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下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面纱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s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北京化工大学等五所北京工科院校在招生简章中表示2011年组织自主招生联考,高校自主招生的第四联盟正式形成。第四联盟打破了之前“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三足鼎立的局势,让自主招生进入战国时代。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经过两年的试行,2003年开始,教育部允许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拿出不超过计划招生数5%的名额,选拔那些不容易通过高考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自主招生。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获得自主招生权,到2010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已达到80所。
  自主招生本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探索,但目前,全国80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33所高校结盟招生,却又引发了“派系斗争”、“争夺生源”的争议和质疑。
  
  生源大战中的“同床异梦”
  历年来,高校“领头羊”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都在同一天进行,两所学校的较劲和互掐考验着考生的“忠诚度”,考生不得不进行非此即彼的艰难选择。
  针对自主招生联盟最严厉的批评是人们担心“四大集团对垒”会迫使考生不得不“提前站队”。虽然,从近日发布的有关消息看,四大联盟初试时间并未撞车,让“垄断”之说不攻自破,但联盟内外明争暗斗的事实,却不会消除。
  一位不愿具名的招办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已加入招生联盟,但难以避免结盟者“同床异梦”的尴尬局面,因为许多高校本身就是“被联盟”的。
  据了解,联盟结成并不完全都是各高校的自主意愿。那些并非顶尖的高校,处于加盟与不加盟的两难境地当中。联盟名校云集,无疑增强了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加入联盟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然而,加入联盟,与领军高校相比,自己并不占优势,不禁担心自己不过是给别人“抬轿子”。
  
  学生减压了还是加压了?
  不用到各地“赶场”参加类似却又各具风格的自主招生考试,只需经过一次联合命题、统一组织、成绩互认的联考,考生就可以在几所知名高校中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这恐怕是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带给参加高考学生的最大便利。
  然而,现行的自主招生考试加高考的制度到底是给学生增加了压力,还是减轻了负担,却不容易如此轻易定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目前联考时间长、内容与高考科目相差无几,语数外面面俱到,无论从体力还是脑力上,都让学生难以应对。
  联考看似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但按照当前的考试程序和规则,在机会多多的高校自主招考联盟中,考生最终还是只能选择数量有限的几所学校成为自己的高考志愿。
  小颖是北京一所中学高三的学生,因为要报考的大学未在此次招生联盟之列,正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小颖对自主招生不太关注。但在班上,关于自主招生联盟的议论早已是沸沸扬扬。“听同学说,没有联盟之前,可以参加不同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填报若干个志愿。招生联盟形成之后,反而让我们选择的机会减少了。” 小颖举例“北约”十三校的联盟,参加联考,最多能报考3所高校,听起来不少。但如果没有联盟,本来可以多参加几次考试,多报几所学校。
  各大联盟都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盟的,比如加盟“华约”的大多是以文科见长或综合性的大学,而“卓越联盟”中的高校则以工科闻名。虽然各大联盟的初试时间并不撞车,但由于考生本身或偏文或偏理的特点,跨联盟报考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自主招生联考看似给了考生多一次“跳龙门”机会的实际上只是海市蜃楼。
  相比自主招生考试的脑体双重煎熬和最终志愿填报的单一,让学生更为头疼的是,即使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还不得不参加高考。自主招生考试造成了“二次高考”,俨然成了“小高考”。
  熊丙奇认为,相对以前各自为政的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是进步了,但这种进步是有限进步,因为现在的自主招生联考仍与高考嫁接,这与过去的框架相同。自主招生联考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变高考招生制度。
  而联盟中实行平行志愿,志愿不分先后,只看分数,也把“1分决定命运”演绎到了极点。
  
  自主招生本就是伪命题?
  随着自主招生联盟的尘埃落定,征战硝烟背后的关键问题浮出水面,自主招生本就是看起来很美的伪命题?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现任校长柯炳生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公开发文提到,作为拥有自主招生权力的985高校之一,农大完全具备自主招生资格,但对于农业大学前任领导没有申请开展自主招生工作的决定,他表示赞同和钦佩。
  柯炳生指出,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1.5万人左右,其中,真正享受到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为0.5万人左右,占全国每年1000万考生总量的0.05%。因此,自主招生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
  “凭什么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比高考题更科学、更可靠、更能测验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果真的如此,那为什么不能把自主招生试题变成高考题?或者,如果认定自主招生的出题者更高明,那为何不请他们进行高考命题?”对于自主招生笔试,柯炳生提出这样的质疑,而对于面试,要在几十分钟内挑选高素质的学生,面试官怎样才能拥有如此的“火眼金睛”呢?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然而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是自主招生联盟还是自主招生本身,高校都无法完全行使其招生的权力。
  在12月4日举行的第二届教育制度创新高峰论坛上,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关延平谈到,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去国家统招统分的招考制度也应随之改变。国家教育部门应该转变角色,从硬件、软件等方面考核学校的办学资质与条件,授予学校给学生颁发学历、学位的权力,而招生的权力应该下放给高校。
  熊丙奇认为,高考对自主招生的约束,限制了高校的自主权,让自主招生成为了一个伪命题。只有切断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之间的嫁接,才能还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还学生选择权。而目前,“自主招生”的问题其实是没有自主招生的问题。
  
  开创改革还是腐败的开始?
  自主招生以来,对于不参加高考、单纯的自主招生可能引发腐败等问题的担心一直不绝于耳。
  在许多人看来,学者专家关于自主招生良性循环的想法太过天真。郎咸平就曾公开质疑自主招生能否摆脱腐败,他甚至担心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究竟是开创改革,还是腐败的开始?
  “谁能够学钢琴练到十级?那肯定是家庭富有的人喽!那其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呢?那肯定是家庭富有的人更有先天的优势。谁的介绍信(推荐信)好?那肯定是家里有权有势的人,校长当然会给你写好的介绍信(推荐信)。”郎咸平还列举台湾学校给班长加分却造成一个班多个班长的结局,呼喊这样的招考制度违背了公平的原则。
  郎咸平认为,考察综合素质、实行非分数因素决定的自主招生、实名推荐等招生形式反倒给腐败提供了很多便利。
  对于腐败的担心不无道理,有媒体人评论,以目前的社会环境,前几届自主招生因为关注度高可能不会出现明显问题,但以后会怎样,不敢设想。社会总体环境如是,权势引发的高考腐败新闻屡见不鲜。官员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却让人看到了腐败滋生的可怕。
  此外,即使排除腐败因素,教授对于权力和名誉的珍视也有待加强。毕业于我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小周回忆道:“大四时,有些同学因为出国留学,需要教授提供推荐信,他们就去找学院最容易被‘搞定’的教授。该教授因为‘太忙’,就让这位同学自己写好推荐信,找他来签名。”而在同一所大学的外国教授看来,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即使选修过这位外国教授的课,如果没有拿到前几名的成绩,这位教授都不会轻易给学生写推荐信。
  所以,正如熊丙奇所说,推荐制度在美国可以得以实行,并不是说美国就没有腐败行为,而在于实行这一制度的同时还有许多制度来保障招考的公平。柯炳生也指出,国外大学可以在国家统考成绩的基础上行使较大的招生自主权并且运行良好,主要有三个原因:发达国家大学的淘汰率比较高,使每个学生在选报志愿时,清醒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高中成绩单和专家推荐信的可信度比较高;人情因素在招生中起的作用很小。
  由此,柯炳生也提出:“从国情和大局出发,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心,应该是如何完善现有的国家统一考试制度,而不是寻求别的替代办法”。
  
  招考制度改革路在何方?
  教育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在我国山东省,由于人口众多,高考竞争堪称惨烈。为此,从山东省对于招考制度改革的摸索当中可以一窥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
  从“3 1 x”到高考志愿“小平行”,山东省一直在进行探索。然而从关延平处长谈到“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时的遗憾之情就可以看出,招考制度改革举步维艰。
  北大教授康健指出,山东省一直以来艰难探索自下而上的改革,很难有所突破。而人们普遍重视高校招生改革、忽视前期的基础教育,无异于不耕耘而求收获:“现在大家都在‘捞油’上下功夫,可油水(招考中的人才)已经太少了。”探索教育改革,还是应该降低改革的重心,把功夫下在基础教育上。
  然而,有人认为,在唯高考是瞻的教育体系下,不掰断高考这根指挥棒,要改变基础教育体系犹如痴人说梦。熊丙奇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学习国外选拔人才的经验,把高考这种资格考试转变为水平考试。推行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即一名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自主确认,形成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
  在他看来,我国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打破所谓的统一考试,而是打破集中录取,实现教招考的真正分离——中学自主教育、社会组织考试、大学自主招生。
  从教育部门到专家学者,教育改革、招考改革呼喊了许多年,但朝令夕改的政策难以得到长期效果;并不匮乏的地方试点又缺乏总结,未能对人才培养的成果进行评估;教育部门放权不够,因噎废食的小心,让改革迟迟难以进步。
  革命难,革自己的命更难。然而,熊丙奇对去行政化和政府放权有着乐观地期盼,他认为,在教育从业者、学者专家、地方官员的推动下,撬动教育改革并不遥远。
  
  我国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打破所谓的统一考试,而是打破集中录取,实现教招考的真正分离——中学自主教育、社会组织考试、大学自主招生。
其他文献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提醒着我们:劳动最光荣。  在今年这个专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我们探访了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  这位生于1929年、我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曾经在太行山下的西沟村,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了“石头上能种出树”的传奇。  申纪兰老人用60年的光阴,一锄头一锄头地刨出了西沟村的春天,她有着劳动者独有的神采与干劲,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劳动的价值与尊严。  今天,我们向
从白手起家,到拥有过亿资产的企业家,宫志利说,搞高科技节能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他所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在高科技这个领域,他说他要继续做下去,并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成就“英雄梦”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宫志利的成功得追溯到他儿时的“英雄梦”。他说:“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条件很艰苦,但恰恰是那种环境磨练出了我的斗志。我和很多人一样
孩子们会觉得这本“没有主题”“没有意义”的书真好自内心地喜爱故事中的女孩儿这样做“苹果派”的自由玩,也许他还会想,这个做苹果派的人有点搞笑,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会发自在的生活方式。  因为要做苹果派,所以得去意大利割麦子,去捡法国母鸡下的蛋,去斯里兰卡的丛林中采桂皮,去英国挤牛奶,去牙买加砍甘蔗……《环游世界做苹果派》是法国作家玛乔丽·普赖斯曼的作品。这是一本奇妙的绘本,你既可以把它当作娱乐、幽默读
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首次发起倡议,倡导全国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  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倡议似乎不够与时俱进。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这些成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人对粮食的关注,也由如何吃饱转向如何吃好。  对中国人来说,饥饿体验并非都是久远的历史往事,而是现在很多人的父辈或者祖
家乐福,这家欧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零售业巨头,在2011年寒冷的开年之际,再次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陷入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这个巨大的商业体陷入尴尬,已经不是第一次。  收取高额进店费、虚构产品原价、员工工资12年不涨……各种负面消息缠身。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又宣布,其在部分城市的连锁店涉嫌价格欺诈,发改委已责成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除家乐福之外,沃尔玛也卷入此事。   这些外资超市在中国的如
一边是保障房,一边大玩“捆绑销售”,真是咄咄怪事。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6月12日消息报道,山东省青岛市某住宅小区的开发商卖房时别出心裁,将1.9万元的太阳能热水器与房子捆绑销售,如果买主不买太阳能的话,房子就不能顺利办交付。  确切地说,“保障房捆绑热水器”是“变相抬高房价”,本以为作为开发商的主管部门,建管局会出面纠正这一严重的“保障房捆绑销售”行为。讽刺的是,其竟然一口咬定双方交房的症结所
动作1  1.坐在床上,挺直背部,十指交叉垂放大腿之上;  2.吸气,翻过手掌向上推手臂,同时向上伸展脊背,眼望手背;  3.呼气,低头,下颌抵住锁骨前侧;  4.可反复做6次呼吸,头颈还原,双手臂直落身旁。  效果:消除肩、颈部的酸痛,促进身体消化功能,从而改善心情、缓解失眠。  动作2  1.跪坐在床上,两脚分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2.慢慢将躯体向后仰,呼气,完全卧倒,肩背紧贴床面,双手放在
走进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旁的永善社区,记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路面整洁干净,两旁商铺规整,没有其他地方随处可见的游商小贩;停车秩序井然,不仅机动车不会随意停放,就连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偶尔路过的遛狗阿姨随手带着塑料袋,以便处理自家小狗的粪便……最让人称奇的是,整个小区里连一个小广告都找不到。  也许有人觉得这没什么稀奇,但永善社区可不是有专门的物业管理、进门都要刷卡的全封闭式小区,这里新老楼房混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海市人大审议重罚过度包装的公共政策,具有针对性。因为中秋节之际,又是月饼过度包装“流行病”的高发期。  事实上,国家层面专门针对月饼包装,下发过无数个红头文件。早在2005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其中一点即是对月饼包装进行规范;到了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包装成本应不超过月饼出厂价格
这是一个“车时代”。  车多有车多的烦恼,去哪儿都塞车。车多也有车多的妙处,塞车时,多看看那些私家车主张扬个性的车尾贴,就可打发过去赛车时的无聊。  喜欢车尾贴的多半是年轻人,时尚、装酷、标新立异。只要留心看,车尾贴五花八门,各种样式一应俱全。  小车贴,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便会在这小小的车尾贴上做些文章。细观之,车尾贴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一本正经型。常见的有:离我远点;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