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近十五年来的韩国儒学研究,可知一个好的研究者必须在“脉络化”与“去脉络化”的张力当中准确拿捏,以期彰显其研究对象的多个面向。这里所说的脉络是特指经典文本的脉络。相对于历史脉络与社会脉络,经典有其本身相对的独立脉络,它们是“概念史”的研究对象。进而言之,即使在历史脉络与社会脉络的研究,乃至概念史研究当中,一旦涉及比较的视域时,“去脉络化”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比较”需要“抽象”,而“抽象”便是“去脉络化”。甚至任何概念的形成都是“抽象”的结果,因而也是“去脉络化”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下可以说,所有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