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学校体育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并将终身体育贯彻到体育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的今天,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如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各文化学科学习的压力,体育课不但不给学生增加压力,相反可以转移目标,使学生大脑思维敏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认真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参与的快乐与满足,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文化课上的压力就获得了释放,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譬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未眠,参与感受到比赛中的乐趣,参与则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则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是一个飞跃的促进作用。所以,对喜欢体育的学生,我们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要加以巩固,规范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对于不喜欢体育的学生,我们首先要鼓励他的参与,不管其动作规范与否,只要他们参与了,身体就得到了锻炼。当然,在学生参与时,要时常加以鼓励、表扬,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其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体育参与的收获。
  二、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活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运动爱好的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教学方法要有更新,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作为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巩固其运动兴趣,规范动作,提高其运动技能,形成一定的专长,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探究法、发现法、自主学习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的发展。体育教学的课堂也引进了多媒体,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其科技含量也不断增加,如: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通过录制教师的动作示范和学生的动作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喜爱的体育精彩镜头,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学方法多元化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四、体育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
  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体育教师也一样,不管其身体素质有多好,技术有多全面,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但又看不懂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要通过继续教育的再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各种体育科学报刊、体育媒体,巩固和加深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通过自己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搞好体育教学研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只是说两句话,写两篇文章,做两个动作所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我们体育工作者,利用自身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运动技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育资源,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陈琦.关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创新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1.
  [3]阎立.体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M].1999.
  [4] 王则珊.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J].学校体育.1987.
  [5] 王则珊.终身体育—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6] 蔡宝忠.终身体育的根本目標是追求长远效益[J].浙江体育科学.1998.
  [7] 姜乔.试论我国的终身体育[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
  [8] 黄力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J].中国学校体育.1998.
  [9] 王则珊.群众体育学[J].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10] 武博文.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新疆大学学报.2000.
  [11] 王乃光.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
  [12] 中国学校体育[M].2003(3).
  [13] 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14]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摘 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肩负的光荣使命,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从全面育人的目标出发,通过体育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跆拳道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一、前言  中学生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其身体健康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是被列入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进程当中。但近十年的中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体质呈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学生这个群体的问题,更是学校、社会的问题,如何正确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深化,大学的体育教育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随着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不断发展,一些問题逐步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将从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育心里分析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一些院校中的体育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借鉴和吸收相关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贯彻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加快课程改革和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也应从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估入手,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增进学生的健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呢?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地养成锻炼习惯之后,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体育锻炼质的飞跃。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培养 自我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简要地阐述了在当前的体育社会大环境,竞技体育商业化程度越发加深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看待被商业化浸淫的竞技体育的优点和劣势。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商业化 利与弊 对策    在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以后,便进入了经济转型期,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