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糖尿病侵蚀眼睛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il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关注你的眼睛——不可忽视的危险”。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眼病引起的双目失明要比非糖尿病者引起的高25倍,是世界上引起双目失明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可以损害眼睛的各种组织,如可使角膜溃疡的机会增多,使眼内房水回流不畅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生率,能提早和加重白内障的发生,引起玻璃体出血,造成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视网膜病变发生在眼睛感光最灵敏的黄斑部位,患者的视力将会大受影响。
  视网膜位于眼睛的底部,医生通过眼底镜才得一见。我们平时所说的“查眼底”,就是用眼底镜透过瞳孔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
  一般地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六期。前三期称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若经过合理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后三期则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此阶段已难以控制其发展,且难以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是:Ⅰ期眼底出现微血管瘤(是由眼底毛细血管攀绕屈曲形成)。Ⅱ期在微血管瘤的基础上又出现“硬渗出”,即视网膜水肿后留下的脂肪斑。Ⅲ期是出现“软渗出”,即眼底点状出血留下的瘢痕。Ⅳ期开始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即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十分脆弱,常因血糖控制不良或血压升高而发生大量出血。Ⅴ期是出现机化物,所谓机化物就是一些血痂,这种血痂如果连结着视网膜,当血痂收缩时,就会引起视网膜脱离,进而导致患者失明,表明视网膜病变已进入VI期。由视网膜脱离而造成的失明目前很难医治。
  若把晶体比作镜头,则视网膜就是镜头后面的底片,眼睛的“底片”坏了,目前尚没有更换的可能。当处于背景性视网膜病变阶段,患者往往全无症状,视力可不受影响,此时,患者可能对自己眼睛的病情一无所知。然而,一旦视力明显下降,视网膜病变又往往难以逆转。所以,积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仍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点之一。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这些措施至关重要,因为血糖升高可进一步损伤眼底血管,而高血压又可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可能性,血脂异常或者血液黏稠度增大,也会加速眼底病变进展。所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对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有重大意义。
  
  2.早期发现,尽早治疗视网膜病变。一般地说,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应接受一次眼底检查,如果发现有视网膜病变,检查次数还需相应增加,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不能待眼睛已失明才去就医,那就贻误了病情。
  
  3.坚持合理用药。视网膜病变为Ⅰ~Ⅲ期的糖尿病患者,应改用胰岛素治疗,以求获得最佳疗效,延缓病情的进展,力求视网膜病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逆转。使用维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对病情的控制也有很大帮助,不少中药在止血和促进眼底血块吸收方面有良好的疗效。Ⅲ期以上的患者还可采用激光治疗。因为激光可以凝固出血点,封闭新生血管,对治疗重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较好。
  最近,专家还发现,除了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外,胰岛素抵抗对眼底病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知道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有两个,一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另一个是胰岛素抵抗。由于机体对胰岛素反应差,胰岛细胞只能多分泌胰岛素,以数量“取胜”。这样就分泌出许多不合格的胰岛素,如胰岛素原及裂解胰岛素原等,这些物质降糖是“外行”,而引起眼底并发症倒很“内行”,它们能加剧眼底病变。而胰岛素增敏剂如罗列格酮(文迪雅)等不仅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更可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多个环节,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能击破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纽带。不少患者用了文迪雅这类胰岛素增敏剂后,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都有所改善,高胰岛素血症也相应减轻,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眼病有相当的作用。
  
其他文献
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现代整体医疗的理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实行医患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带状疱疹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逐渐增多。患处皮肤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部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高血压、冠心病史15年。于2004年10月9日13时突感胸闷、憋气,自服速效救心丸8粒,症状无缓解。随后出现心跳加快、抽搐、呼吸困难,但意识清醒,无胸痛,急诊
摘要:  目的:熟悉麻醉手术后恢复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对并发症的观察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意外发生。方法:在麻醉恢复室经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后病人均神志清楚、肌张力、循环、呼吸恢复满意、氧饱和度度正常、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能安全平稳送往病房。  关键词:麻醉手术后患者;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
我院根据上级的指示,在干休所进行了建立“家庭病房”的探索工作。经过3年的摸索,实践证明家庭病房的确是一种方便老干部就医、缓解医院床砬紧张、节省医疗经费、推进军队医疗
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既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轻度心悸到触发恶性心律失常时的晕厥。随着多种检查方法的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