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主体与诉讼主体的分离与合一——再论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中记者与其所属媒体间的外部责任分配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研究之缘起在中国新闻法治史上,“富士康案”是一个标志性案例,该案曾被展江教授称为“国人的法制大讲堂”。2006年7月,富士康起诉记者个人并附之以3000万元天价的财产保全措施。其后,富士康虽变更被告为第一财经日报社并旋即和解结案,但由此引发了许多媒体人士对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6条的极大不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富士康案”的火速退场,这种不满却没有能够变为理性的反思存续下去,更没有上升到推动对相关司法解释进行明确修改的层面。
其他文献
前几天一个记者朋友很愤怒,他花一个多月做调查写的一篇深度报道,有近百家网站转载,这本来是扩大其职业影响的好事,可多数网站转载时都把他的名字转丢了。他跟某网站编辑“理论”
目的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选自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医院也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为了加强医院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越来越多的医院在积极探求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和途
<正>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新闻院校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其根本在于处理好"改革"与"
有些记者,对“碎片化阅读”的理解是有误区的。第一种,因为“碎片化阅读”对大脑发育、思维发展是不利的,需要纠正,所以新媒体也需要有深度、有广度、有理性的文章(事实上这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