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并非都是“七品官”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建社会官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从之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县令都是“七品官”。其实,知县也是分等级的,古代县令有的甚至高居正五品。
  中国的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那时,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县令”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古代的知县确实大多官列正七品,但历史上不少朝代都有“例外”。古代京城所在县叫“赤县”,这里的知县品质从优。例如,隋朝京城所在的大兴(万年)和长安,东都所在的洛阳和河南,这四县知县都是正五品。金朝中都所在的宛平和大兴,知县都是从六品。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各縣按人口多少分等,江北六千户以上和江淮以南三万户以上,都划作“上县”。“上县”的知县都是从六品。明太祖朱元璋时,开始按经济发展状况区分县等,每年征收田赋满十万石的县称为“上县”,知县也是从六品。清代全国共有1000多个县,其中4个地位特殊的县,其知县均官居正六品。这4位“六品县令”分别为北京顺天府所辖的大兴和宛平县令、盛京所在的承德(沈阳)以及孔子的家乡曲阜县令。
其他文献
近读《火柴工业》1996年第3期,获悉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柴分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圆满召开的消息,甚喜!重组“火花组”更令人兴奋不已。纵观大会会议纪要和今后的工作计 Nea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