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家挖掘人脉财富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联络家的统计资料,在其目前的注册用户中,有59%在寻找商业机会,50%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25%是来挖人的,63%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注册用户以IT人士居多,30%以上为经理级别,而且这些用户都很“高龄”:有77%在25~39岁之间。
  联络家的创办人许智凯做过财经记者、一家硬件公司的业务谈判代表,创立过一家在创业者和天使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公司E-nitiator——所有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2004年9月,许智凯靠8万美元在台湾创办的联络家正式启动,他将网站定位于专门针对商务人士提供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
  仅半年时间,联络家的会员从开始的300人激增到一万人。此时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商业往来日趋紧密,许趁热打铁,联络家简体版2005年3月在大陆落地。现在联络家拥有会员13万,其中台湾和大陆会员各占一半。
  
  社会关系网络化,看好商务群体
  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s,简称SNS)就是利用网络结识朋友的朋友,用户能先上网搜寻谁是你想联络、合作的对象,找到之后,网站就会告诉你,你和目标对象之间有哪些共同的朋友可以作为联络的桥梁。有别于传统交友网站,人脉网站就是将一个人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化。
  联络家所依靠的SNS概念本身是一个舶来品。2003年5月在美国成立的Linkedin.com是一种商务人脉的兴起,现有超过300万专业人士注册使用,其中有90万使用者在欧洲,26万在亚洲。Linkedin以平均每秒一次的速度媒合人际关系及工作/商业机会,至今已促成超过90万件商务接触,有超过800个职业及校友团体使用Linkedin.com作为团体互动平台。
  2004年初,许智凯的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同时也向他提到另一个十分有趣的网站,这个网站就是当时美国流行的交友网站friendster的克隆版本。许智凯当时认为,交友或许确实不错,但这一市场Google、Yahoo之类的互联网巨头肯定不会漠然处之。事实上,在过去Yahoo、Google和微软对社会性网络(SNS)都已经投下巨资,Yahoo的社会性网络项目叫Yah00360,Google的名为orkut,而微软正在试验的社会性网络项目叫Wallop。据统计,2004年美国在线交友网站的消费规模(即网上交友运营商的用户费)达到了4.7亿美元。
  经过分析,许智凯认为,“硬上”风险太大,但如果中文SNS做到更细分、更专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可以规避风险。随后,许智凯将联络家的目标用户锁定为白领和商务人土,网站主题定位于工作、商业和爱好,用户可以在网站的论坛中自发组织形成各种不同的群体,比如理财、旅游、周末腐败等。这样许智凯的linkist(联络家)网站雏形就诞生了。
  
  降低人脉成本,吸引更多用户
  联络家作为一种社会网络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脉拓展与维护的成本。
  传统的拓展人脉的方式受时间、空间和人脉信息隐匿的限制,在金钱、精力和时间上颇多耗费,显性和隐性成本高昂。联络家解决了拓展人脉的高成本问题:以internet为依托跨越了时空局限,以“六度分割理论”为依据的人脉构建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脉信息的显性化。
  同时,与过去的网络社会相比,“网友之间通过聊天、通信,从陌生变得熟悉,虽然也促成了很多婚恋、商业机会,但也充斥着各种被骗的故事。”而SNS则对过去的社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让用户通过自己熟识的朋友去接触其他人脉。因为熟悉的友人会帮忙过滤不必要或者不合适的信息,所以联络家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互联互通及保障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而且通过熟悉的朋友找到对方,可信赖程度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关于联络家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网友Daisy找工作。Daisy从英国留学回来,一直想进奥美公关公司工作,但尝试求职多次,均无果。后来,Daisy通过联络家认识一位在奥美工作的朋友的朋友,成功地帮她递送了简历,最后Daisy顺利通过了面试。
  构建可信人脉网的关键在于“透过熟悉友人结交新友人”。联络家未来将会引入身份认证机制,以提高网络中人脉的真实和可信度。
  
  在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保持会员素质
  “商务网站发展最矛盾的事情,是如何在保持会员素质、人脉链接品质的前提下取得用户的高速发展。”许智凯说。商务网站要想做大规模;用户数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如果这个网站中,很多人是来找帮助的,或者瞎逛,或者要靠着投机取巧获得一些资源资料,并不能给别人提供机会和帮助,这样网站的含金量就低了很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网站在注册方式和推广方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部分网站采取手机注册的方法,还有很多网站采用朋友推荐式。“如果你是由朋友推荐注册我们网站,注册的时候要填写朋友栏,这样注册成功之后,他就是你的一度友人,而你朋友的朋友就是二度友人……这样用户上来就有朋友链,再拓展并且做一些商务活动也很容易。如果是不经介绍自己注册的,便没有友人,是颗‘孤星’,比较难有作为。由于商务人士的朋友大都是商务人士,这就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我们的精度。”联络家的商务经理肖伟说。
  并且,由于商务网站这个特殊的特点,导致了该团体很难大规模打广告宣传,而是采用口口相传的口碑式推广方式。“我们很希望取得一个平衡,”许智凯说。联络家拥有更多经理层以上的人群,这是许智凯认为它优于其他网站的因素之一。
  
  吸引风险投资,寻找盈利模式
  但商务交友网站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短期效益,由于它的基础服务都是免费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同类网站都处于非盈利状态。许智凯自己筹措了创办联络家的第一笔钱,此后一直处于不断找钱的过程中。他预期今年将可以从风险投资商那里融入资金,但同类竞争对手也有不少,“目前看不出谁是第一名,风险投资要等到今年下半年,看谁的网站会员数最多,他们更愿意在那时候投资。”许智凯说。
  据艾瑞咨询2005年11月发布的调查显示,2005年底网上商务交友用户规模达到15万,预计到2008年网上商务交友用户规模将达到80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5.7%。2005年年末商务交友网站推出付费服务,受发展时间和规模所限,付费用户规模在2006年为2万人左右,到2008年将达到43万人。市场前景虽好,但要想吸引风险投资必须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许智凯计划将联络家这个平台打造成一个精确的分众传媒,“可以在两三千万内的白领人土,我们把他想要投放的广告依照地区、职业、职务和兴趣爱好投放,但是有技巧,不能让用户感到是骚扰。”另一方面,许智凯还有着自己的算盘,他认为联络家未来的盈利方式还将是信息递送和会员费用。
  直达信,就像QQ多年来采取的方式,会员直接找到目标会员。同时,为了避免发送垃圾邮件,会员每发信一次,系统会自动从联络家每月发给的20个(高级会员为100个)虚拟币中扣除2个。如果会员对虚拟币有额外的需要,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请三个朋友加入联络家,可以获得100个虚拟币,或者也可以直接从网站购买虚拟币,每个售价为人民币一元。通过这种方式,联络家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网络,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其他同行还没有实际盈利模式的现状中,虚拟币已经为联络家带来了实际收入。
  而对于在联络家上看到机会的猎头或者是营销的个人,如果他们的使用频率在网站上到了许智凯认定的最常使用的5%,联络家也将向他们收取相应的会员费。
  目前,虽然联络家并没有实现盈利,但许智凯并不怎么担心。他认为现在SNS的方便性尚未超过电话或短信,并且有效人脉数仍然不足。“若SNS网站的使用人数达到50万~100万时,它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那时一定可以迈向赢利。”
  许智凯这样锁定联络家明年的发展目标:用户达到200万,力求达到盈亏平衡,并努力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聚集和交流的最佳平台。
其他文献
《征途》是史玉柱旗下公司推出的免费网络游戏,却让玩家对花钱上瘾    史玉柱带着号称秉承“快乐理念”的游戏又来“搅局”了,这次轮到的是,在国内发展时间不超过6年的“网游界”。  作为网络游戏运营商,史玉柱只能算是一个“新兵”,但他不按牌理出牌的招数却很奇怪,比如面对3D大行其道的局面,仍然全力研发2D;放弃网游“小而精”的黄金定律,改走“大而全”的路线;“免费模式”还饱受争议,却宣布“永久免费”。
本文从经济利益驱动因素、审计人员素质因素、审计质量控制因素、现行审计体制困素、审计执法环境因素等入手分析了国家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规避国家审计风险的主要
目前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目标的关键是如何在2015年实现量产化起步。面向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在25个城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