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呢?我从以下几条小习惯做起,逐步得以落实。
一、说话文明、讲究礼仪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Ben,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Wang Bing和Liu Tao约好9:00 去动物园,可是Liu Tao等到9:30了Wang Bing才来,Wang Bing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 you” 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在妇女节可写上:“I love you, mom.!You are the best mother in the world!”
在《牛津小学英语》5B的Unit2 “A telephone call”中我们学了一些病痛类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们开始了情景对话。What’s wrong with you? I’ve got …I can get some… for you. 在学生们逐渐熟悉掌握句型时,我乘机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要充满爱心,细心地关怀身边的人。别人遇到了麻烦,要热情地伸出援手,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
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更美。
三、遵守公德,举止文雅
学完《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1 “Public signs”,借助CAI,我请学生们看了这样几个片段,请他们判断正误:
(1) 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
(2) Eat and drink in the computer room.(在电脑室里吃东西)
(3) 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park.(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
(4) Make noise in the hospital.(在医院里大声喧哗)
(5) Litter in the street. (乱丢杂物)
答案是很明显的:(1)是良好的习惯,而(2)、(3)、(4)、(5)是不良习惯。孩子们用他们那稚嫩、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今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题时,他们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们幼小而又洁白如雪的心灵上印着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质。这也是为人师者所应给予的。
四、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 “Hello” 时,我采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动物在一起玩耍,有聪明伶俐的金丝猴,凶猛威武的老虎,憨态可掬的熊猫……
根据课文,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鸟儿的歌声不再有,鱼儿也不见了踪影,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提问 :What can you do as a student to protect our earth mother? (为保护地球妈妈作为一名学生你能做什么?)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五、热爱劳动,有作有为
“What can you do?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Sure. I can cook food;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lean the bedroom; I can water the flowers ”…学生4人小组正在热烈的进行着讨论,大家都惟恐落后了似的完成我发给他们的一张能力调查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劳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吧,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热切。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校 江苏】
一、说话文明、讲究礼仪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Ben,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Wang Bing和Liu Tao约好9:00 去动物园,可是Liu Tao等到9:30了Wang Bing才来,Wang Bing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 you” 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在妇女节可写上:“I love you, mom.!You are the best mother in the world!”
在《牛津小学英语》5B的Unit2 “A telephone call”中我们学了一些病痛类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们开始了情景对话。What’s wrong with you? I’ve got …I can get some… for you. 在学生们逐渐熟悉掌握句型时,我乘机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要充满爱心,细心地关怀身边的人。别人遇到了麻烦,要热情地伸出援手,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
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更美。
三、遵守公德,举止文雅
学完《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1 “Public signs”,借助CAI,我请学生们看了这样几个片段,请他们判断正误:
(1) 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
(2) Eat and drink in the computer room.(在电脑室里吃东西)
(3) 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park.(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
(4) Make noise in the hospital.(在医院里大声喧哗)
(5) Litter in the street. (乱丢杂物)
答案是很明显的:(1)是良好的习惯,而(2)、(3)、(4)、(5)是不良习惯。孩子们用他们那稚嫩、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今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题时,他们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们幼小而又洁白如雪的心灵上印着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质。这也是为人师者所应给予的。
四、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1 “Hello” 时,我采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动物在一起玩耍,有聪明伶俐的金丝猴,凶猛威武的老虎,憨态可掬的熊猫……
根据课文,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鸟儿的歌声不再有,鱼儿也不见了踪影,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提问 :What can you do as a student to protect our earth mother? (为保护地球妈妈作为一名学生你能做什么?)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五、热爱劳动,有作有为
“What can you do?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Sure. I can cook food;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lean the bedroom; I can water the flowers ”…学生4人小组正在热烈的进行着讨论,大家都惟恐落后了似的完成我发给他们的一张能力调查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劳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吧,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热切。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