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78例报告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9
  
  我区位于陕西南部山区地带,山坡、山沟较多,山上马桑树甚多,每年5、6月份马桑果成熟季节,均有儿童误食引起中毒事件发生。现将我科2001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78例,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8例全为山区农村患儿,其中男48例,女20例,男:女=2.4:1。发病年龄在3~5岁28例,~7岁38例,~13岁12例,<7岁共66例,占84.6%。有明确进食马桑果者60例;无明原因呕吐,吐出马桑果汁者10例;无明原因抽搐,怀疑有毒物误食者,经洗胃洗出马桑果汁者10例。全部病例均取自发病季节,即每年5、6月份,均于进食后0.5~4小时发病。所有患儿于误食后12小时内送入我科抢救治疗。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48例(61.5%),头痛+腹痛+恶心呕吐42例(53.8%),恶心呕吐+抽搐38例(48.7%),发热(T<38.5℃)+头痛+呕吐+流涎22例(28.2%),面白+乏力+汗多+呕吐20例(25.6%),烦躁+神志恍惚+头痛12例(15.4%)。体格检查:呼吸增快48例(61.5%),减慢10例(12.8%),双侧瞳孔缩小12例(12.8%),增大8例(10.2%),双肺可闻及痰湿鸣音52例(66.7%),腱反射亢进5例(6.4%),脱水8例(10.2%),无休克、昏迷、精神异常病例。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38例(48.7%),异常40例(51.28%),其中3例WBC<4.0×109/L,37例WBC(10~22)×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28例。肝功能检查18例异常,均以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肾功异常3例,尿素氮升高1例,肌苷升高2例。
  治疗:①迅速彻底清除毒物:10例病例在当地已行洗胃;18例病例因食入过少,洗胃不能配合,经催吐法吐出毒物,未洗胃;余48例入院后用温水彻底洗胃,直到洗出物清亮无色胃液,给予口服20%甘露醇5~10ml/kg导泻。②控制抽搐:抽搐者立即予安定0.3~0.5mg/kg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38例抽搐病人均快速止惊,其中12例因在当地反复抽搐者,于0.5小时后给予苯巴比妥钠10mg~15mg/kg静滴,未出现再次抽搐现象,止惊后意识清醒。③控制频繁呕吐:所有病例均用维生素B6 100~200mg/日加入能量组静注。④防治脑水肿:有脑水肿患儿给予甘露醇0.5~1g/(kg·次),12~6小时静脉注射,速尿1mg/(kg·次),6小时后可重复1次,共用2次。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脱水者予纠酸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并注意补充钾、钠、氯离子,对有脱水又有脑水肿者采取边补边脱方式。⑥支持治疗:输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Q10、肌苷等能量合剂护肝,酌情用脑细胞营养药。78例均未用抗生素。
  
  结 果
  
  78例均痊愈出院。其中住院1~3天60例(76.9%),4~7天8例(10.25%),<1天10例(12.8%),所有病例随访后均未发现后遗症。
  
  讨 论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外形甚象桑椹,果实成熟后为紫黑色,约豌豆大小,味甜略涩,有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和氢化马桑毒素,其毒理与印防己相似,且更为强烈,可刺激大脑皮层引起一系列兴奋、呕吐、惊厥等症状,但作用时间较后者短暂[2]。在山区基层医院,对于有明确马桑果误食患儿,诊断、治疗较明确;但对于每年5、6月份不明原因抽搐患儿,要考虑中毒可能,应及时洗胃以助确诊及治疗。治疗上强调中毒患儿应彻底洗胃,或及时催吐,同时要导泻、利尿、纠酸、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抢救治疗。本组78例均痊愈出院,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有关,既往曾有死亡报告,則为食量过多、耽误时间过久所致。为预防此类中毒事件发生,应在农村,尤其是农村小学广为宣传,使其认识马桑果及其剧毒性。另外,除以上78例病例外,还有部分与发病患儿同食马桑果而未出现中毒者,追问病史知其未咬破马桑果籽而仅食用果肉,考虑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马桑果籽内,但无客观依据,故有关毒理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雪梅.儿童急性马桑果中毒106例报告.职业与健康,2005,21(2):283.
  2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243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升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升率汤,1剂/日,水煎服;对照组(50例)口服心宝丸,每次2丸,3次/日,两组均已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Holter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提升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60    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110例,并与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嚴格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的系统治疗。血糖控制在<6.1mmol/L,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符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的手外科患者1000例,其中男688例,女312例,年龄15~68岁;体重35~85kg。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腕部、手掌、手指等。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腋神经阻滞,局麻药用国产0.75%罗哌卡因25ml+0.9%生理盐水15ml,总量40ml;具体
期刊
关键词 地震伤员 X线检查 CT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7    根据在本院就诊检查的669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影像检查资料,对地震伤员受伤部位、各部位受伤的程度,检查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探索地震伤害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最佳检查手段和方法,达到检查速度快、病员痛苦少、获取诊断信息多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对地震伤员的抢救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经US、CT或MRI诊断的50个单纯性肾囊肿,在CT引导定位下经皮穿刺囊肿抽吸,确诊吸出液位囊液后,行无水乙醇反复多次冲洗。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随访疗效。结果:50个囊肿中1次穿刺成功46个,1次穿刺成功率92%;50个囊肿治疗后,均行3~9个月的随访检查:其中28例30个囊肿基本消失(60%);囊肿缩小>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CT表现和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4月139例脑梗死病人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并与临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将脑梗死分为隐匿型、腔隙型、小脑型、单脑叶型、多脑叶型、出血型6种。其中腔隙型、单脑叶型预后较好,余4种病死及致残率较高。结论: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预后  doi:10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7    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但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注意观察皮试阳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反应,而忽略了还有一些其他过敏反应类型[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了2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8    病历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停经4个月余,腹痛伴头晕、恶心15小时”,于2007年7月4日急诊入院。  即往G1P0,末次月经2007年2月22日。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正常。7月3日17:00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撕裂样痛伴有头晕及恶心,无晕厥及阴道流血而急诊入院。查:T 37.7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95    资料与方法    自2003~2007年期间,我卫生院共收治并手术268例阑尾炎患者,其中8例被误诊。误诊率达2.99%。  本组8例患者全为男性,其中儿童2例,壮年5例,老年1例。年龄12~65岁。都具备起病较急、发热、右下腹痛及压痛、白细胞升高的临床症状。  误诊情况:2例儿童,原是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40岁男性、吸烟等,在绝经期的女性较为少见,认为多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我院在2000~2006年有3例小于50岁未绝经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例,均有服用口服避孕药史。现将此3例病例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