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外宣抓特色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厦门特区建立30周年,距邓小平视察厦门的1984年也已过去28年。厦门市委宣传部和厦门市委外宣办以宏观思路,全球视野,大手笔、大运作、大传播的理念,在多领域、多维度、多层面的宣传中打造经贸文化品牌,提升公民整体素质,塑造城市优美形象,着力营造特区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厦门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示成就,突出特区元素
  厦门地域面积不大,人口占福建全省三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却占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还占了一半以上。20年前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厦门外宣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宣传部、外宣办在推介厦门的定位上瞄准了国际化标准。他们在配合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方面,着力于特区优惠政策的介绍,着重于特区软环境的宣传。尤其当特区的建设取得较好成就时,他们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闽籍乡亲较多的区域,开展“文化周”、“电视周”、“戏曲节”、图片展、图书展等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展示厦门特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以及优美、和谐、幸福的城市形象。在厦门多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和生态特别优美的宜居城市后,厦门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更是花大力气注入特区元素,突出宣传特区在政策、投资、商贸、合作、旅游、文化、宜居等方面的优势,将厦门城市的正面效益推向高峰。
  厦门在发展经济中走的是具有特区特色的外向型路子。由于政府政策优惠支持力度大,加上外宣部门组织媒体传播推介有章法,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不断提高。但在前些年遭遇世界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影响,外向型企业一度受挫,进出口总量下降。外宣部门对此采取以“鼓民众信心、转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传播,连续几年每年一次举办“各地媒体老总看特区”活动,每批受邀的老总20余人,大都以记者或观察家的视角,用大版面刊登他们撰写的文章,为破解厦门外向型经济发展难题支招或建言,宣传效果十分明显。2011年夏天,美、加、英、德、日、俄、法,以及新加坡、印尼等20国的26家华文媒体组成的“文化中国——2011海外华文媒体福建行”采访团一行29人,在厦门采访,也对特区发展模式和进程发出—批颇有份量的报道,为决策部门提供参照。
  在展示厦门特区城市形象时,外宣部门注重与国际上知名媒体如美国CNN、美国《侨报》、日本《读卖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俄罗斯塔斯社,印尼《世界日报》,以及香港凤凰卫视、亚洲电视,澳门澳亚卫视、台湾中视、TVBS、东森电视等合作,给他们提供厦门最新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另外,利用在厦门举办国际性运动会、世界合唱节、国际钢琴比赛等文体活动,诚邀境内外知名媒体前来报道。厦门外宣力、还通过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中国时报》、《联合报》、《经济日报》等境内外重点媒体,每年组织近60个专栏专版,多视角、多维度传播厦门在一系列建设上实现的新突破成果,给国际国内观众读者一个全新的厦门特区城市新印象。
  借助经贸活动,推介和平发展厦门
  厦门当年因“8·23”炮战,给世人留下了“海防前线”的印象。如何将厦门从炮火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给世人一个和谐安宁又有良好投资环境的新印象,推进海峡两岸共同发展,成为外宣部门的重大任务。省、市两级搭建了许多投资兴业的经贸平台,如台交会、海峡论坛、9·8投资贸易洽谈会、世界投资论坛、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等,十几年来,宣传(外宣)部门持续不断地利用这些平台,书写了打造经贸知名品牌、扩大经贸交易影响、提升城市形象的鸿篇巨著和灿烂篇章。
  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对于推介经贸活动的重要性,不但每年在北京或上海、西北、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而且还多次组织到港澳地区召开新闻推介会,全方位介绍厦门最新投资贸易软硬环境。每次重大展会的新闻宣传均建立新闻中心,通过邀请主流媒体、重点媒体、知名媒体记者,并提供良好服务和发放各类资讯的方法,全力传播厦门。展会前有宣传方案,进行预热宣传;展会中有重点报道,纸媒、网媒、电视广播媒体铺天盖地立体传播;展会后有跟踪报道,包括行家评论、专家解读、深度透视,效果明显。
  近两年,厦门组织邀请和自发参与上述经贸活动的媒体每年均在两千家以上,记者总人次过万,刊播各类稿件(图片)及网络文章数十万条(篇、幅)。以“聚焦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网络媒体厦门行”活动为例,邀请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国际在线、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一是采访领导,全面介绍厦门情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接受采访,向网媒传输了厦门最新资讯;二是推介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供记者采访;三是提供基层村社、街道民居的“线路图”,由记者选择采访。一些看问题比较“刁钻”和另类的网络媒体记者,在采访厦门后,感慨颇多,纷纷写下各类新闻报道,各类网站转载超过30万条。
  厦门宣传、外宣部门还有一个传统做法,就是认真抓好外宣精品工程建设。他们舍得经费投入,一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反映厦门特区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和亮点的基础设施,如电视墙、广告栏、宣传牌等;另一方面每年制作更新折页、简介、宣传口号和光盘等配套外宣品。通过这些折页、碟片,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厦门从“炮火硝烟”的从前,一跃成为充满神奇魅力的新兴港口花园城市的轨迹。在此过程中,外宣全力推介传播的历史性功效得以彰显!
  凸显闽南特色,开展文化外宣
  厦门外宣部门“走出去”的着力点是“文化外宣”。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台湾百分之八十的民众祖籍在福建,其中尤以闽南人为最。厦门独有的闽南文化,包括音乐、戏剧、歌舞,对台港澳民众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影响很深。厦门外宣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多批次戏曲团或歌舞队,到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演出,特别是不间断地组织演艺人员到宝岛台湾交流演出。两地还进行不定期的“歌仔戏”、木偶戏、南音等的观摩或比赛,切磋技艺,提升水平。
  厦门外宣部门还借用现代新兴传播手段,采用“双赢”的合作原则,组织厦门媒体与台港澳地区媒体进行新闻资讯的互换交流、节目互换、联合转播、二度编播或连线直播,把新闻资讯的效应做成最大化,把文化类和风光旅游类节目做成最优化。他们指导厦门广电集团和台湾相关电视媒体进行合作,共同投资,两地共播,共同收益,共享版权,共同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神医大道公》,连播后在海峡两岸特别是闽南语地区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为了传播厦门,还专门率领厦门卫视访问团到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进行推介访问,厦门卫视与这三国电视媒体的合作也成功进行。
  通过合作,厦门卫视将自制的反映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和风光民情、民俗节庆、文化戏曲等一系列专题片源源不断地输入东南亚国家,在广泛传播厦门的同时起到提升厦门特区城市新形象的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管道繁多。这些管道为患者的监护、治疗及抢救提供了方便,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非计划性拔管(UEX)的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UEX的发生给治疗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因此,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UEX的48例病人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正>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的蔬菜害虫之一,由于Px对化学农药和对Bt日益严重的抗性问题,Px的防治工作更显得突出和迫切。PxGV是一种可望成为有效防治Px的生
近年来,四川省在大力推进清权减权、规范审批行为的同时,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为切入口,以创新监管方式为着力点,以落实监管责任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监
【研究背景】大豆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作物,是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油料的来源。大豆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都由氨基酸组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