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手机事件”想到的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在高二刚接了一个新班级。我在学期初的一次晚自习时,发现本班的小李同学在用手机上网,我没收了小李的手机。晚自习结束后,小李马上给我打电话,他的第一句话是“老师,你什么时候把手机还我?”接下来的几句话也还是让我还手机的意思,我先是拒绝了他。我正想着要如何处理时,一个想法涌上心头,这事还是让班级同学来一起解决,顺便也能了解一下同学对于在教室使用手机的态度。
  第二天早读快结束时,我对同学们说:“昨晚,我们班有同学不自觉,晚自习时在教室使用手机,班级事大家说了算,你们觉得我应该还手机的请举手。”小李低着头,不敢看大家的反应。最后的结果是几乎全班同学都举手了。“你的人缘不错!既然大家认为该还,我下午就带来还,但我还有话要说。一个人做错事,应该先认错,然后拿出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而不是先跟别人谈要求或是谈条件,你们觉得呢?”大家都点点头。“我还有一个要求,既然小李犯错了,让他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检讨书,你们觉得怎么样?”大家鼓掌通过了。
  这事就这样“和平”解决了。
  当我看到小李的检讨书时,我一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是他检讨书中的话:
  “一个被误解的孩子,被强制安上了本不属于他的‘罪名’,还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反复循环,久而久之,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就会永远驻留在这个孩子的心里。”
  “我从不主动接近老师,站在老师的身边都让我很不适应,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现实中,一个班级里,真正找老师谈心的有几个。”
  我觉得我有必要再和小李谈谈,他可能觉得我误解他了,而且还不给他解释的机会。谈过之后,我知道我没有误解他,而他的那些话也不是针对我。不过,他让我想起刘京海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接下来的日子,我一有时间就会找小李聊聊天,谈谈心,在他表现进步的时候对他表示肯定,也让他家长配合着鼓励他。经过一年,小李的变化不小,不仅学习进步了,而且也能主动跟我聊天。
  当然,在期初第一次没收学生手机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处理这事,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推广。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会拉大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灵距离,这或许会增加了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难度。
  但这件事之后,我想了很多,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到底我们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是严苛还是一再宽容?
  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已经拥有手机,所以校园中关于手机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当学生手机被没收后,学生一直在“乞讨”手机方面跟老师周旋时,我们的注意力都被手机牵走了,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学生没有认错、改错的念头,这才是“致命”的地方。我们有些老师一旦没收学生手机后,什么也没说,一直在“帮学生保管”着直到高考结束,或者是通知其家长来签领。我觉得这样做会让学生反感的,那么即使我们老师的道理再好,学生也难以接受。于丹老师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即“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是啊,空洞地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不论是和什么人交流,用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通,别人才愿意接受你的道理。教育学生也应当如此。
  在此,我也谈谈关于爱学生的话题。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爱神”。教师深沉的爱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更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感情冷漠,态度生硬,就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影响教育效果。学会宽容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当然宽容并不是护短,不是放纵,而是允许学生犯错误,更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宽容是以深入了解为前提,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我们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扬长补短。
  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爱学生,也需要给学生时间,即等待。等待是对生命发展规律的尊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蛹在羽化成蝶的过程中,苦苦挣扎了一天,观察者忍不住在最后时刻用剪刀帮它把外壳剪开了,这只蝴蝶一直在战栗着,直到死也没有飞起来。专家告诉观察者说:“在蜕变过程中,蚕蛹的抖动是将翅膀多余的水分抖出来,这样才能飞翔,你帮着它把外壳剪掉,它翅膀里乃至身体里的水分太多,无法飞翔。”也就是说,这是观察者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好的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自身也有着同样的好心与性急啊!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渐渐疏远了等待;也许是受急功近利的影响,让我们多了几分浮躁,不再习惯等待;也许是因为“恨铁不成钢”,于是等待中又平添了许多焦虑。师爱不是主观上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是时刻维护他们的自尊,给他们创造成长的时空,引导他们去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所以,不论是手机还是其他原因,只要我们的学生犯错了,我们不该纠缠于错误本身,而应更关注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加以引导,助其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Photoshop图层编辑在Photoshop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解图层的概念及作用,熟悉图层的基本操作是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网页学案导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创建“我的农场我做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图层编辑;学案导学;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一、教材分析  《Photoshop图层编辑
教学是场盛大的宴会,每个参与的角色除了自身的目标,互相契合才有最多的收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越充实、越精彩,学生的收获越丰实。《烟台的海》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我不止一次教过。反复研读教材,我发现文本内容与课后习题有小幅的改动,对话角色的增多、文本的修订、教学对象的改变对教学提出新的挑
摘?要:意象是诗歌教学的“牛鼻子”。通过意象描述诗歌展现的画面,感受诗歌营构的艺术氛围;利用意象领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意旨;挖掘意象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意蕴。这样,诗歌教学便可以获得语言感悟和审美培养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意象;画面;情感;内涵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向学生推荐阅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感悟:“原来所谓大诗人也不过如此,诗集里的字我都认识,所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由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担此重任,教师又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就用“酸、甜、苦、辣”这四种调味品来调剂一下我的生活,并感受情感带给我的魅力。    一、酸味  某日,当教导老师检查人数时,说到吴少华今天没有按时起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基本经验”纳入数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中,促成了数学教学对基本经验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直接经验”,在与习得知识的交融中“直接经验”又升华为“数学化经验”,而“数学化经验”则在新知识逐步渗入的过程中促进了普遍价值的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如此循环形成了数学基本经验的构建轨迹。据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何去何从,才能真正促进
摘 要: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笔者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动积累素材;深入浅出地教授学生审题技巧;营造课堂写作氛围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作文教学的策略。以实践为基础,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成绩。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为找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我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总结,找到了一些适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
一、实验的背景  广东省新兴县(以下简称“我县”)的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特别是云浮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发展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题编号:YF13-062]在我县全面铺开,使得课改的种子迅速发芽,大有就要开花结果的势头。  里洞镇(以下简称“我镇”)作为我县的偏远山区镇,急于在现状中找到一个教研的突破口,作为提升我镇整体教育水平的平台。于是广东省新兴县里洞镇中心小学主动承担,
摘 要:引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使之受到人文熏陶,是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难点。本文结合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习作“给父母说说心里话”进行作文指导,并运用经验总结法,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抒写父母之爱,表达真情,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习作指导;父母之爱;感悟;抒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让少年体验个人成长对长辈的义务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教版语文
一、引言  在2009年下半年的电影中,要说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毫无疑问,我们都会提到《2012》和《阿凡达》。至今为止,我们都不会忘记许多人排着长队,冒着严寒买票的情景。这两部电影之所以会出现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的情况,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因为两部电影所体现的主题,所传播的理念,所承载的文化都与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息息相关。当然,电影的拍摄手段与技巧所呈现出的大场面,大制作
摘要:当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什么?自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到达有效,就必须在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变式训练、归纳总结等五个教学环节上下工夫,做文章。  关键词:课堂;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余文森说:“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得到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