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目标是: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十一五”期间,天津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本市确定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放宽视野,更新思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着力构建和谐天津,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跨越。
一、天津“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
天津在“十一五”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是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坚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五是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折合超过700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为此,“十一五”期间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点要完成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无线通讯、显示器、汽车电子。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加快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京津和全国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建设国家级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2010年,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生物芯片、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电动汽车、民航装备等12个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二)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化深水大港,将航道由-17.4米浚深到-19.5米,形成25万吨等级深水航道,具备接卸大型国际油轮和集装箱船的能力。利用天津港30平方公里的东疆人工半岛,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导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建成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总面积107平方公里的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等六大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性大物流发展平台。
(三)构建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加强与全市生态体系相衔接,以大港、塘沽、汉沽三个行政区为重点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加快建设和保护500平方公里南北两大生态环境区,构建海河下游两岸、海岸带等生态廊道和生态组团。建设开发区工业和大港化工两个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石油化工、汽车、优质钢材和海水淡化等四条循环经济型产业链。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
(四)加快建设八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区,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建设滨海化工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能量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建设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纳米新材料等。建设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规划面积10多平方公里,形成滨海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标志区。建设海港物流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建设临空产业区,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总装、航空运输、加工物流。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国际游乐港等。
(五)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以建立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创建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创新基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搞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基础上,进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制度改革,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进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吸引和支持全国性大型金融企业到天津进行综合经营试点,整合全市各类地方金融企业股权,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优化金融环境,建立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后台服务中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适时组建国际资信管理公司。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天津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期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工业东移战略,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一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冶金、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六个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产业集群。二是建设具有高新技术的纺织工业园。三是振兴装备制造业。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发展规模经济,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位于前列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30个以上。同时,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天津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一要高标准完成海河上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设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二要建设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等9大物流园区。三要把天津建设成为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中心城市。四要大力发展律师、公证、会计、咨询、技术检测等中介服务业。五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重建北方商埠。六要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业。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推进农业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成5个百万亩以上的优质种植业基地。整合区县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建设11个新城和30个中心镇,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人口集约。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坚持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与现代医药、能源、石油与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城市建设与交通等10个重点领域和46个优先发展技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发展壮大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面推进与中科院、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成为国家科研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四)发展公共事业,建立比较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发展高水平教育。二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同时,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基础上,下力量抓好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