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急性破裂动脉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其治疗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分析Hunt-HessⅠ~Ⅲ级并在发病后72h内进行GDC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共61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结果:61例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13例(21.3%),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随访1~20个月,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致残3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病情轻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超早期GDC栓塞治疗动脉瘤,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进行抗凝、3H治疗,放置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措施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患者男 ,4 9岁 ,因食管癌术后 14月 ,喉部疼痛伴胸闷 1月 ,1998- 0 7- 0 7步行入院。患者 1997-0 5因进行性吞咽困难 ,无声嘶及胸闷 ,以食管中段癌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199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肿瘤,伴右股后部麻木、疼痛,行走不便,且逐日加重。多种抗生素治疗,局部肿胀减退,但疼痛无好转。X线片显示“右坐骨肿瘤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先心病术后ARF行PD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结果:全组经PD治疗后的
护理诊断的正确运用是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之一 ,作者查阅了 8所医院 172份护理病历 ,累计护理诊断 978个 ;调查了 9所医院 2 2 0名护士 ,找出了护士在护理诊
目的 为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病人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血压的关系。方法 观察了用硝酸还原法测定的 2 7例病人血透前后血清NO浓度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93例颅内动脉瘤(共118个)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V级2
目的 探讨中药传统药性升降浮沉理论的形成方法。方法 分析试错法、直观法、归纳法、演绎法、直感类比法等试探法在中药传统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指导性作用
紫杉类药物是从红豆杉的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抗肿瘤新药。目前临床应用的有紫杉醇(taxotere)和多西紫杉醇(docetaxel)2种。体外试验已证实多西紫杉醇抗瘤活性优于紫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