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照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夏、商、西周时代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唐代“过所”制度严格,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符牌”,元代护照则以“公验”“腰牌”为主,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关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护照由石铜变竹木,由竹木变纸张,由手书变印刷,由文牒变本本。
  在中国汉唐两个鼎盛时代,产生过一种与现代护照更为相像的通行证——过所。所谓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汉刘熙《释名》)。也就是在经过关卡的时候,展示给守关人看的文件。过所初为竹简,后为锦帛或纸本,上面必须注明持证人的姓名、经过的地方,颁发机关要署名、钤印、落日期,并把旅行目的写得清清楚楚,跟现代护照的性质几近相同。更巧合的是,在命名方面,东西方产生了一种默契——英语中称护照为“passport”,直译的话是“过港”,而“过所”据《说文解字注》解释“过,为度,经过之谓;所,为处所”,恰与“passport”不谋而合。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税收,通行证的使用更加普遍。过所制度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过所制度发展到唐代更加完善。唐代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朝代,疆域北越贝加尔湖,南抵南海,东临大海,西到咸海,驿道四通八达,驿站多达1639所,关津166道。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达日本、朝鲜、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东岸和东罗马帝国。唐代的过所制度非常严格,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其他活动的商人等都要持过所,否则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缉拿。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被查获就要治罪。在护照研究专家范振水看来,中国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接近1000多年后的现代出入境、边检和海关查验制度。来自北非和西亚各国的商人,在唐境内外“安全、自由”地通行,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中外交通的活跃有关。
  若不拘泥現代护照形式,中国第一本现代护照实为1689年由清朝政府发放的“信函式集体护照”。以文字及信函笼统内文,描述赴外中国人的该文件,一直延续至1839年。
  1840年以后,清朝政府碍于与西方强权各国的不平等双边条约,开始授权驻在中国境外的领事馆或海关为中国人(包含华侨)发放形式不一的护照,这是“单人单纸”中国护照的开始。种类则有“内地流历护照”与“华工护照”。
  1922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本子护照,因军阀割据的混战,一纸护照仍然继续签发。这些本子护照多为16页,3年有效。因持照人途经国家多,译文多达8种(法、英、西、葡、俄等),光译文就占了护照8页。
  1925年,由东三省交涉总署批转下发《发给入境签证办法》,废止向外国人颁发“另纸护照”的做法,改为在外国人护照上颁发签证。1930年,国民政府颁发《查验外国人入境护照规则》,要求入境外国人所持护照必须经中国驻外使领馆签证。
其他文献
“支部建在连上”是1929年人民军队“三湾整编”的重大成果,确立了党对军队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绝对领导地位。从此,人民军队更有凝聚力、战斗力,这也是“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东西方人群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君教授团队前期已联合国内十三家医院肝病中心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大队列研究,建立了适合乙型肝炎人群的HBV-ACLF诊断的中国标准(COSSH-ACLF)和预后评分系统(COSSH-ACLFs),并揭示乙型肝炎恶化引起的免疫代谢失衡是HBV-ACLF发生发展及重症化转归的关键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已分别发表在《胃肠道》(Gut)上。
数字生产力是人类应用数字技术于国民经济活动的生产能力,数字生产力为数字经济提供生产要素和发展动能.数字生产力是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是工业社会数字化阶段的标志,是信息科学与数字技术的综合体.数字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数字生产力应用是数字技术与生产力要素融合,实施数字化劳动的过程.数字生产力应用具有专用性和通用性、虚拟性和平台化、共享性和分享性、赋能性与节能性、预测性和精准性,以及"比特"与"原子"共存等特点.数字生产力的劳动应用,表现为数字技术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
那天我回老家,听到一个让我震惊的消息—父亲换手机了。  对你我来说,换手机这样的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对于我父亲,这却像是一场革命。  父亲的老人机用了10多年了,那是当年在一家旧手机门店花200元钱买的。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手机的作用仅限于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后来日月换新天,手机变成了掌上电脑,进而又成了电子钱包。这时候还拎着一部老人机,多少有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我们都劝父亲赶紧把
当今世界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和气候变化风险正影响经济增长前景。气候智慧型农业实现了对传统的生态、低碳、循环及绿色农业等理念的融合、创新和超越,成为一种更为综合、更高标准、更加智慧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从我国发展现状看,气候智慧型农业实践有助于兑现碳减排国际承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增强气候变化应对力,并成为全球开展推广示范的先行国家之一。从发展遵循理念看,气候智慧型农业新理念可以构建为一个目标多元、功能完备、相互交错的“钻石”结构模型。从具体“稻虾共作”案例看,“稻虾共作”遵循气候智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