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模态话语理论逐渐引起中学英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多模态辅助英语教学被认为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理论;中学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18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
  在此背景下,多模态话语理论逐渐引起中学英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利用多模态辅助英语教学被认为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益探索。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及其意义
  多模态话语理论是国外学者于20世纪末期发起的一种新的分析理论,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Charwat(1992)认为,模态(modality)是一种经过三种渠道而实现的感知方式,分别为视觉模态(visual modality)、听觉模态(auditive modality)和触觉模态(tactile modality),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单个感官进行的互动为单模态,通过两个感官进行的互动为双模态,而运用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感官的互动称之为多模态。Stein(2000)提出多模态教学法,他认为课堂上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多模态的。
  毫无疑问,多模态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角色,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多模态教学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多模态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必将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转变为合作、探索、体验、交流活动中自主学习者。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也不乏多模态手段的,只不过常常被单模态手段所掩盖,例如教师的“讲”、黑板的“板书”、教材及阅读材料、录音与音乐、教学挂图和卡片、教学简笔画和课堂体态语。欲将这些单模态手段转化为丰富、有趣和有效的多模态手段,常常需要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度的教学热情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例如,教师在教授CHALIE CHAPLINE一课时,可以用简笔画画出卓别林的形象、故事,再配上恰当的音乐,由学生讲述或表演。另外,这些多模态教学手段,往往受到教材内容等的影响,也时时面临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的挑战。
  现代教育信息化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手段创造了条件。多媒体光盘、英语影视节目、英语录像资料、PPT课件、网络平台的利用,都为多模态在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例如多模态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喜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视频、录像、文字、音乐、动画、图片、超链接等整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远的将来,网络环境下的多模态教学将会展示更大的魅力。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模式将会得到突破,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资源、问题情景、网络环境等之间的互动将成为常态,网络将文本、图形、动画、静态影像、动态影像、声音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多维立体互动系统。
  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模态手段既包括传统课堂教学的多模态手段,又包括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的多模态手段,还包括二者的有机整合。而主流应该是培养网络环境下多模态教学手段。
  三、多模态话语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4年9月,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何广宁老师,代表淮北市参加了安徽省第六届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并荣获一等奖。以下就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限于篇幅,仅取部分)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2015年11月26日,笔者又利用淮北市名师大讲堂的机会,给全市英语教师交流了对多模态话语理论的了解及发展情况,并以此教学设计为例做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的讲座,并提出了解、尝试、积累、完善的实践思路,并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探索的接入点,如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听力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四、中学英语教师实践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建议
  1. 真正树立新课标要求的先进教学理念。摆脱英语教学只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片面思想,树立外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先进理念。
  2. 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只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参考,教材的局限性必须通过与其他资源的整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积极学习多模态话语理论,了解该话语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实际意义,多关注该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了解其优势和不足。
  4. 循序渐进,培养自己资源整合水平。例如可以从使用好简笔画、PPT课件开始,并将这些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尝试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资源整合水平。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做好准备。
  5. 开展行动研究,积极探索、不断积累。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开展行动研究,用多模态话语理论解决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由于“任务型教学”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很难得以应用,能不能将“任务型教学”与多模态话语理论结合起来,发展任务型教学理论。
  6. 积累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也适用多模态教学。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注意开发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英语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不能脱离自己的教学实际、脱离自己的教学内容,一味追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罗 毅.英语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 王 芳.论英语课堂中多模态课件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4] 王 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作者单位:①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235000;②安徽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35000)
其他文献
人类的生活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将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形成的,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变迁,逐步形成现在的状态。对于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可以从这个区域建城开始,然后对每个时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这种历史维度上的研究能够揭示区域生态环境变迁和
传统上大量应用桥式整流和大电容滤波电路,导致电网为电子设备供给严重畸变的非正弦电流,电路功率因素(Power Factor, PF)低,同时谐波电流对电网造成污染。为了减少谐波电流对电网污染、提高功率因素,越来越多的电源设计已经采用功率因素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 PFC)技术。国内外已经制定相应的标准对输入电流谐波进行限制。在中小功率应用场合下,为减少成本和体积,有源功率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材料,氨气在如今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氨气又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畜牧业中氨气也是一种公认的应激源,高浓度的氨气会对家畜动物
在语音通信中经常受到各种各样噪声的干扰,噪声干扰严重时还可能会使人听觉疲劳或者使语音处理系统性能恶化。为了能够从含有各类噪声的语音信号中尽可能恢复出原始的语音信
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至今,网络技术不断完善、成熟和普及,会展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本篇文章提出目前我国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会展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
1866年由高第丕夫人撰写的《造洋饭书》,是饮食史上首部以中文写成的外国食谱.高第丕夫人的著书动机,乃是教导不懂英文的佣人为其烹调食物,不料此书出版后,当时不谙英语却又
光纤孤立子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通讯技术,以非线性光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光孤子作为信息载体。光孤子在长距离传输时可以保持幅度和宽度不变,已逐渐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速超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