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化学计量揭示5年氮添加加剧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碳磷限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变化.然而,氮(N)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养分相对限制情况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在亚热带毛竹林进行N添加试验来模拟N沉降,并在试验满5年时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和与碳(C)、N、磷(P)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利用酶化学计量比及矢量分析探究微生物的养分分配情况.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有效氮含量.此外,N添加显著降低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和NAG/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ACP)和ACP/MBC.低N和中N处理显著提高酶C/N、矢量长度和矢量角度,但显著降低酶N/P.冗余分析表明,N添加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可知,N添加改变了微生物的养分获取策略,即通过减少分配给合成N获取酶的养分来增加合成P获取酶的养分.此外,N添加还加剧了微生物的C、P限制,未来可以施加适量P肥来提高亚热带毛竹林的土壤肥力.
其他文献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料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改良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机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模式(CK,冬闲;MV,冬种紫云英;S,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SMV,冬种紫云英+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MV,冬种紫云英+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土壤超大团聚体(>2 mm)和大团聚体(0.25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利用植硅体这一指标精准恢复区域古植被、古气候的前提和关键环节,探讨表土植硅体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在东北地区
为解决苹果人工疏果费时费工、效率低等问题,以矮化中间砧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了幼果期喷施化学疏果剂苯嗪草酮200、300和400 mg ? L-1的疏果效应及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