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单靠以出口就导向为标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为此,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不断的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来刺激中国经济的增长。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国家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关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宏观调控
我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而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000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039646.886万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2%。2006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5000亿美元大关,到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7372601.73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外贸出口121777575.6007万美元,外贸进口95595026.1325万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6182549.46682万美元。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速度而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现实生活的热门话题。并在探讨这一话题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代表性的学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起来大体分为三种: 贸易促进论、贸易阻碍论、贸易折衷论。
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声音,本文主要把FDI作为一个主要的变量来研究净出口总额和FDI共同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的。
2、实证分析-基于(1987-2007)金融危机前数据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和内需,那么一直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出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1变量的选择和样本数据的说明
本文采用的数据取自1987-2007年的年度数据(亿美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用出口来反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状况,用FDI来表示中国投资环境,用GDP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为了消除出口总额、FDI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中的异方差,将去对数后的出口总额、FDI和国内生产总值即为LNEX、LNFDI和LNGDP。
2.2回归模型分析
设计量模型为:lnGDP=a0+a1ln(FDI)+a2ln(EXPORT)+ut ,运用Eviews 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取5%的显著性水平,变量都能够通过检验。判决系数达到98.8%,说明我们用GDP。同时我们可以得出:当对外贸易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贡献0.1186个百分点;当吸引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1.660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投资会通过乘数效应,加快对一国经济的发展。
单位根检验:分析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单位根,检验的最优滞后步长根据信息准则确定。并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我国的对外出口对国民经济具有长期的可能性,这也就说明我过为什么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3、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2007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对全球国际的经济都带来了重大的打击,特别是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国家。中国作为全球出口大国,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外贸出口2008年14306.93066亿美元,增速为14.9%,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到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由于国外需求的锐减,造成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度下降;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的结果。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滑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周期性和结构性变化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实现总量扩张的同时,造成了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越来越大,其负面效益愈加明显。特别在有些地方为了追求GDP却造成了环境污染、效率低下、能源供应不足、人民实际生活质量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我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长期以来我们都用政府的手段来调节国内汇率,使得我国的汇率不能够按照市场规律来主动的调节。这使发达国家不断迫使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高于外国商品,从而降低我国外贸出口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严重依赖,据测算,2001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3%和19.2%;2003年到2009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由一千亿美元增加到二千亿美元,足足翻了一番。而且我国外贸出口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不可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在金融危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不仅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需求萎缩,从而使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其结果,一方面拖累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严重危机了数千万就业人员。
第四,我国多年来实行了不就均衡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二三产业之间、外需和内需之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不均衡已经越来越突出。在这次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内需消费不足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发动机,如何的刺激和扩大内需将成为我们的主旋律。
第五,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度透支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我国创造的GDP占世界的6%,而能源消费总量却占世界的15%以上,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欧盟的5倍之多,美国的3.5倍,日本的9倍,有限的自然资源供给和石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价格的攀升将阻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脚步[1]。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力度不够,使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世界银行、中科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测算,我顾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约占GDP总量的10%[2]。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专题讲话,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十二五”规划的出台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长期以来成为我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由于我国过度的依赖于出口,加上出口的产品属于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尚缺乏可持续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对以往外贸出口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今后发展的道路。如何才能够加快转变,加速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强大任务。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宏观调控
我国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而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000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039646.886万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2%。2006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5000亿美元大关,到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7372601.73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外贸出口121777575.6007万美元,外贸进口95595026.1325万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6182549.46682万美元。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速度而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现实生活的热门话题。并在探讨这一话题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代表性的学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起来大体分为三种: 贸易促进论、贸易阻碍论、贸易折衷论。
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声音,本文主要把FDI作为一个主要的变量来研究净出口总额和FDI共同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的。
2、实证分析-基于(1987-2007)金融危机前数据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和内需,那么一直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出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1变量的选择和样本数据的说明
本文采用的数据取自1987-2007年的年度数据(亿美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用出口来反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状况,用FDI来表示中国投资环境,用GDP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为了消除出口总额、FDI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中的异方差,将去对数后的出口总额、FDI和国内生产总值即为LNEX、LNFDI和LNGDP。
2.2回归模型分析
设计量模型为:lnGDP=a0+a1ln(FDI)+a2ln(EXPORT)+ut ,运用Eviews 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取5%的显著性水平,变量都能够通过检验。判决系数达到98.8%,说明我们用GDP。同时我们可以得出:当对外贸易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贡献0.1186个百分点;当吸引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1.660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投资会通过乘数效应,加快对一国经济的发展。
单位根检验:分析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单位根,检验的最优滞后步长根据信息准则确定。并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我国的对外出口对国民经济具有长期的可能性,这也就说明我过为什么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3、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2007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对全球国际的经济都带来了重大的打击,特别是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国家。中国作为全球出口大国,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外贸出口2008年14306.93066亿美元,增速为14.9%,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到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由于国外需求的锐减,造成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度下降;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的结果。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滑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周期性和结构性变化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实现总量扩张的同时,造成了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越来越大,其负面效益愈加明显。特别在有些地方为了追求GDP却造成了环境污染、效率低下、能源供应不足、人民实际生活质量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我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长期以来我们都用政府的手段来调节国内汇率,使得我国的汇率不能够按照市场规律来主动的调节。这使发达国家不断迫使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高于外国商品,从而降低我国外贸出口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严重依赖,据测算,2001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3%和19.2%;2003年到2009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由一千亿美元增加到二千亿美元,足足翻了一番。而且我国外贸出口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不可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在金融危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不仅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需求萎缩,从而使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其结果,一方面拖累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严重危机了数千万就业人员。
第四,我国多年来实行了不就均衡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二三产业之间、外需和内需之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不均衡已经越来越突出。在这次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内需消费不足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发动机,如何的刺激和扩大内需将成为我们的主旋律。
第五,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度透支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我国创造的GDP占世界的6%,而能源消费总量却占世界的15%以上,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欧盟的5倍之多,美国的3.5倍,日本的9倍,有限的自然资源供给和石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价格的攀升将阻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脚步[1]。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力度不够,使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世界银行、中科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测算,我顾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约占GDP总量的10%[2]。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专题讲话,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十二五”规划的出台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长期以来成为我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由于我国过度的依赖于出口,加上出口的产品属于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尚缺乏可持续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对以往外贸出口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今后发展的道路。如何才能够加快转变,加速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强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