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凸显,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保障。以滨州学院为例,分析了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依据行业和学校发展定位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举措。针对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及高校等各主体,优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建设成熟的实习实践基地、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加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及推动高校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有利于推动“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社会工作;政产学研用;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26-02    
  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是指政府,政府在其中可以提供人才培养的政策、资金及实训实践资源等;“产”是指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行业,包括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教育基地等;“学”是指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高校可以提供学生资源、实验资源及教师教育培训资源等;“研”是指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可以为合作培养提供决策建议及参考;“用”指社会工作专业的用人单位及实践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相关的企业等。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决定了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需要切实协调好各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 滨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滨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5年招生以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及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如在讲授“社会工作概论”下篇“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有针对性的讲解不同领域及人群的工作方法及侧重点;在讲授“个案工作”课程时,针对各种个案介入模式,如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及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等,依托体现不同治疗模式特点的案例讲解及演示其中的治疗技术及治疗过程;针对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及叙事治疗模式等,也依托体现三种家庭治疗模式特点的个别化的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学习不同治疗模式不同的治疗技术和特点,也能够掌握治疗的技巧,对理论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好。
  在“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较多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如在“小组工作”课程中,在项目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项目的主题,撰写服务方案并实施,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组工作的过程和技巧,相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依托选定的调查项目,讲授并演示项目选题、准备、调查、分析及总结阶段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社会调查的流程及方法。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增加校外实践教学及校内实验教学的比例,在“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及“家庭社会工作”等方向课程中都不同比例的设置了实验课时。同时,按照年级高低设置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环节,从一周到六个月时间不等,实习过程中,在学校及实习单位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技能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校设置有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划分了个案工作实验室、小组工作实验室、社区工作实验室及心理咨询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相对完善的软件及硬件设备,能够满足实验教学使用要求;除此之外,在校外还建设了四家校外实践及实习基地,涉及社会福利院、社区及社会工作机构等单位,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求。
  (三)根据行业及学校发展定位调整教学内容
  为适应滨州学院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本专业自2019年开始增设了“民航社会工作实务”及“民航EAP建设”等民航方向的专业课,凸显了学校及专业发展特色,也有利于与学校合作发展单位建设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二 “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方面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引入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没有英美国家完善系统的实施政策,仅限于一些零散的鼓励意见和决定,不能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较强。目前,政府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方面没有完善的政策出台,导致社区、民政相关部门及社会工作机构在接收学生实习时缺乏积极性,学生实习缺乏持续性的实习岗位,实习质量大打折扣,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及毕业论文寫作之间缺乏衔接性和可持续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社会工作机构方面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来讲还主要是依赖政府购买岗位,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购买的项目较为有限,社会工作机构没有充足的项目可做,提供的实习资源也有限,形式性的工作内容难以避免,导致社会工作机构的实习生实习质量也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联系不密切。较多的社会工作机构缺少专业性的社工人员,较多是家政等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兼职,难以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制约了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三)学校师资及实验设备方面
  学校在“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大部分地区的学校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重要性,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如,一些高校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时,在专业性要求方面把关不严,存在着为了方便管理,不允许超过一定的数量,同时也不允许进行实践基地更新的问题。这就导致一些老旧的实践教学基地跟不上专业的发展,仅能满足形式上考核评估材料的要求。   同时,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大部分只擅长理论性教学,缺乏实战性的经验,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实习时,学校实习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实习单位人员沟通不充分,存在着实习实践流于形式的问题。
  在学校实验设备方面,有些高校缺乏社会工作实验室,或是存在实验室设备老旧、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及实验课开出率低等问题,有些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仅仅当作普通多媒体教室来使用,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三 社会工作专业“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
  (一)优化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为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专业课程设计时应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可以设置一周左右的认识实习,大二及大三学生可以设置一个月时间左右的专业实习,大四年级可以设置六个月左右的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可以帮助初涉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服务群体及工作内容,专业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把学到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的方法应用到专业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和学习水平,从而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助人自助专业价值理念的作用;毕业实习可以设置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课程的检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与社工机构相互了解,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高校可以外聘社会工作机构的一线高级社工到校内讲授实务课程,一线高级社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更多的专业技巧、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及应对策略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社工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掌握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建设成熟的实习实践基地,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
  每个专业应该建设四至五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布在民政局的婚姻调解中心、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及社会工作机构等单位。在实习考核办法制定时,可以把实习次数、实习时间、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及实习成绩等做完善的规定。
  校内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方法是建设实验室,推动企业与学校联合建设实验室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校企共建实验室能够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达到互利共赢、协同育人的发展目标。
  (三)政府加大对“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支持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政策支持。如教育部教育司从2017年开始推动的产学研协作育人项目,就是教育部教育司联合上千家企业开展的高校与企业协作育人项目。企业提供给高校资金及设备支持,高校提供给企业以技术及服务支持,互利共赢,提高了高校师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政府类似的鼓励政策较多倾斜于理工学科,可以推广到对人文社科专业,扩大政府政策的惠及面。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社工机构参与社工人才培养的过程,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各级政府可以在这些方面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力度,或是购买岗位社工到民政、企业、学校或医院等单位中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及社工机构发展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实到社会工作者队伍中来。
  (四)高校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目前,部分社会工作机构的一线社工是非专业的,没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高校有专业教师资源及实验设备设施资源,高校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有助于充分利用高校社會工作资源,提高一线社会工作者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
  对于社会工作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来讲,政府、企业、社会工作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等主体多方合作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能够提供人才培养的政策、资金及技术支持。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共同完成项目,可以弥补高校单一主体培养人才的不足,同时为机构或企业提供了人力及技术资源,研究成果能够转化成效益为企业所用,实现多方参与主体之间的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林璐.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训合作模式再探索[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其他文献
本文列举分析了目前时间贴现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并建议性提出时间贴现研究的方向。 This article lis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直接参与者,他的文化修养、管理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教会学校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政策,但同时出于很多方面的考虑又有所保留,而教会学校当然也要顺应政府的政策,但同
满归局在培育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和鲜明时代特性的生态文化体系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牢牢把握“为民、务实、创新、清廉”的八字方针,通过“规范引导、凝
冷战时期的日苏关系并非一对简单的双边关系,这一时期日苏关系亲疏冷暖都与东西方对峙的大环境以及日本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外交战略有着密切关系。美国因素作为冷战时期影
随着新媒体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大
在很多发达国家,创意产业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家经济支柱,在我国的发达地区,例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在创意产业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文中主要就桐庐县文
[摘 要] 工程教育认证确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双创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24-02  
化妆造型设计,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词,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它是在人的自然相貌和整体形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表现的手法,弥补人们形象的缺陷、增添真实自然的美感,或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所以,人们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