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两个误区及其成因浅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过程中,高中现代阅读教学出现了两个误区,即“去文本”阅读和“标准化”阅读,导致解读脱离文本和扼杀学生个性的结果,本文对这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去文本” “标准化”
  
   当前,有关素质教育、教育创新提法不断,新课程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去文本”阅读、“标准化”阅读两个误区,本文旨在对这两个误区略作梳理,并对其成因浅作探究。
  一、当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两个误区
  1.“去文本”阅读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对话”理论,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002年通过的《新课程标准》更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说明。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披着新课标外衣、打着对话与弘扬学生主体旗帜的“去文本”阅读。
  现实中,这样“去文本”的阅读在阅读中表现为对于文本意义的浅尝辄止,教学中表现为对于讨论、探究等教学形式的过分倚重,甚至把这种形式当成内容,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表现为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各种解读时,由于不能确定自身意义的界定性和教育价值的约定,或害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味地肯定学生的答案。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对话,漫无边际的自由发挥对于文本意义的看似多元化的阐释。于是,我们在笑声中听到“贾宝玉是一个情种,林黛玉呢也是一个情种”的“妙悟”;在《祝福》的课堂上热热闹闹地为祥林嫂打官司,追究一干人等的责任,维护她的婚恋自由、人身自由、财产安全诸多权力;在《小狗包弟》的课堂上大谈动物权益保护;在《荷塘月色》研究作者夫妻情感状况……这样的阅读教学表面上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实质上早已背离了“教学”的轨道,失落了教育价值。
  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貌似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但却消解了文本,消解了我们阅读教学的最根本的立足点。我们知道阅读的文本有其自身意义的界定性,在进入课本同时,教育价值约定也附着其上。新课标的阅读课堂对话必须在尊重、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背离了这个基础,我们语文课的“语文”两个字就无从体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很寥寥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实际上强调了阅读文本本身的地位和价值,阅读教学阐释文本的前提是尊重文本、紧扣文本,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文本意义的未定性允许对于文本进行多元化阐释,但是这不等于说解读文本能脱离文本自身意义的“界定性”,更不等于说能随意地、无原则地解读。
  2.“标准化”阅读
  上世纪末《误尽苍生的语文教学》出版之后,语文教学高张人文精神旗帜,阅读教学中听到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声音。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局面仍没有改变,学生学习评价制度仍维持旧状,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依旧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师生都是“带着镣铐跳舞”。
  应试教育终极指向是标准答案,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自然而然的走向训练学生规范思考、规范作答的标准化阅读。比如讲《孔雀东南飞》,批封建礼教,全然不顾这一概念的形成时期远远晚于汉魏晋;讲《祝福》,则必是批判夫权、族权、神权,根本无视其中“我”这以独特视角背后的人文内涵,诸多看客中蕴含的对国民性的批判;讲《守财奴》,肯定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视贪婪是人类共同的痼疾,物质对精神的扭曲。我们的教育整齐划一,基于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样的评价标准,来培养衡量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完全不同的学生。于是造成了学习中的从众定势,学生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不会独立思考。我们虽然也一直在高张个性,但事实上却很难接受和认同真正有个性的学生。
  在这样标准化阅读培养下,整齐划一、排斥“异端”成为阐释习惯,学生只会有固定的思维模式,探索的兴趣不可避免的被扼杀,个体意识的不到尊重,所以不愿、不敢,最终不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缺失又必然造成创新思维的枯竭。
  阅读是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展示,学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来品味文本,并展示思维,由于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差异,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必然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对持不同见解的学生大度宽容,鼓励学生自觉追求个性阅读。
  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形成原因
  1.传统教育的重权威影响
  传统教育认为,教育的天职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教给学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树立权威,这个权威可能是一个人,例如教师;也可能是一本书,例如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
  在我国教育中,长期以教为中心。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作为真理的掌握者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作为接受教师传递真理的学生,天经地义的遵从教师的要求指令,所谓好学生也不过是循规蹈矩的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千般不愿也只能化为服从,进而麻木为习惯性的跟着老师走,思维权完全交给老师,很难有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的权威使得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思想上依赖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构成的教育,自然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的一个权威,所谓的“本”,传统教育为应试的便利赋予书本知识至高无上的地位,用强迫的方式,要学生彻底膜拜,然而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教材编写周期长,选取知识态度保守,因而阅读教学知识面狭而且旧。其次教材编写还有不可绕过的人为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材的重新修订,版本繁多。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死抱着课本和教参,这是对时代和历史的不负责任。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提升青少年的文学文化素养,构建青少年心灵空间的使命。我们应该是在教给学生必需的书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向文本的深层漫溯,对文本进行独立分析。帮助让学生保持一种对书本知识客观清醒冷静的认识,能够读书而不为书囚,真正拥有原滋原味的,深层的阅读。
  2.语文性质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的影响
  语文学科驾驭领域内一直存在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所以语文学科性质界定一直存在争议分歧,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
  第一语言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人生元符号的教育。从这一方面说,语文具有工具性,是工具学科。其具备为学生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掌握表要的学习研究方法手段开设的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特点。文字是记录言语的符号体系。自从文字发明以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基本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认得思维内部语言的运用,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言语作品几乎涵盖了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尤其精神财富。学生从语文学科中学的的不是一技之长而是积聚民族文化的积淀,感受民族文化的底蕴。在语文学科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中,包含着塑造人的美好品格的独特功能,语文学科因此又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
  1959年,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语文学科为重点学科,要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1963年5月3日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其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早在1987年,陈钟梁就发表了《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文中指出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体验人生的活动,人文主义思维方法中感知、灵感与综合,提出科学人文并举观点。1993年韩军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中,提出注重学生文化素质、体验感受、人格完善,期盼人文精神回归。1995年于漪也提出必须弘扬人文。1996年5月,国家教委编订、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同一问题新课成标准表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开始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吸收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这一局面,使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顺应时代的变迁呢?下面笔者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初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对数学教学进行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先导。对数学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
基坑的稳定与地下水息息相关。某基坑浅层潜水的降水,采用轻型井点的降水方案,降水期间加强监测,保证了基坑的稳定及基坑开挖的正常进行,取得了满意的工程效果。
编写校史,是再现学校历史、复原学校面貌的行为。校史中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志》,编写新颖,在体例上,大胆借鉴了其它作品中的优秀做法,并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兴起一种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物流概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研究,探讨多媒体教学在物流概论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有失有效性的教学弊端,这些教学缺陷在实际教学中严重抑制了课堂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得我们在追求教学高效率、高目标的路上困难重重。我通过这几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对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和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在此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很好地顾及班级学生学习程度的悬殊差异,使教学的有效
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诱惑力,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了"情",享受到了"美"。语文教学要想变成一种艺术,使语文成为学习者主动、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就必
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也是文化艺术创新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发展到了影视和多媒体静态图形、动态图像及互动语言的设计阶段。新颖的3d造型形式的广泛应用,让文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