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现在我们的中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人大声疾呼应阻止网络向学生渗透,并陈列出网络对于学生的诸多隐患。我们常说遇到问题不能堵,网络的影响力绝非几个人去网吧门口站着就能够阻止的。其实,我们还得用老掉牙的办法,那就是疏导。本文不是要侧重研究整个中学生群体的网瘾问题,而是谈谈在网络环境下,我们中学作文应该有什么新的特征,中学作为文教学应该有什么新的教学模式供人家共同来思考,如何来调整我们的作文教学思路,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有什么转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解决的。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有与时代同步性和一致性的特点。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将身边多发生的事情传递给网络,供多人查看,还具有参与性和延续性的特点,中学作文教学并非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将教师、学生及其他网民共同组织起来,一起完成具体的教学问题,而且教学不仅局限于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之内,它可以延续到未来。另外还有逆转性、超链接性,可以使作文教学不按先后顺序讲,可以倒推式进行,也可以从中间向两面进行。涉及到知识点,还可以超链接到从前的知识。另外也有直观性和怡情性。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可以用实物的影像来展示,可以用多媒体的优势很直观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达到怡人性情的作用。
  到底有哪些模式可供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参考呢?这里简略地列出以下几种:
  第一种,教师主导型,这种类型就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环境中,教师给出主题,学生再根据主题来选择所需材料,完成教学时所需的任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针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比较实用,缺点就是降低学生的选择性,从而使作文教学的改变意义不大。
  第二种,学生主体型。这种类型强调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点,再将自己兴趣之内的信息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根据大多数人的选择来组织教学。这一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兴趣,缺点就是给教师的准备带来较大的麻烦,要求教师准备要充分,知识面要宽。
  第三种,教师——学生——教师型,这一类型就是由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定大纲,再呈现给学生补充,最后反馈给教师。这一类型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去积极参与教学建设,最后师生一起去完成教学内容。这一类型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准备的材料也比较丰富。
  第四种,学生——教师——学生型,这一类型就是由学生提出作文教学的大纲,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修订,再交给学生讨论。这一类型能够促进学生的组织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总体把握能力,能够切实可行、符合学生实际、有价值的方案。
  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模式只是粗略的,如果要深入到每一個类型和作文教学的整体层面,所要准备的还要更多。同时,我们也发现,如何来评价也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如何来评价作文的教学?如何来评价学生的习作?如何来界定学生是否有抄袭?这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冒出来。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评价首先应考察学生的主动情况,另外还要看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教学安排是否成系统性,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否提高。评价学生的习作,应从整体材料的能力、构思文本的能力、链接能力、学生语言的延展性、可持续性来考察,同时兼顾到横向与纵向的评价。如何鉴定学生习作的抄袭,这个问题应由教师明确指出,雷同率不能超过30%(因为是学生习作,要求可适当严格),同时,注明所用材料的来源,以备教师查证。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策略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网络的健康。如果学校条件好的,就可以利用校园网,搭建校园平台,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分散因素,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写作。
  第二、教师的素养。在网络环境下,作文要现代化,但绝不是使作文异化,教师要有清晰的认识,避免脱离作文的轨道,走向作文的另一面。
  第三、学生使用网络的能力。学生在查选资料,如何来寻找到所需,同时,要避免生拼活凑的文章,学生的知识要清晰。
  第四、学校的配套资源应跟上。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师,并设立选材准备课程系统、教学系统、作文评改系统。同时要设立网络限制,避免学生上其他非法网站,若有条件,应设置网络绿色通道。
  总之,在网络环境之下,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兴趣,来建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使作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作文教学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我们就会走向作文教学明媚的春天。
  
  单位:广东实惠来县慈云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无数的死亡,在这里刻下烙印  把归宿选在雪域,不仅仅是  为了让尸体和灵魂不朽  很多人把西藏放在想象中  顶礼膜拜,可只有贴近它的肌肤  才能读懂藏在岩画里最古老的密码  经幡猎猎,咒语在不同的祈愿中  更换着慈悲的姿势。白塔沉默不语  高尚者身后也有饥饿的秃鹫虎视眈眈  生命只是轮回的一道工序  无论牦牛、藏羚羊,最常见的野狗,甚至草木  都无知无识,最闪亮的  便是最初那一道啼哭,短暂而繁华
武汉,我们亟待向您归航   把恐慌付與淡定   让巍峨的塔台重新发出   浑厚的“clear for landing!”   为了长江名城昔日的荣耀   我们亟待归航   请您开启跑道的明灯   武汉,我们亟待向您归航   把委屈化作呐喊   让病疫黑色的魅影定格在庚子初元   为了打开游子回乡的通途   我们亟待归航   请您拿出荆楚人的风范   武汉,我们匝待向您归航   把阴霾清除殆尽  
诗,可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阐释。就是说人们通过诗歌可以考察历史的变迁、了解社会、促进人们团结、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作用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华诗词,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境界高远,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它从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途上,诗词带给人以心智的启迪,开启了人类对美好的追寻、对爱情的神往、对真理
其实,我一直都在不停地破坏  关键是  那些取代的事物  能否新鲜成长  就像,花儿谢了  结出鲜亮的果实  蛋壳破了  拱出清脆的鸟鸣  我最担心的是——  黑暗打碎后  那些黑暗中的幽灵  是否还会长出  乌鸦的羽毛  石头  石头躺在路上  填补过不平  黑暗中绊倒过路人  我是无神论者  也相信石头的善良  当有人骑在石头上  刻写高高在上  当石头  从人体中排出善良的苦痛  灵魂的天平
我认为诗跟语言起源重合,最初的语言即一种诗——最初的语言以其诗的洞察和想象创造性地说出了人与世界。而后,当语言遵循既有之语言说出(定义)的人与世界,并以此规范人与世界去遵循语言,诗却要一次又一次重启、拓展、突破乃至反叛既有之语言,去崭新地洞察和想象人与世界,从而肇始新的语言(仿佛又一番最初的语言)——这当然是一个诗人的信念和理想——诗歌语言,应该是更新语言的语言,这种更新首先出于对人与世界不同以往
海上遗音  我坐在窸窣的碎光中,听海水  最后的遗音,蔚蓝与辽阔之上  你掬水月在手,指尖沸腾了一晚  我也随着这韵律走了一整夜  还不曾屈从一粒沙子的命数  在一滴雨暴动的体内  神谕的女仆,走进一座海洋中心  紧闭舱门,你在居无定所中  找到疾走的出口,颤抖,忧郁  一地叹息在绝境中与饥饿和解  仍是模糊又变形的灯火  照彻无数黑夜,海浪和涛声  来自两座城市的中心  椰子树在风中描述的果实 
时间停在动与静之间,处世不惊  远古的风暴被近处的静谧修饰  高飞的鸟儿,抱紧天空  又松开天空,有章有法  风和云携手远足,构建命运的远方  守信的人还停留在季节深处  守信的旷野一生都在悟道  命运指向远方时,天空忍住想象  神秘的光阴始终与旷野保持某种距离  巨树的躯干,石头的阴影  猛獸的巨齿,人类的骸骨  风成片吹来,又成片吹走  虚与实写在荒原上,刻骨铭心  旷野在燃烧,时间在蹈火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题命得有新意,在具备相应的限制性的前提下,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发挥、创造空间。本来预料广大考生会写出相当精彩的作文来,然而,学生作文的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总体上来看,犯的幼稚病有以下四种。    一、泛泛而谈,无中心或多中心    部分考生害怕离题,或没有重视、理解提示语中“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中“根据你对上述词语”的指向,以为
屋后的桃树  那是一个多雨的春季  淹没的稻田白茫茫一片  就像浩森的湖泊,无边无际  屋后的桃树  叶儿被吹落许多  小毛桃子也被吹落许多  裹一身棕蓑衣的母亲  给桃树四周挖了条沟  每年,桃子是等不到成熟的  那一年的许多桃子竟会挂到了成熟  而且还特别甜  变成了记忆里最甜蜜的部分  铜钿  母亲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到了铜钿  是很偶然的事  没曾想到的是  母亲将挖铜钿当成了个事  桃花三月
不然,1999年出生,本科畢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硕士在读。  旧地  围墙和杨树根,构成某种回忆的要素,  构成路边比我高的灰尘里,蓝灰色卡车鸣笛,  或者嗡鸣的碾房身体,开出一树野桃花。  我回到矮山的谷地,看到新垒的水泥,  绕过近些年出生的狗:互相陌生是一种必然。  杏树的生长速度远比我快,而它的缓慢  在于无法随我离开。那是十三年前的事情。  而今青色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