、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制方法、标准、规范等难点问题,探索建立资源可用性测试指标体系,建立试验性社会经济效益第三方评估机制。
(四)作好资源评价
要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鉴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省精品课程建设、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已形成大量教学资源作品的现状,应将制定职业教育资源库课程建设标准及资源素材作品标准作为重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入选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应摈弃求大求全和资源越多越好的标准。引入课程及其资源淡进淡出机制,严把教学资源入库关,逐步提高课程及其教学资源的质量。资源库应建立持续更新机制,有效调动项目团队持续开发建设资源的积极性,探索以用促建、共建共享、开放建设、动态更新的有效模式,并不断吸引更多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使用。委托第三方对资源更新、应用推广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定期发布监测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R].2014-03-13.
[2]于文浩.工作场所中团队专业能力的发展—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多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