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口一渤海地震活动带(以下简称张一渤带)是华北地区的一条大致为北西西走向的地震活动带,长约600余千米,宽十几至数十千米。在张一渤带发生过1969年渤海7.4级、1976年唐山7.8级等大地震和大量中小地震。莫霍界面深度是讨论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地壳平均泊松比能够反映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它们是了解地壳形变和动力学改造的重要信息。接收函数方法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接收函数Ps转换震相和多次反射+转换震相可以得到地壳厚度和地壳平均泊松比信息。本研究利用接收函数H-to扫描方
其他文献
青海玉树Ms7.1地震之后,根据地震断裂及余震活动的分布情况,于2010年5~11月在玉树地震断裂带周边地区布设由26套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地震台网,组成一个经过玉树地区的南北
2008年四川汶川MW7.9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MW7.6地震均为挤压推覆构造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板内逆断层型地震。本文对比分析了两次地震前的CMT解、震区附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Uyeda和Kamogawa报道了短期地震预测的VAN实验方法(VAN是3位希腊物理学家Panayiotis Varotsos、Kessar Alexopoulos和Konstantine Nomicos姓氏的首字母缩写)。