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给我一个平台,让我展示作品的精彩
作文之痛,痛在受人之命,为他人立言的作文教学观,痛在僵化不变的写作过程观,痛在成人化的写作评价观。这样的写作本身就违背了作文教学的本质——“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情感的需要”,因此,学生的作文表现出思想贫乏、生活贫乏、语言贫乏等种种弊端,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可言。写作自然成了学生一件痛苦的事;面对这种尴尬,作为语文老师正在全力谋求反突围。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打开了一个中国儿童网网站,被其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小学生习作吸引住了。于是经常浏览一些学生作文网站,看看别的学校的学生是怎么写作文的,看着这些学生的习作,我渐渐地盟发了一个念头“让我的学生习作也能在上面发表多好啊!”
我悄悄地选取了班上十篇优秀习作进行投石问路,没想竟然有九篇在上面发表了。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语文课上告诉学生,班里有九位同学的文章在网上发表了,全世界只要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欣赏到你们的大作!学生兴奋地跳了起来。我与学生共同分享着意外的惊喜,同时引导他们如何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下课了,发表文章的学生问我还能不能继续投稿,没有发表文章的学生更是心里痒痒的。为了能让自己的习作出现在网页上,学生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平时的写作练习,每次写完总盼望投稿。那个时期,几乎每周都有学生的习作在网络上发表。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多媒体网络习作
网络化习作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为写作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其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信息)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与传统的习作教学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1.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没有内容可写是习作难最直接的表征,学生面对习作时说得最多的也就是这句话,而这一点在多媒体网络习作教学中将得到彻底改观。巨大的网络资源将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这些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此时,对学生来說,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写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增加习作素材的信息量,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师生根据某一主题或形式建立的写作素材库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师指导时可以任意点击为我所用;学生也可以任意点击观看其他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并进行阅读、筛选,以便选择自己有用的材料。
2.为学生习作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传统地位。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利用计算机收集、处理、筛选和加工信息的主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成了处理、加工写作信息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组织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自然激发了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知识,强化了写作意识,增强了写作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高效、高质、高能的实现了习作教学的目的。
3.为学生修改习作创设更为开放的评价系统。
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提交自己的作品,并能马上在屏幕上反映给全班学生看,互相阅读、评改。通过互联网,不同的读者还可以进行阅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例如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了一个作品帖子,老师、同学、家长及来自各行各业的许许多多的陌生人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如果该帖子有足够的吸引力,该学生将接收到大量的建议、赞扬、批评…… 这样作者本人能及时收集文章优劣得失的各方面信息,并能及时进行修改,避免了学生孤陋寡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三、实现网络习作与传统优势的互补。
网络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而写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使用书面语言与他人交流。所以,在网络化时代,迫切需要教师探索一条网络与习作教学最佳结合的道路,在发挥网络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不管我们采用怎样先进的教学手段,千万不要忘记学生习作还是离不开写作的源头——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生活,激活学生习作库存,惟有这样学生写作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文本阅读,丰富语言积淀,促进人格完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技术的参与而取代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 ,而是应该实现两者之间优势的互补。
作文之痛,痛在受人之命,为他人立言的作文教学观,痛在僵化不变的写作过程观,痛在成人化的写作评价观。这样的写作本身就违背了作文教学的本质——“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情感的需要”,因此,学生的作文表现出思想贫乏、生活贫乏、语言贫乏等种种弊端,人云亦云,毫无个性可言。写作自然成了学生一件痛苦的事;面对这种尴尬,作为语文老师正在全力谋求反突围。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打开了一个中国儿童网网站,被其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小学生习作吸引住了。于是经常浏览一些学生作文网站,看看别的学校的学生是怎么写作文的,看着这些学生的习作,我渐渐地盟发了一个念头“让我的学生习作也能在上面发表多好啊!”
我悄悄地选取了班上十篇优秀习作进行投石问路,没想竟然有九篇在上面发表了。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语文课上告诉学生,班里有九位同学的文章在网上发表了,全世界只要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欣赏到你们的大作!学生兴奋地跳了起来。我与学生共同分享着意外的惊喜,同时引导他们如何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下课了,发表文章的学生问我还能不能继续投稿,没有发表文章的学生更是心里痒痒的。为了能让自己的习作出现在网页上,学生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平时的写作练习,每次写完总盼望投稿。那个时期,几乎每周都有学生的习作在网络上发表。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多媒体网络习作
网络化习作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为写作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其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信息)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与传统的习作教学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1.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没有内容可写是习作难最直接的表征,学生面对习作时说得最多的也就是这句话,而这一点在多媒体网络习作教学中将得到彻底改观。巨大的网络资源将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习作素材,这些网络信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此时,对学生来說,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写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增加习作素材的信息量,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师生根据某一主题或形式建立的写作素材库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师指导时可以任意点击为我所用;学生也可以任意点击观看其他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并进行阅读、筛选,以便选择自己有用的材料。
2.为学生习作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传统地位。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利用计算机收集、处理、筛选和加工信息的主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成了处理、加工写作信息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组织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自然激发了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知识,强化了写作意识,增强了写作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高效、高质、高能的实现了习作教学的目的。
3.为学生修改习作创设更为开放的评价系统。
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提交自己的作品,并能马上在屏幕上反映给全班学生看,互相阅读、评改。通过互联网,不同的读者还可以进行阅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例如学生在论坛上发表了一个作品帖子,老师、同学、家长及来自各行各业的许许多多的陌生人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如果该帖子有足够的吸引力,该学生将接收到大量的建议、赞扬、批评…… 这样作者本人能及时收集文章优劣得失的各方面信息,并能及时进行修改,避免了学生孤陋寡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三、实现网络习作与传统优势的互补。
网络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而写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使用书面语言与他人交流。所以,在网络化时代,迫切需要教师探索一条网络与习作教学最佳结合的道路,在发挥网络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不管我们采用怎样先进的教学手段,千万不要忘记学生习作还是离不开写作的源头——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生活,激活学生习作库存,惟有这样学生写作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文本阅读,丰富语言积淀,促进人格完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技术的参与而取代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 ,而是应该实现两者之间优势的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