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涡旧事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涡的河水满盈盈地荡着碎金的时候,我正坐在河边一条水泥船上。
  东涡河很宽,从东岸到西岸要坐一只小小的渡船;东涡河很长,远远可以看到赶着老鸹匆匆路过的渔人。在东涡清澈的河面上,有一群觅食的鸭子,一个石子丢过去,它们便惊慌失措,躲到自家主人的小船后面去了。
  奶奶第一次带我走进对岸柳家那家粥店,是在一个初秋的早晨。苏北的秋天是明朗的,那天却意外地下着小雨,东涡河两岸的人家静悄悄的,连那群聒噪的鸭子都没了踪影。简朴的粥店亮起暖暖的橙色灯光,在微凉的带着湿气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温暖。
  奶奶给我要了一份白粥,那时我喝水都要加一大勺糖。白粥的味道很淡,在喉咙里滑过的时候,只有温温的感觉,于是我执意要在粥里加糖。奶奶拗不过我,掌柜的女人用响亮的声音喊道:“东子,快来招呼一下小妹妹!”与小店很不相称的珠帘响了一下,出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小男孩,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奶奶家后面的竹子。这就是我和柳东的第一次见面。柳东,我想,和东涡一样奇怪的名字。
  此后我就经常缠着奶奶要到对岸去。我喜欢叫他小柳,喜欢和他面对面坐着,他在铺着报纸的桌上练习写毛笔字,我坐在长凳上皱着眉头喝一碗温温的白粥。我没有要加糖,因为小柳說,沫沫,再吃糖你的牙就没救了。
  小柳是个胆大的男孩子,他和东涡的其他男孩一样,黄昏的时候,跳进河里,捉鱼抓龙虾,每次都收获颇丰,有时还会捉到一两只从人家鱼塘里逃出来的螃蟹。而我的胆子极小,看到小鸡都会害怕,以致一次小柳神秘兮兮地从背后拎出一只死麻雀說要烧汤给我喝时,我大叫一声,差点没从船上掉下去。
  小柳比我大三岁,他总有足够多的零花钱。他用这些钱买小人书和柿子饼。那时我们同是稚气未脱、心藏懵懂的小孩,捧一本小人书,头挨头坐在船尾,把腿伸进清得见底的河水里,探讨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谁漂亮、武松和林冲谁厉害之类的问题。偶尔见他抓一把石子,砸向湖心的鸭子。那群鸭子扯着嗓子尖叫,扑扇着棕灰色的翅膀,那只最漂亮的绿头鸭孤独地游离在群鸭之外,静静地看着我们在鸭主人的斥责声中一起躲进船舱,还不忘拿上丢在船尾的柿子饼。
  柿子饼虽然好吃,却总带着一股陈旧的味道,远不如新鲜的柿子软软甜甜的感觉。秋天刚到,我这个头号馋虫就按捺不住了。我家的老宅子后面就有一大片柿子林,无奈奶奶总說柿子不够熟,还不到摘的时候。傍晚,河水悠悠荡漾,我找到了正在河边数战利品的小柳,我告诉他我要去柿子林摘柿子,他睁大了眼睛瞪着我。
  “可是,沫沫,柿子熟了吗?再說,已经很晚了……”
  “我不管,我一定要去看看,你要跟我一起去吗?”
  小柳犹豫地看了一眼身边瞎起哄的伙伴们,没有回答。
  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原来柳东是个胆小鬼,我不屑地想,摘到柿子一定不给他吃!
  “沫沫——沫沫——”当我站在田埂上时,小柳追了上来。我的嘴角挂着胜利的微笑,他一手撑着肚子大口大口地喘气。
  我们沿着田埂向北走,老宅在村子的最北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稻香,不远处的东涡河上洒满了揉碎的霞光。鸭子懒懒地抖落水花,摇摇摆摆地往岸上走。远方老屋顶上的茅草金黄金黄的,笼罩在霞光下,微微泛红,与它一起泛红的还有那一大片柿子林。
  走到老屋前的时候,东涡河的尽头,红红的太阳一下子掉了下去,河面上升起一层薄雾,又圆又大的月亮升起来了,刚刚还红光闪闪的柿子林突然变得面目狰狞,我拉着小柳的手哆嗦了一下。小柳转身說:“沫沫,还要进去吗?”我倔强地咬了咬牙,說:“那当然!”
  我用力拽着他的手,走进柿子林,心里不知怎么想起《水浒》里那片恐怖的野猪林来。所幸,林子里并没有外面看起来那么恐怖,亮亮的月光洒在树叶上,小灯笼般的柿子散发出青涩的味道。我很快找到了目标,指挥小柳爬上树摘给我。柿子摸在手里仍是硬硬的,但是已有了一丝甜甜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苦涩,“哇”的一声吐出来,眼泪跟小柳家那珠帘子一样连成了串。小柳在一旁捂着肚子夸张地大笑,毫不理会我又羞又难受的警告目光,月光把他的眼睛照得清澈明亮,发梢上染了一点白霜。
  怀揣着另外几个柿子走出林子时,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小柳拉着我的手走在覆了一层薄霜的田埂上。月光很亮很干净,我和小柳都没說话,夜晚静得有些可怕,连秋虫的叫声也听不见,只有邻近村庄里传来的一声声短促的狗叫。四下里一切都是透明的,眼前暗暗浮动着一层清幽的银辉。一只惊恐的小动物飞快地从脚下掠过,一晃便不见了踪影,“沫沫,快看,是黄鼠狼!”小柳兴奋地叫了起来,而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害怕,因为他比我大很多的手掌是如此温暖,他的眼睛是如此明亮,比月光还要亮。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柳家温暖的橙色灯光弥散在不远处的空气中,小柳拉着我兴奋地向那抹橙色跑去。
  大门开着,柳妈妈一见我们,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抓着一根很粗的棍子,直冲小柳而来。小柳怔了怔,刚想說什么,一棍子就过来了,他竹竿一样的身子一下子被打趴在地上。“你——你——”柳妈妈指着小柳的手颤抖得厉害,眼泪直往下落,嘴唇哆嗦着,什么也說不出来,举起棍子又要打,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奶奶从珠帘子后跑出来抱住她,“不要打孩子,慢慢說,别打了!”
  那晚小柳被打得在床上休息了两天,他一点也没记我的仇,甚至在柿子熟透的时候搬来一大筐给我。我心里愧疚,又不好意思跟他道歉。后来,我一直没有为这件事道歉;后来,我去了城里读书;后来,我和小柳渐渐地疏远了。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旧事了。
  现在,二十一岁的小柳正和我一起坐在船尾,看着已不那么清澈的河水。他挺着大肚子的妻子正在珠帘后帮我温一碗白粥。
  突然忆起那晚小柳摘给我的青涩的柿子,在柜子上一天天变红、变红,在一个早晨散发出腐烂的味道,被奶奶顺手扔进东涡河,荡起小小的漩涡,什么声音也没有。
  就这样,消失了。
  
其他文献
毛丫头要写诗了  在一个雨天  雨雾把毛丫头的睫毛  染得又浓又密  把毛丫头的辫梢儿  濡得湿湿软软  就像毛丫头今天的眼神  有了诗的味道    毛丫头要用辫梢儿  蘸着雨点写诗  她跳着自编的舞  把辫梢摇起来  把蒲公英旋转飞升的花语  丁香花缄默苦涩的花语  狗尾草害羞自卑的花语  写在迷迷蒙蒙的雨雾中    跳完了舞  毛丫头喘着气  看着这飘着诗的雨雾  她捏着辫梢涌出泪水    毛
期刊
到了镇江,如果觉得肚子饿,先去吃一碗锅盖面。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吃饱了才有劲,才能干好正事。你可以找个熟悉的当地人询问,哪家面馆人气最旺,哪家锅盖面最地道,最具有代表性。也可以不求人,借助手机上网搜索,求救百度浏览点评,这样的面馆应该有很多,很可能就在你身边。据行家介绍,现如今镇江的锅盖面馆不少于两千家,其中大约只有五十家,味道才能称为正宗。不少吃户到镇江玩就为了吃碗锅盖面,它们是真正的大众
期刊
春风 仔细地  把这枚七彩信笺 折叠得那么美丽  还让太阳吻上一个暖暖的邮戳  才小心地 投进花朵的邮筒里  不知 她这是要把春天邮到哪里去    嘘 千万不要说出来  这可是她的小秘密      冬天的老树    自初秋 就开始了删节  到而今  简洁得  令人发慌
期刊
选美似乎是女性范围内的活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很难说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还是退化的表现。  自然界的动物,都是雄性绚丽多彩,争奇斗艳,惟有人类与众不同,颠倒乾坤。先且不管进步与退化,能够做一点颠倒的事情,也算有趣了。  史蒂芬·霍金是科学家,严谨地证明出黑洞并不完全黑,可他贪吃对健康不利的剑桥奶酪和夹心巧克力,这就有趣了。  运动神经病变导致了霍金的瘫痪,可他居然生育了三个孩子,这就更有趣了。  
期刊
在2019年的深秋,10月29日上午,著名作家从维熙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从维熙出生于1933年,河北玉田人,年轻时曾任教师,后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长篇小说《北国草》,长篇纪实文学《走向混沌》等。  对于文学,从维熙一生抱有热忱:“我必须把它写出来,对历史,对良心负责,也对中国这一代知识分子负责
期刊
小时候,我有一个边走路边数数的习惯,这是一种并不值得赞许的行为,连我这个当事者都不知道它到底有何意义和作用,可旁人看起来就大不同了,他们一致觉得我这个样子是沉思状,是好学上进的表现,不少大人就拿我作正面例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瞧瞧!人家连走路都这么认真专心,难怪学习成绩那么好!溢美之词让我飘飘然,在虚荣心驱使下,走路数数这一习惯便变成了有意识的行为。  毕竟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根本不善于伪装,经常
期刊
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珠算。我们身上除了背书包外,还要背一个算盘。算盘用结实的线或布条拴好,斜挎在身上,跑起来算盘珠“哗啦哗啦”乱响,也别有一番趣味。当时,我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教小学高年级,加上我长得还算乖巧,学习也好,老师便让我当了班长。当班长自然是有很多好处的,是老师眼里的红人,这让我的自信心膨胀,觉得自己处处高人一头。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于,是一位高高大大的女教师,以严厉闻名全校,经常处罚
期刊
我从小比较孤僻,因而和我一起玩耍的伙伴很少,如果不是我家住的那栋楼后面有一片大花园,我的童年会毫无乐趣了吧。  那片花园离我家很近,中间仅仅隔着一条路。路很窄,前几天我回去看了看,只能勉强让一辆轿车通过,但我小时候总感觉那条路宽阔无边。  说是花园,其实是一片菜地。因为第一次见到它时,整片菜地开满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不时还有几只蝴蝶与蜜蜂飞过,所以一直都叫它花园。直到后来油菜花被摘了吃掉,改种茄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