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宗旨的特殊教育形态。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技能的获得,但单纯的获得职业技能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有了谋生技能就解决了生活的最大问题。中职学生在学业、品行、行为习惯上的差生比率大,情感自控能力差,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长期不得志会产生逆反心理,过多的负面评价也会导致自轻自贱,加上部分学生是被迫性的上中职学校,心理障碍十分突出。因而他们往往缺乏学习动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学生需要教育的力量来指引和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这关乎他们生命的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香港周惠贤、杨国强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让学生得到‘成熟和快乐人生’”。这就要求职业中学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
1 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教材选文具有典型性,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如,在教学现代文《淡淡的深情》,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父母的苦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可精心设计导入词,铺设情景,同时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这篇文章的同时,加入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再选用一些相关的诗文和图片,通过语言、画面的感染,学生触动很大。之后教者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日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对待父母的,能理解、尊重父母吗?很多同学当场就会表示自己太自私,只图自己痛快,根本没考虑过父母,父母的唠叨只觉得厌烦,学习本文之后对自己以往的行为很后悔。在此基础之上教者可以让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好多同学真情流露,父母甚感欣慰。又如,在教学《劳作》时,我们深知中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本堂课就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的渗透。可结合《敬业与乐业》,让学生正确对待劳动,加入学生平时在车间实习劳作时的照片,并提供一组图片: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技术水平。
笔者可引导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机械操作员(电工、技术员……),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在劳作中应具备什么素质?结合你的实习谈谈你的看法和想法。以此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专业并让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带着爱来工作,就会幸福。在教文言文是也是如此,在教《送东阳马生序》结合作者的经历我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珍惜学习机会。又如学《师说》时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爱学教育。文章第二段通过三组对比从反面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学生有的联系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有的联系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例子,有的联系自己的情形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谈了之后我感受颇深,没想到学生的思想也会这么深,谈到的问题也会那么深刻,我们的学生不是孺子不可教,只是缺少必要的引导。在分析下面的内容时,由于前面的蓄势,学生已经积极踊跃的发言,学生认识到连孔子那样的大圣人都能从师而学,更何况我们呢?学生都说学习本文我受益匪浅,以前我不愿学习,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以前不尊重老师,不听老师的劝说真是不应该。
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尊师重教爱学的重要性了,老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要求,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这堂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这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2 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
首先,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可读、可背,教者可从中抓住每一篇透露出的生命信息,加以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学会爱、学会尊重。课后,给学生布置书目或搞一些活动,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激励学生树立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总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如课本剧、续文、朗诵会、话题拓展、简报制作赛等各种素质展示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还可利用课余给学生放音乐,用音乐熏陶他们的情感。如,一次欣赏轻音乐《大自然》,听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聆听,音乐结束后,教师有意留下3分钟空白,让学生沉浸在对乐曲的回味中,以期营造一种余音绕梁的氛围。)
师:说说你听音乐时想到的内容。
生1:我仿佛听到大自然鸟儿的鸣叫,让我想到“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
生2:我仿佛看见绿草茵茵,树木茂盛,天空蔚蓝。
生3:我仿佛看到潺潺的流水从山间流出,看到娇艳的野花在阳光中翩翩起舞。
师:除了这些由音乐联想起的景象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谈?
生:听了这段音乐,我的心不再那么浮躁了。
生:听后心灵特别宁静,觉得心也像被净化了。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水到渠成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3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拓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触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文字和画面,当看到缺水地区生活得艰难,很多学生表示要节约用水,珍惜眼前的生活。當看到贫困地区孩子渴求知识,渴求关注的眼神,学生感到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在肆意挥霍真是不应该。有时也给学生放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影带、影片,有时结合当前的新闻热点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总之,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加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我们在运用好网络的同时,还应积极组织朗诵竞赛、作文活动、课堂教学等形式的活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语文课程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阳光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吴丽娟.让我们更快乐[J].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2] 赖慧玲.课堂沟通策略[J].
香港周惠贤、杨国强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让学生得到‘成熟和快乐人生’”。这就要求职业中学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
1 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教材选文具有典型性,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如,在教学现代文《淡淡的深情》,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父母的苦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可精心设计导入词,铺设情景,同时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这篇文章的同时,加入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再选用一些相关的诗文和图片,通过语言、画面的感染,学生触动很大。之后教者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日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对待父母的,能理解、尊重父母吗?很多同学当场就会表示自己太自私,只图自己痛快,根本没考虑过父母,父母的唠叨只觉得厌烦,学习本文之后对自己以往的行为很后悔。在此基础之上教者可以让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好多同学真情流露,父母甚感欣慰。又如,在教学《劳作》时,我们深知中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本堂课就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的渗透。可结合《敬业与乐业》,让学生正确对待劳动,加入学生平时在车间实习劳作时的照片,并提供一组图片: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技术水平。
笔者可引导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机械操作员(电工、技术员……),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在劳作中应具备什么素质?结合你的实习谈谈你的看法和想法。以此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专业并让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带着爱来工作,就会幸福。在教文言文是也是如此,在教《送东阳马生序》结合作者的经历我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珍惜学习机会。又如学《师说》时我们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爱学教育。文章第二段通过三组对比从反面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学生有的联系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有的联系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例子,有的联系自己的情形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谈了之后我感受颇深,没想到学生的思想也会这么深,谈到的问题也会那么深刻,我们的学生不是孺子不可教,只是缺少必要的引导。在分析下面的内容时,由于前面的蓄势,学生已经积极踊跃的发言,学生认识到连孔子那样的大圣人都能从师而学,更何况我们呢?学生都说学习本文我受益匪浅,以前我不愿学习,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以前不尊重老师,不听老师的劝说真是不应该。
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尊师重教爱学的重要性了,老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要求,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这堂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这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2 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
首先,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可读、可背,教者可从中抓住每一篇透露出的生命信息,加以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学会爱、学会尊重。课后,给学生布置书目或搞一些活动,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滋味,激励学生树立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总之,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如课本剧、续文、朗诵会、话题拓展、简报制作赛等各种素质展示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还可利用课余给学生放音乐,用音乐熏陶他们的情感。如,一次欣赏轻音乐《大自然》,听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闭目聆听,音乐结束后,教师有意留下3分钟空白,让学生沉浸在对乐曲的回味中,以期营造一种余音绕梁的氛围。)
师:说说你听音乐时想到的内容。
生1:我仿佛听到大自然鸟儿的鸣叫,让我想到“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
生2:我仿佛看见绿草茵茵,树木茂盛,天空蔚蓝。
生3:我仿佛看到潺潺的流水从山间流出,看到娇艳的野花在阳光中翩翩起舞。
师:除了这些由音乐联想起的景象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谈?
生:听了这段音乐,我的心不再那么浮躁了。
生:听后心灵特别宁静,觉得心也像被净化了。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水到渠成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3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拓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触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文字和画面,当看到缺水地区生活得艰难,很多学生表示要节约用水,珍惜眼前的生活。當看到贫困地区孩子渴求知识,渴求关注的眼神,学生感到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在肆意挥霍真是不应该。有时也给学生放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影带、影片,有时结合当前的新闻热点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总之,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加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我们在运用好网络的同时,还应积极组织朗诵竞赛、作文活动、课堂教学等形式的活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语文课程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阳光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 吴丽娟.让我们更快乐[J].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2] 赖慧玲.课堂沟通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